選單

多愁善感!蘇軾一首詞沒有寫荔枝,卻字字以荔枝隱喻自己命運

關於蘇軾和荔枝之間的故事,我們最熟悉的是著名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想當年蘇軾被貶嶺南,實際上是當朝宰相下的一步狠棋。正如黃庭堅後來評價蘇軾此次被貶,直接用了“時宰欲殺之”這樣的詩句,能夠看得出當時蘇軾的生存環境之惡劣。

多愁善感!蘇軾一首詞沒有寫荔枝,卻字字以荔枝隱喻自己命運

但是蘇軾在那裡卻活出了更加精彩的自我。他不但對那裡惡劣的環境很快適應,甚至對當地的特產更是甘之如飴。美味的荔枝,不光填補了蘇軾的口腹之慾,甚至還讓他對於人生有了更加深切的感觸。

天與化工知。賜得衣裳總是緋。每向華堂深處見,憐伊。兩個心腸一片兒。

自小便相隨。綺席歌筵不暫離。苦恨人人分拆破,東西。怎得成雙似舊時。

多愁善感!蘇軾一首詞沒有寫荔枝,卻字字以荔枝隱喻自己命運

這首宋詞就是蘇軾的《南鄉子·雙荔枝》。蘇軾對於荔枝的美味非常熟悉,“日啖荔枝三百顆”就是明證。在這次談到荔枝的時候,蘇軾更是看到了一枚雙荔枝。兩個荔枝緊緊相依,就如同雙胞胎一般,這引起了蘇軾極大的興趣。

“天與化工知。賜得衣裳總是緋”,鬼斧神工,天地造化,賦予荔枝深紅色的外表。嬌豔欲滴的容貌,讓每個看到這種水果的人都甘之如飴,甚至淌起口水。這樣的雙荔枝是非常罕見的,自然也是非常珍貴的,只有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才能看得到。

多愁善感!蘇軾一首詞沒有寫荔枝,卻字字以荔枝隱喻自己命運

“憐伊。兩個心腸一片兒”,雖然他們有兩顆果核,但是兩枚荔枝的果肉是連到一起了。由此,這樣一對荔枝可謂是同甘苦,共患難,生死相依。

“自小便相隨。綺席歌筵不暫離”,這兩個荔枝從小就在一起,共同生長,甚至擺在了隆重的場合之中,兩個人也未曾分離。可惜,“苦恨人人分拆破,東西。怎得成雙似舊時”,荔枝的命運就是被吃掉的,被吃掉,也就意味著他們兩片荔枝要被迫拆散,各分東西。

多愁善感!蘇軾一首詞沒有寫荔枝,卻字字以荔枝隱喻自己命運

本來兩個在一起相偎相依,是多麼惹人憐愛的模樣,但是現在卻被分開。多麼的苦澀,令人無奈,一下子被打成兩半,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原來模樣(似舊時)?

在很多的詩詞解讀當中,都認為蘇軾其實是把荔枝。描摹成歌女的模樣。很多的歌女也有青梅竹馬,但是他們卻身不由己,無法和情郎相思相守,自己被進入到富貴人家,成就的是一段段令人心碎的愛情遺憾。蘇軾慨嘆她們的命運,就借用荔枝來表達出來。寫的是荔枝,寫的是歌女,又何嘗不是蘇軾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多愁善感!蘇軾一首詞沒有寫荔枝,卻字字以荔枝隱喻自己命運

他本身很有才華,年少成名,本來渴望在京城能夠一舉成名,但此後的歲月卻非常坎坷,蘇軾把自己的命運和京城,就比作荔枝的兩塊果肉,活活被拆散,卻無能為力。蘇軾與荔枝結下不解之緣,看到他脆弱的一面。寫荔枝更寫歌女,隱喻的是自己被貶嶺南的悲劇命運。

蘇軾的曠達還是存在的,但詩詞中的多愁善感也從未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