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張作霖落魄時幾乎餓死,一寡婦好心相助,發跡後他用這種方式報答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講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人非常講究報恩,自古以來,報恩故事不勝列舉。比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大將韓信,衣錦還鄉時,就專程去拜望曾送予自己飯食的漂母,並贈黃金千鎰,留下“千金贈漂母”的美談。實際上,近代中國也不乏報恩故事與懂得感恩的人,“東北王”張作霖就是其中一位。

張作霖落魄時幾乎餓死,一寡婦好心相助,發跡後他用這種方式報答

張作霖劇照

提及張作霖,大家定然不會陌生,在電視劇《少帥》中,李雪健老師已經將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但是我們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張作霖,已經是割據一方的“東北王”,風光無限,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在其發跡之前也曾飽嘗世態炎涼。張作霖,1875年生於奉天省海城縣,其父張有財經營些小本生意,在保證一家溫飽的基礎上,還有些閒錢供張作霖去私塾唸書識字。只可惜好景不長,張作霖十三歲那年,張有財與賭徒發生口角,被毆打致死。得知父親死訊後,張作霖同二哥張作孚前去討要說法,爭執中槍走火誤傷人命,張作孚被捕入獄,張作霖則跟隨母親王氏一同逃往黑山縣外祖父家避難。

張作霖落魄時幾乎餓死,一寡婦好心相助,發跡後他用這種方式報答

張作霖舊照

王家本來也不是什麼大戶,現在又平添了幾張嘴吃飯,日子一下變得更加緊巴起來。心有怨氣的王家人經常對張作霖冷嘲熱諷,一氣之下,張作霖離家出走,奔外謀生,這一年他才只有十六歲。在此期間,張作霖做過木匠,當過獸醫,可以說是吃盡苦頭。就這樣一路辛酸一路走,張作霖流浪到營口高坎鎮一帶,此時他已經有好幾天沒有進食,幾乎快要餓死。這時,張作霖看到前方大院裡熱氣騰騰,已經餓得頭昏眼花的他跌跌撞撞,靠著最後一絲力氣徑直走向院裡。

張作霖落魄時幾乎餓死,一寡婦好心相助,發跡後他用這種方式報答

地主大院

來到大院裡,張作霖才明白過來,原來裡面都是些幫地主家收莊稼的短工,此時正在吃飯。已經餓得頭昏眼花的張作霖顧不了太多,壯著膽子混在其中,領上一份飯便狼吞虎嚥地吃起來。由於短工人數比較多,再加上好多都是外地人,彼此之間並不相熟,所以張作霖就這樣矇混過關。吃飽之後,張作霖發現並沒有人注意到自己,因此他索性就留了下來,一連幾天都用同樣的方式混飯吃。

張作霖落魄時幾乎餓死,一寡婦好心相助,發跡後他用這種方式報答

張作霖舊照

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沒過幾天,張作霖的把戲就被主家識破,因此被一頓毒打。這時,一位婦人走上前阻止住眾人,看到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張作霖很是可憐,便動了惻隱之心。這位婦人告訴張作霖,以後每天都可以來這裡領一頓飯吃,此舉讓飽嘗人間冷暖的張作霖無比感激,他隨即認眼前的這位婦人做了乾孃。隨後,張作霖才知道自己的這位恩人是個寡婦,其夫孫家在高坎當地遠近聞名,有著眾多房產及田地,但由於孫家二房當家早年間因病離世,所以她才被鎮上人稱為“孫寡婦”。後來,雖然張作霖離開高坎鎮遊走江湖,但是不論走到哪裡,他都將這位乾孃的恩情銘記於心。

張作霖落魄時幾乎餓死,一寡婦好心相助,發跡後他用這種方式報答

民國時期婦女舊照

俗話說“莫欺少年窮”,誰都不曾料想,當年那個落魄到幾乎快要餓死的少年有朝一日會執掌東三省,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張作霖發跡之後,專程趕回高坎去答謝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不但為其置辦房產與田產,而且逢年過節還會將其接來小住幾日,話話家長裡短。孫寡婦去世時,張作霖安排人將其厚葬,並且此後數年,都會親自到墳前祭拜。張作霖,一代梟雄,且不論後世對他評價如何,單憑其能如此知恩圖報,就足以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