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有一位被觀眾戲稱為河南妃的妃嬪,她來自遙遠的大草原,出身華貴的博爾濟吉特氏,她的歷史原型正是乾隆帝的豫妃,首先要宣告,這個豫妃和河南真的沒有任何關係,她的這個封號也不是河南的意思,滿文意為“勇敢、雄壯”。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如懿傳》中的豫妃

這個封號可謂空前絕後,不過也很能看出豫妃其人在乾隆帝心中的面貌,這位27歲才入宮的女子,不僅榮寵一時,而且留下了一份分量頗重的遺言,這份遺言為神秘的帝王后妃生活掀開了冰山一角。

前半生成謎的多貴人

博爾濟吉特氏可是大名鼎鼎,不僅因為它是元朝的國姓,是成吉思汗的親人及後代,還因為這個姓氏在清初強大的政治影響力,皇太極的後宮中可謂是博爾濟吉特氏大集合,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這些博爾濟吉特氏前面大多都有一個部落名,比如莊妃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大貴妃是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這些族名是因為當時成吉思汗把自己的親人分封到了不同的地方,所以要以部落名稍作區別。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來自科爾沁的孝莊文皇后

豫妃雖然姓博爾濟吉特氏,但是她並不像影視劇和小說中所說來自科爾沁,當然和清初的那幾位皇后關係也是遠了去了,豫妃來自噶勒雜特部,從大範圍來說,屬於厄魯特蒙古。

據舒明等奏噶勒雜特宰桑根敦、得木齊巴圖孟克率所屬九十餘戶投誠等語,根敦等被烏梁海等劫掠,率屬來歸,甚屬可憫。著加恩授根敦為佐領,賞緞二疋,暫與丹畢遊牧同居。—《清高宗實錄》

她的父親名根敦,寨桑是官職,也就是“宰相”的轉音,乾隆二十一年,根敦的部落被兀良哈(烏梁海)部劫掠,不得已投靠清廷,乾隆帝格外憐憫,不僅加封了根敦的官職,還給他安排了新的居住地,根敦自然要投桃報李,然而已經式微的他哪裡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貢品呢,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女兒。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如懿傳》中的根敦

此時的博爾濟吉特氏已經26歲了,在那個時代、那個部落,她幾乎不可能沒有嫁過人,何況她是寨桑的女兒,或許她的丈夫已經死在了兀良哈的劫掠中,或許因為別的原因而守寡。作為根敦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知道自己的使命,她必須為父親和部落的榮辱嫁入深不可測的宮廷,在第二年,博爾濟吉特氏以官女子身份入宮,被封為多貴人,時年27歲。

在乾隆中前期,低階嬪妃(貴人及以下)是沒有封號的,她們一般以姓為號,或者以名中一字為號,比如令妃為貴人時,就稱為魏貴人,所以,博爾濟吉特氏的名字中可能有一個字就是“多”,這種稱號並不是正式的封號,應該是皇帝和宮廷為了便於記錄和稱呼而定的。

令妃、慶嬪、穎嬪、貴人博爾濟錦氏俱淑慎敬恭、兄襄內職,宜加冊禮,以宏嘉禧。令妃著晉封貴妃,慶嬪、穎嬪著晉封為妃,貴人博爾濟錦氏著晉封為嬪。—《清高宗實錄》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演員霍建華飾演的乾隆帝

多貴人早期的宮廷生活鮮有記載,直到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初一,多貴人被查出有孕在身,敬事房著令添碳,在年底的十一月,乾隆帝以明年為自己的五十歲生日和母親崇慶皇太后的七十大壽,對自己的後宮進行了一次大封,其中多貴人被晉封為嬪,十二月行冊封禮,封號為“豫”。

多貴人的這次能夠隨令妃等人晉封,多半是因為自己懷有身孕,又或者是皇帝同情多貴人,因為不知在冊封前還是冊封后,她小產了,此時的多貴人已經年近三十,此次小產後,似乎是頗為傷身,她一生再未有孕。

從嬪到妃,清王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豫嬪晉封后,多次隨同乾隆帝巡幸木蘭在乾隆二十八年八月底,乾隆帝在巡幸木蘭途中,諮詢母親皇太后的意見後,傳旨晉封忻嬪和豫嬪為妃,忻嬪和豫嬪在那幾年頗得恩寵,此次又是在巡幸木蘭途中,或許是為了給蒙古臉面,故而順勢晉封豫嬪為妃。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可能豫妃自己和蒙古都沒有想到,豫妃成為了清王朝最後一位來自蒙古的皇妃,為何如此說呢?後來道光帝的靜妃不也是博爾濟吉特氏?其實不然,靜妃的家族早在清朝建立前後就已經歸化滿洲,她的出身是滿軍旗,與豫妃這樣直接從草原而來的博爾濟吉特氏有著本質的區別。除靜妃外,乾隆帝的穎妃、愉妃,同治帝的皇后、珣嬪阿魯特氏等雖然是蒙古族,但都是生活在清廷境內的蒙軍旗,不是出身蒙古大部。

蒙古各部佔據清廷後宮后妃名簿的時代,到了豫妃身上就此終結。其實,清廷的皇室公主、皇子等與蒙古大部的聯姻始終沒有中斷,清廷一直牢牢掌控著蒙古諸部。清朝皇帝納蒙古后妃自努爾哈赤迎娶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為側妃始,至乾隆帝冊豫嬪為妃告終,有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這一個半世紀是清朝與蒙古關係飛速變化的一個時期。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皇太極居住的瀋陽皇宮

皇太極時期,清朝急需藉助蒙古的力量發展壯大,不僅採取武力手段進行攻伐,也採取聯姻手段進行籠絡,這也就形成了皇太極後宮科爾沁、阿霸垓、扎魯特等蒙古大部爭奇鬥豔的景象。

順治帝時期,清廷已經入關,但江山仍然不穩,各地抗清鬥爭依舊持續,甚至有時聲勢很大,孝莊太后堅持給兒子迎娶兩位蒙古皇后,以及選納多位蒙古各部嬪妃,都是為了鞏固清廷的後方,這種政治聯姻雖然遭到了小皇帝的極大反感,但從維繫清廷與蒙古關係的角度來看,孝莊太后想的還是對的。

到了康熙年間,明顯就能感受到來自草原的妃嬪數量驟減,在高位嬪妃中,唯有慧妃和宣妃是來自科爾沁。康熙初年,康熙帝仍舊按舊例迎娶了科爾沁郡王的堂妹,也就是慧妃,在三藩之亂時又迎娶了科爾沁達爾汗親王之女,也就是後來的宣妃。隨著三藩之亂平息,清朝局勢逐步趨穩,皇子公主與蒙古的聯姻雖然從未中斷,但皇帝本人也再未迎娶蒙古皇妃了。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雍正帝戎裝圖

雍正帝的後宮中沒有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但他選擇把幾位養女都嫁給了蒙古各部的重要人物。

盤點完這些內容,基本已經可以明晰,宣妃之後清帝就沒有納過草原的后妃了,如果不是兀良哈侵襲根敦的部落,或許豫妃也不會進宮。其實這也可以看做是清廷對蒙古諸部需求度的下降,關係還需維繫,但納妃已經並非必要了。

榮寵豫妃,遺言揭開帝王后妃生活冰山一角

豫妃封妃後的幾年是乾隆後宮風雲突變的幾年,乾隆三十年閏二月皇后那拉氏斷髮;四月,令貴妃晉封皇貴妃、乾隆帝收回皇后四份冊寶;三十一年七月,那拉氏離世,悽慘收場;三十三年六月,慶妃超越資歷深厚的愉妃和出身高貴的舒妃,晉封為貴妃。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這段時間可謂風雲變幻,誰也不知豫妃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但恐怕直到此時,豫妃才真正感受到了宮廷風雲的波詭雲譎,愉妃資歷深厚又如何,舒妃出身高貴又如何,她們二人的排序原本在慶妃之上又如何,只是皇帝一旨詔書,慶妃赫然成為了後宮的二號人物。豫妃深知,唯有謹慎侍奉皇帝,她才能屹立不倒,這並非筆者的臆測,在她留給皇帝的遺言中,足見此情。

妃母告於奴才語稱:轉告我所受主子之恩甚重,現我患病,恐未能痊癒,我的福分已盡,已不能報答主子恩典。請主子萬安,我亦斷不奢望久留,若往去則善也。—福隆安奏摺

乾隆三十八年九月,隨幸木蘭的豫妃患病,乾隆帝命福隆安扈送豫妃先行回宮養病,在途中,豫妃感到自己大病難愈,託福隆安轉呈遺言,筆者所讀史料不多,但僅就目前所知,這似乎是乾隆朝唯一一個留下記載的妃嬪遺言。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需要說明,福隆安是傅恆之子,她的妻子正是純惠皇貴妃的女兒和碩和嘉公主,豫妃當然也是和嘉公主的庶母,故而他稱呼豫妃為“妃母”是沒有問題的,閒話一句,福隆安似乎經常負責扈送后妃的工作,當年繼後那拉氏斷髮,正是他扈送繼後返回京師,可能是因為他的身份比較合適。

這份遺言中,豫妃並未用“臣妾、妾、妾身”等影視劇常見的自稱,而是直接用“我”,畢竟影視劇不能完全當歷史來看,而她也沒有稱呼乾隆帝為“皇上、陛下”等,而是以“主子”稱呼,這似乎更符合當時的宮廷習慣,影視劇中之所以那樣用,是為了觀眾能夠更好的理解劇情,畢竟如果太過寫實,觀眾看起來會費力些。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推測最右邊女子即為豫妃(時為豫嬪)

豫妃的遺言中極言乾隆帝對她的深恩,時刻不忘恭謹奉上,足見她在後宮的生存之道。不過,這句話雖然說了,乾隆帝也收到了,但豫妃卻沒有這麼快就去世,待乾隆帝回京後,在十二月去世。

當年,原定忻嬪和豫嬪一同於乾隆二十九年七月行妃位冊封禮,誰想,忻嬪在端午前逝世了,忻嬪雖然未行冊封禮,但已經是名義上的忻妃,乾隆帝特意命依照貴妃制行喪儀,然乾隆朝和雍正朝均沒有貴妃逝世的先例,只得依照七十多年溫僖貴妃去世的儀制辦理,忻妃算是乾隆朝第一位以貴妃禮儀治喪的妃嬪。

乾隆帝豫妃,大齡進宮,她為何成為清朝最後一位來自草原的皇妃?

豫妃生前居住在承乾宮

之所以說忻妃喪儀之事,是因為忻妃和豫妃這兩位本應同日封妃的姐妹的身後事頗為相似。豫妃去世後並未加恩,她是乾隆朝第一位死在妃位的妃嬪,當朝也無禮可依,最終經乾隆帝親自批示,依照雍正十二年寧妃喪儀治喪,至此,這位來自草原的大齡女子,正式推出了歷史舞臺。

蔚鸞說

豫妃是滿蒙聯姻的見證者,她的出現和逝去也見證了清朝皇帝聯姻蒙古諸部的尾聲,蒙古大部女子佔據大半個皇帝后宮的時代終究隨著江山的穩定逝去了。

仔細想想,豫妃的一生充滿了偶然性,倘若當年兀良哈沒有侵襲根敦的部落,豫妃也不會出現在史書上,她或許會和眾多蒙古貴族女子一樣,過著富庶安定的生活,然後默默離開人世,可偏偏她大齡入宮,經歷了一番傳奇,也留下了這份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遺言,讓現代人得以窺探當年宮廷生活的冰山一角,這或許就是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