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陽明:人到絕境,必有轉機!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要在經歷中成長,在困境中堅強。

前行的路上,困難和挫折誰都會遇到,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

其實,世上本沒真正的絕境,只有對困境產生絕望的心。

對強者而言,絕境不僅是一次洗禮,一段考驗,更是實現自我昇華和醒悟的契機。

夜黑到極致,天才會亮。人生也一樣,熬得過暗黑絕境,才會有光明萬丈。

01

歷絕境,而生鬥志。

古語有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這八個字,正是王陽明一生成就之路的真實寫照。

弘治十二年,王陽明考進二甲進士,開始步入仕途生涯。

然而正當他準備在施展抱負時,卻遭遇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在反劉瑾運動中被打入天牢,還重罰打“四十廷杖”。

這次的無妄牢獄之災,猶如命運神秘的大手,從此為他撕開了世事殘酷的一面。

受了很重的刑傷,卻得不到任何醫治,十一月的天氣,牢房裡冰冷得像個地獄,身體飽受的苦痛的王陽明,心靈也隨之墜入了寒冬。

36歲的他一度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惶恐。

好在,當熬過最初的階段後,他開始慢慢領悟到,真正令自己感到絕望的並非當下的處境,而是過於脆弱的內心。

也就是自那時起,王陽明悟到了一個道理:

人若想成大器,就要經得起磨難,把所有的艱難困苦都當做是對自己的修行。

想通了這一點,他就重新振作了起來,不再徬徨。

從牢獄中釋放後,王陽明接到朝廷指令,被髮配到偏遠的貴州龍場作驛丞。

而此時,王陽明已不再有畏懼之感。

自己從鬼門關都走過一趟,還好什麼好怕的呢?

路過杭州錢塘江時,他被劉瑾派來的錦衣衛連連追殺,險象環生;湖南醴陵過天心湖時,船被颶風吹離原航道數百里,讓他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一路的艱難險阻,可謂難以盡數。

可這一切雖然讓王陽明吃盡了身體上的苦頭,卻也在同時更加磨鍊了他堅韌的意志力。

在福建的一座寺院借宿時,他在牆壁上豪邁題詩以明志:“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所遭遇的兇險,你若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它就跟天空中飄過的浮雲沒什麼兩樣。

烈火見真金,苦難見強者。

當一個人能夠從痛苦中獲得突破,人生便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只有經歷過絕境的考驗而不生退意,才能激發潛能,超越極限,找到一往無前的力量。

王陽明:人到絕境,必有轉機!

02

歷絕境,而塑品行。

使人高貴的,是品格;而偉大品格的塑造,必然離不開苦難的磨礪。

正如《孟子》中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為常人所不能為。

對王陽明而言,也是如此。

被貶至貴州修文縣龍場驛站時,擺王陽明面前的不僅是未卜的前程,還有生存方面的巨大難題。

那裡“萬山叢薄,苗、僚雜居”,瘴癘叢生,猶如原始森林。

初來乍到,王陽明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再加上水土不服,語言不通,境遇之難可想而知。

然而,也正是因為經歷過如此惡劣的條件,知道世間還有這麼多正在備受苦難的人,才更激發了他想拯救眾生於疾苦之中的決心。

在龍場,王陽明一邊開荒種地,一邊致力於開化教導當地人。

之後還成立了“龍崗書院”,聚徒講學,將自己潛心研究的學識傳授給他人。

白日的忙碌過後,夜晚則是他的靜坐時光。

在日復一日的困苦中,王陽明開始思考超越苦難的聖賢之道:如果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會怎麼做呢?

終於在某個深夜,他大徹大悟,仰天長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意思是,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通往聖賢之道的力量,不需要再向外尋求。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喻示著王陽明人生新的起點。

從此時起,他在品格上真正脫離凡俗,實現了蛻變。

他在後來的回憶中說道:“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

是那些兇險異常、進退難艱的局面和處境,才讓我從中悟出陽明心學的理論所得。

應對絕境的態度,檢驗不只是人的承受能力,還有人性的尊嚴和光輝。

就像一顆蟬,要在暗無天日的泥土下生存3年,默默忍受寂寞與孤獨,卻從無怨言。

而待到時機成熟時,它們便會化成知了,勇敢爬上樹枝,迎接嚮往已久的陽光,縱情鳴叫。

“金蟬定律”告訴我們,苦難的土地,也是催人成長的養料。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當熬過了最深的絕境,你也就活出生命的意義,擁有了高貴的靈魂。

王陽明:人到絕境,必有轉機!

03

歷絕境,而強心性。

沒有人天生強大,從年輕時的脆弱彷徨到後來的無堅不摧,王陽明是從困境中一步步跋山涉水走出來的。

他曾這樣形容自己的艱難處境:

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

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

我足復荊榛,雨雪更紛驟。

可以說,王陽明的一生,是飽經挫折的一生。

即便後來,他在復任官職期間,連連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還為平定藩王之亂立下大功,卻依然遭受著不公平的待遇。

非但沒有得到朝廷應有的獎賞,還差一點被誣告謀反。

對此,王陽明並沒有憂憤難平,他反而變更為豁達,更加從容。

他在詩中寫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這兩句話,儼然將他強大的內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任爾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

遭遇的難關再多,對他而言,只要本心屹立不倒,也就沒有什麼能將自己打敗。

事實上,雖然戰功顯赫,但王陽明自身也從未居功自傲,而是保持一如既往的平靜,審時度勢,不為榮辱所動。

第二年,王陽明的父親病逝,王陽明藉機選擇了激流湧退,辭官回老家奔喪,並開始在紹興、餘姚兩地傳學講道。

傳授心學理論之初,外界雖然有很多質疑之聲,卻反而更堅定了王陽明的講學之心。

他在文中寫道: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意思是,就算全天下人都來指責我,我依然聽從自己內心良知的聲音,獨自前行。

一個人能有多堅強,就看他扛過了多少苦和難。

相信絕處逢生,自能力挽狂瀾。

千百年的時光已逝,王陽明的心學之所以得以流傳後世,備受景仰,就在於,他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告訴我們:

任何時候,命運的主動權都在自己手上。

心無所畏,事無所懼。

到最後,那些殺不死你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王陽明:人到絕境,必有轉機!

人生沒有坦途,但只要敢於迎接挑戰,坦然面對不氣餒,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衝破絕境,你終會在時間的另一頭,遇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