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道教派系組成 正一派 全真派

道教宗派的形成,始於宋元之間。在此之前,方仙道、五斗米道、南北天師道雖然也有師徒傳承,但尚未形成有組織,有字輩的宗派。那時的“宗派”其實類似於戰國時期的“學術流派”。唐宋時,由於全國性的修“宗譜”活動消然興起,蘇東坡、歐陽修發明了“字輩”傳承譜系。這一方法也為道教所吸收。到宋、金、元時期,道教各宗枝及山、壇等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宗派。主要有五大教派,即:正一派、全真派、真大道派、太一道、淨明道。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興起於北方;正一道,淨明道則興盛於南方。

正一派通稱“符籙派”,有“三山符籙”之稱,即龍虎山正一派,又稱“天師道”、“龍虎宗”。尊張道陵為始祖,歷代世襲傳承;樟樹閣皂山的開山始祖乃葛玄,傳靈寶法籙。稱“靈寶派”;江蘇茅山上清派尊魏華存及三茅真君,其實際的開山祖師應為陶弘景。南昌西山淨明派尊許旌陽為祖師。據考證,該派實際形成於南宋時期,實際開山祖師應為何真公。

全真派由王重陽於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山東寧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全真派主張三教合一,其規戒類似佛教,不娶妻室。這一派主要活動於中國北方。而在此之前,有張伯端於北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在浙江天台山作《悟真篇》,先丹鼎之學,後發展成全真派南宗。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賜封35代天師張可大提舉三山符籙,至此江南三大符籙道派統歸天師統領,史稱“三山合一”。但其時各大道派仍各自授徒,有各自的“字輩”。全真、正一兩大道派又衍生出很多的小宗派,據李養正先生考北京白雲觀《諸真宗派總簿》,共有86個有字輩傳承的宗派。其實這86個字派都是由“五大教派”分化而成的,有的可能是同一道派師徒傳承,但活動的區域不同的分支。比如混元派就有兩支,字輩不相同;清徽派有七支,字輩也不相同。以張天師為始祖的正一派又派生出“正乙派”共九支,字輩也各不相同。清?嘉慶年間,婁近垣修《龍虎山志》,新定本宮字派“近遠資元運……共60字”,說明在道教界所謂宗派之分,其實就是混亂的,正因如此,以後的許多小宗派,如“天心”、“隨山”、“神霄”等,並未傳承下去,其宗派也不復存在。

道教派系組成 正一派 全真派

道教派系組成 正一派 全真派

道教派系組成 正一派 全真派

[各宗字派]

一、三山滴血字派: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衝漢通元韞,高宏鼎大羅,三山愈興振,福海湧洪波。(原定40字)

清初,53代天師禮請蘇州施道淵續增10字。“穹窿揚妙法,寰宇證仙都”。這10個字證明了神霄派完全融入了天師正一派。

三山滴血字派在武當山,將“三山”改為“武當”;也有傳抄之誤者,將“愈”寫為“與”,將“福海”寫“四海”,雖然只是小瑕疵,但有必要進行規範。

二、茅山《真人法脈》碑:

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惟自尊

克崇祖德 光紹真應

師寶友嗣 永仁世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繼本 端拱一成

後又續四十八字,見於《續真人法脈》碑,即為

元復其始,精清純如

載啟先覺,欽敬淡文

灝演精信,神涵湛持(時)

性定龍順,念受明(敏)特(持)

懋嘉丙錫,福廣春禔

雲章緝葉,緒悉瑤芝

該派目前傳承什麼字派,與“三山滴血字派”的對應關係如何?不詳。如有必要需實地調查。

三、南昌。西山淨明派

天德高無量, 照明自古今。玄元聞見處,總合對賢心。

道德宏清靜,法源廣大成。東漢有章教,功果保忠禎。

(共40字。據說淨明派目前傳承已到:“法”字輩。淨明派有一個與三山滴血字輩的對應關係,以:“清”字輩對應“大”字輩,依次類推:大  羅  三  山  愈  興  振↓…↓  ↓  ↓  ↓  ↓  ↓清  靜  法  源  廣  大  成…

四、    閣皂山靈寶派

明代便完全融入到正一派。

五、    武當山正一道派

稱“玄武派”,其字派傳承為:宣淵一道志,求德振常存,照應通玄理,微希大景成。目前已傳到“理”字輩,與三山滴血派的對應關係。“通”字輩對應“大”字輩,“玄”字輩對應“羅”字輩。

六、全真派目前的宗派,似乎只保留了龍門派,還在傳承,其餘各派沒有看到傳承關係。龍門派字派為: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寧。(以下省略)。據瞭解,全真龍門派目前大概傳到“崇”字輩。

[字輩傳承與授籙的關係]

從理論上來講,自三山滴血字輩出來以後,正一派各宗便不應該有各自的字輩,但從宋、元、明、清以來,各宗派仍然保留了各自的宗派。如果各宗派自行傳度,不按三山字輩,這也只能說是歷史遺留,可以開展討論。但如果是授籙,則必須是按三山字輩,因為自明朝以來,朝廷多次下詔,嚴禁私出符籙。如明天順二年(1457),成化二年(1466),詔命宮觀道士,務要各循禮法,如有私出符籙,一體治以重罪。“違者俱治以重罪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