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麥拔節期常見的一種病害:莖部出現腐爛,4-5月也是高發期

今天小幫手收到一位小麥種植戶的留言,他們當地的小麥已開始進入拔節期,但是,觀察小麥長勢時發現,部分麥株根莖部有病斑出現,極個別即將出現腐爛的現象,想問問是怎麼回事?

根據這位朋友描述,基本上能判斷是小麥紋枯病所致,該病害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小麥生育期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從苗期開始即可發病,一直到收穫前,不過,種植戶們在播前會進行拌種處理,因此,年前發生較少,主要集中在年後,從拔節期開始,到穗期,發生比較嚴重,該病害對於小麥根莖部危害較大,輕則導致減產10%左右,嚴重的話能減產一半左右,更加嚴重的情況,直接導致絕收,但絕收的群情況不是很多。

小麥拔節期常見的一種病害:莖部出現腐爛,4-5月也是高發期

如何判斷是否是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發生前期,觀察麥株,會發現有發黃現象,這時候不太容易判斷,因為導致小麥發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干旱、缺肥、除草劑藥害、播種過深等等因素,而隨著紋枯病的加重,症狀越來越明顯,觀察小麥莖杆,會發現有云紋狀的病斑,從下到上出現,剛開始先出現在莖杆的下部,隨後上部也慢慢出現,開始是小斑,隨後變成大斑,再隨著病害的加重,出現病斑的位置開始腐爛,這時候,已經進入了中後期,一旦莖部開始腐爛,小麥植株很快就會乾枯而死亡,另外,如果小麥穗期時感染紋枯病,會導致小麥出現白穗現象,如果在種植過程中小麥出現白穗,可以觀察下小麥根莖部,有沒有云紋狀病斑以及腐爛的情況出現。

小麥拔節期常見的一種病害:莖部出現腐爛,4-5月也是高發期

小麥紋枯病的發生和哪些因素有關?

小麥紋枯病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其一,溫度很重要,隨著時間進入3月中旬,各地的小麥種植區,溫度開始逐漸回升,利於紋枯病的發生,如果是冬季寒冷的天氣,紋枯病的發生會得到抑制,等到進入4-5月份,溫度再次升高,紋枯病的發生相對會越來越重;其二,據觀察,播種過早的麥田,發生紋枯病的機率會增加,原因之一,播種過早的麥田,小麥出苗後溫度適宜,利於紋枯病的發生,雖然經歷了一個冬季,但是田間的病菌數量多,等到年後危害較大;其三,雜草較多的地塊,同樣的情況下,紋枯病的發生相對也會嚴重,原因之一雜草可以是這些病菌的寄主,利於病菌越冬,等到溫度回升後開始危害。

小麥拔節期常見的一種病害:莖部出現腐爛,4-5月也是高發期

如果防治小麥紋枯病?

針對小麥紋枯病,建議提前預防為主,當田間已出現症狀後,及時打藥防治,越早越好。

預防措施:主要建議農戶們播前拌種預防,播種前使用苯醚甲環唑、多菌靈、烯唑醇等進行拌種,對於預防紋枯病有不錯的效果,當然,不同的拌種劑,成分不同、價格不同、不同廠家生產工藝不同,在預防效果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防治藥劑:針對小麥紋枯病的化學藥劑防治,市面上也有不少,常用的有300克/升苯甲·丙環唑乳油,每畝用量20-30毫升、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劑,每畝用量10-15克、20%噻呋·吡唑酯懸浮劑,每畝用量37。5-50毫升、15%井岡·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每畝用量100-133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每畝用量15-20克等等復配藥劑,也可選用單劑,比如苯醚甲環唑、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每畝用量45-60克、10%己唑醇懸浮劑,每畝用量15-20毫升、250克/升丙環唑乳油,每畝用量30-40毫升、井崗黴素等等,根據防治情況,間隔7-10天,可再次噴施。

小麥拔節期常見的一種病害:莖部出現腐爛,4-5月也是高發期

綜上所述,小麥進入拔節期後,要注意各種病害的發生,如果小麥出現發黃,則要觀察小麥莖部,是否出現雲紋狀病斑以及莖部腐爛的現象,如果有紋枯病的症狀,要及時打藥防治。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往年種植小麥時,紋枯病發生嚴重嗎?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