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長臺關編鐘:鐘聲越千年 奏響《東方紅》

眾所周知,悠久的歷史文化奠定了河南全國文物大省的地位——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而除了唐宮,河南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奇妙博物?大象新聞·映象網推出《問物河南》系列報道,講述河南文物背後的故事,傾聽歷史的聲音,問物河南3000年。

長臺關編鐘:鐘聲越千年 奏響《東方紅》

1970年4月24日,伴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登上太空,悠揚悅耳的《東方紅》響徹寰宇。而這首美妙動聽的樂曲便是由河南省原信陽縣(今平橋區)長臺關楚墓出土的一套青銅編鐘演奏錄製的。

據悉,1957年春耕時節,信陽長臺關鄉小劉莊村村民在打井時偶然挖出了一處古墓。聞訊趕來的考古專家們對墓葬進行了仔細發掘,出土的眾多文物中,這套編鐘造型古樸,紋飾精緻,儘管埋藏在地下已經兩千多年,卻沒有一點傷痕。

長臺關編鐘:鐘聲越千年 奏響《東方紅》

13枚編鐘從大到小,排列井然有序,高度依次是30。5釐米、25。7釐米、24。5釐米、23。4釐米、21。8釐米、21。4釐米、20。3釐米、19釐米、17。6釐米、16。6釐米、15。9釐米、15。5釐米、13釐米。

其中,最大的那枚兩面鑄有銘文12字——惟荊歷屈抑晉人救戎於楚境。

長臺關編鐘:鐘聲越千年 奏響《東方紅》

故宮博物院顧鐵符先生透過仔細的考證後,認為銘文上面記載的是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楚國滅戎蠻子赤而引起的楚晉糾紛。銘文中的“荊”是編鐘的主人,也就是《左傳》中所說的楚國左司馬眅。因此,出土這套編鐘的長臺關楚墓的年代,應是戰國時期,距今約兩千多年。

隨後,民族音樂研究專家也專程前往河南信陽,經試音發現這組編鐘音階準確,音質優美,每枚鍾都能發兩個樂音,兩音之間為大三度關係,符合現代聲學原理。專家們還用這套編鐘,演奏出了《東方紅》樂曲。

1970年,作為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樂曲之一,這首《東方紅》伴隨著我國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登上太空。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也使得浩瀚的太空,終於有了中國的聲音。

長臺關編鐘:鐘聲越千年 奏響《東方紅》

編鐘作為中國古代的重要樂器,自古就有“堂下之樂,以鍾為重”的說法。這套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長臺關編鐘”,為研究中國音樂史和古代鍊銅鑄造工藝,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在信陽市博物館內,擺放著一套按照“長臺關編鐘”發聲原理複製的新編鐘,講解員每天現場輕輕敲擊編鐘,為遊客演奏,那悠揚的樂曲帶領人們穿越兩千多年的歷史,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楚人生活的那份優雅與從容,把對生活中的審美、崇尚禮樂延展到各個層面。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