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世民作為時代的最強者,但他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

李世民作為時代的最強者,但他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

作為時代的最強者,李世民一生無往不利,風光無限。但就是他最後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留下了深刻的遺憾。其實從戰爭的結果來看,唐朝攻佔了高麗的很多地方,跨越了遼河,把高麗的空間壓縮了很多,也為後來唐朝進一步進攻高麗提供了基礎條件。但後人基本都以失敗來看待這次高麗之戰,這主要還是從戰略的角度著眼。因為李世民的目標是要徹底征服高麗。無疑,這個目標沒有達到,失敗了。

李世民作為時代的最強者,但他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

自當皇帝之後,李世民再也沒有親征過。貞觀年間的所有大戰,他都只是制定基本方針,具體戰役都交給將領們去完成。而這次親征高麗,一則說明他重視,二則也因為他有充分信心。總之,他是志在必得。可最後他都沒能越過鴨綠江,離征服高麗的目標相去太遠了。後人因為這次戰役失敗,也多持批評態度,認為他沒有吸取隋煬帝的前車之鑑,重蹈覆轍,實在不該。這個意見不無道理。隋煬帝時,國富兵強,但以傾國之力也沒有拿下高麗,甚至連像樣的進展都沒有。當然原因有很多,其中高麗的強悍也是不容忽視的。另外,地理位置對高麗很有利。首先,高麗地處偏遠的東北,而隋唐的中心都在西北之關中地區,相距很遠。其次,這個地區,雨季在農曆六七月間,從農曆八九月至來年二三月之間,又是寒凍天氣。所以,有利的攻打時間,只能在凍期已過而雨季未臨的短暫時間。這就要求進攻方必須速戰速決。但高麗特別擅長固守,而且堅城眾多。因此,高麗是個非常難對付的對手。

李世民作為時代的最強者,但他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

李世民恐怕沒有充分意識到,唐軍在攻打堅城方面,並沒有太好的成績。當年攻打一個洛陽孤城,都苦戰十個月之久不能下。貞觀年間的戰爭,也都是針對草原民族,打的是野戰。唐軍可以憑著更加強大而靈活機動的騎兵獲勝。所以,這次戰役,唐朝完全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失敗是合乎邏輯的。李世民是個明白人,高麗雖然面積小,但絕對是一塊硬骨頭。那他為什麼還要力排眾議,堅持親征高麗呢?替李世民辯護的,大多是認為:李世民是為了“無貽子孫憂”。他在貞觀十七年(643)立了李治為太子,擔心李治過於仁弱,若是由李治來打高麗,恐怕就會像隋煬帝一樣,後患無窮。

李世民作為時代的最強者,但他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

這個看法有一定道理。高麗在當時已經有坐大的趨勢。中國歷史上,從東北崛起的政權,往往會給中原政權帶來災難性的威脅。前有鮮卑的北魏,後有契丹、女真等。也許李世民正是要將危險消滅於萌芽之中。不過,從李世民每隔五年發動一次大戰的規律來看,很可能打高麗早在他的計劃之中。他之所以要打高麗,可能也是與隋煬帝的失敗有關。李世民做皇帝,有個很好的反面教材,那就是隋煬帝。幾乎在內政的每個方面,他都是與隋煬帝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取得了“貞觀之治”。但是在對外的野心上,李世民卻和隋煬帝頗有相通之處。當然,從效果上看,是有天淵之別,隋煬帝很失敗,而李世民超級成功。這些無疑都增長了李世民的自信和驕傲。大家都知道,徵高麗是隋煬帝最大的敗筆,他因此而身亡國破。恐怕李世民也非常希望在最後這件事情上,再次能給自己一個證明,證明自己能拿下高麗,證明自己確確實實比隋煬帝英明出色!所以,我認為李世民徵高麗,是要和隋煬帝一比高下。

李世民作為時代的最強者,但他的收官之戰卻帶給他真正的失敗

最後一點,可能並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李世民恐怕也不太能容忍高麗對“天朝上國”的傲慢和挑釁吧?房玄齡臨終給李世民上表,說:“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它日能為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內為前代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乎!”房玄齡是最理解李世民的人,他就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內為前代雪恥”。所以,總的來看,徵高麗此舉,其政治軍事意義恐怕還在其次,而爭強好勝的心理,也許更是主要因素呢!有了私心,就容易判斷失誤。這可能就是失敗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