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杜甫路過宋之問舊莊,寫下一首名篇,頷聯設問堪稱絕妙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有名的大詩人,也是律詩的開創者之一,但是他的人品較差,曾經賣友求榮,所以歷來讀者對他的評價都不高。

但是,杜甫卻很敬重他。

天寶年初,杜甫在首陽山下為父親守制時,無意路過宋之問曾經的舊莊,寫下一首名篇,表達出對宋之問的敬重以及對其後人境況的感慨。

這首詩是懷古傷今的佳作,尤其是頷聯的巧妙設問,由今懷古,堪稱絕妙。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

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

枉道祇從入,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舊莊,指宋之問曾經在洛陽東首陽山的山莊,杜甫為父親守制,剛好也住在首陽山下。

杜甫路過宋之問舊莊,寫下一首名篇,頷聯設問堪稱絕妙

首聯,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池館,指山莊;零落,衰落;阿,山腰。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大詩人宋之問曾經的山莊,孤零地坐落在首陽山的山腰。

這兩句介紹了山莊的位置,同時也是總起句,概括了整首詩:以前大詩人的山莊,現在已經衰落。

首聯定下基調,詩人想表達懷古傷今的愁緒。而懷古傷今的詩,格外講究古今對比,古今差距越大,越能讓人產生傷感。但如何才能非常自然地由今懷古,而不矯揉造作,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來看杜甫的高明手法。

杜甫路過宋之問舊莊,寫下一首名篇,頷聯設問堪稱絕妙

頷聯,枉道祇從入,吟詩許更過?枉道,繞道;祇,適,恰好;許,允許。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我因為繞道恰好跟從路人進入到此處,如果我為了吟詩,還會允許我再來探訪嗎?

這兩句耐人尋味。

詩人並不是特意要來,而是跟從路人無意走到了這裡,奇怪的是:詩人為什麼要假設問一句,如果我是為了吟詩,還會允許我再來探訪嗎?

原因就是,宋之問是一位大詩人,前來拜訪他的人,也應該是有一定詩歌水平的人,我杜甫現在是無意跟隨路人走了進來,但如果只論寫詩水平的話,你宋之問還會讓我進你的山莊麼?

很明顯,杜甫其實是擺低自己的姿態,抬高宋之問,讚美他的詩歌水平。

您看,詩人本來只是描寫今天路過山莊的情景,他卻透過一句設問,巧妙地讚美了宋之問的詩歌水平,鬼斧神工,沒有絲毫痕跡,這是妙處之一。

此外,這兩句還形成了古今對比:以前宋之問在世時,到山莊來的人,都是有一些詩歌水平的人,而現在路人都可以隨意進入,正是大詩人的隕落,引起了杜甫的傷感,這是妙處之二。

還有,為什麼現在路人都可以隨意進入山莊呢?這兩句又很自然地引出頸聯,這是妙處之三。

杜甫路過宋之問舊莊,寫下一首名篇,頷聯設問堪稱絕妙

頸聯,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淹留,停留;耆老,老人。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停留下來,向旁邊的老人詢問;面對著依然如故的山河,山莊非常孤寂。

杜甫向老人詢問什麼?

就是頷聯留下的疑問:路人為什麼可以隨意進入山莊?宋之問早已離世,但是他的後人應該還在啊,怎麼能讓路人隨便進來呢?

老人是如何回答的?

詩人沒有明說,卻寫了五個字,“寂寞向山河”。這是反襯的手法,用山河依舊來反襯山莊的衰落、孤寂。

答案很明顯,宋之問的後人沒有生活在這裡,這個山莊已經荒廢。

而在唐朝時期,一般只有達官之人會購置山莊,這側面說明,宋之問的後人人才凋零,所以遺棄了這個山莊。

您看,杜甫本來只是為大詩人隕落而傷感;結果向老人詢問後,他知道宋之問的後人人才凋零,這更增加了詩人的傷感。

還不止於此,我們繼續讀尾聯。

杜甫路過宋之問舊莊,寫下一首名篇,頷聯設問堪稱絕妙

尾聯,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將軍樹,指宋之問的弟弟宋之悌栽種的樹木,宋之悌,有勇力,曾開元年間任右羽林將軍。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看到宋將軍當年栽種的樹木,讓我更加悲傷,越到日暮時分,淒厲的寒風越多。

詩人看到將軍樹,為什麼會更加悲傷?

他用了五個字來形容,即“悲風日暮多”,這是借喻的手法,“日暮”是比喻宋之問的後人人才凋零,“悲風”是比喻宋之悌的後人也缺少像他這樣的將才。

這五個字非常形象地說明:宋家,不僅文人凋零,而且將才也已凋零。這又一次增加了詩人的傷感之情。

我們來梳理整首詩的脈絡:

首先,透過“零落”兩個字,定下懷古傷今的基調,後面展開來寫;

其次,透過設問,巧妙由今懷古,大詩人的隕落是傷感之一;

然後,透過與老者對話,知道宋家文人凋零,這是傷感之二;

結尾,透過借喻手法,寫出宋家將才凋零,這是傷感之三。

這首詩是總分結構,而後面的三次傷感又運用了感情疊加法,層次分明,構思嚴謹。

但更巧妙的是頷聯,詩人看到路人皆可入山莊的情景,然後做了一個假設,非常巧妙地讚美了宋之問的詩歌水平,同時形成古今對比,並且還引出了頸聯更深的傷感。

一個設問,卻有三用,堪稱絕妙,讓人不得不服。

可能有人會問:宋之問人品這麼差,杜甫為什麼會讚美他呢?

我個人以為,主要還是因為杜甫祖父,杜審言曾經和宋之問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杜甫這首詩有意避開宋之問的生活作風,只談詩歌水平,其實已經比較客觀了。

另外,這首詩有沒有借宋家來感慨杜家的意思呢?杜家和宋家一樣,祖輩都是人才,可是杜甫這一輩也逐漸凋零,杜甫寫這首詩或許也有激勵自己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