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觀賞魚出現浮背、倒立的情況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失鰾?其實水族圈裡講到的這個失鰾就是觀賞魚在水中出現頭下腳上或者頭上腳下的遊動狀態,這個都是典型的失鰾特徵。

不同個體的觀賞魚出現失去鰾的原因不同,但歸根到底主要是魚體內的臟器受到影響導致魚鰾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所致。如果小型魚出現側遊的情況透過調養還能挽回,一旦出現嚴重的倒立現象基本上屬於無藥可醫,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觀賞魚出現浮背、倒立的情況是怎麼回事?

相比於小型魚來說,中大型觀賞魚的失去鰾現象則更為多見,這裡是因為不僅在一些不正確的飼養和運輸條件下的影響所致,更大的一個因素是大型名貴觀賞魚還存在著防偽等操作上的影響。

今天我們拿大型觀賞魚的龍魚(失鰾之王)為例,來解釋出現失鰾的原因。

一些不是很規範的小型龍魚漁場在龍魚小魚階段植入防偽晶片的時候,操作人員沒有植入在背部的位置。一般魚類脊椎兩旁這個位置肌肉組織會比較厚實,正確的方法也是要打在這個脊椎兩旁的肌肉內。有些工作人員為了趕進度,胡亂打在魚腹上則成為巨大的隱患。打在魚肚子上,龍魚長大隨著成年的過程,當身體越來越大植入的晶片有可能刺破腹膜或者有可能會壓縮迫到魚鰾導致發炎,這也是有些人養龍魚的時候莫名奇妙就出現龍魚長大了突然趴缸、不舒服或者就失鰾甚至暴斃,這個可能跟它當初打防偽晶片的位置有直接的關係。當然這只是觀賞魚失鰾的一個原因,大部分失鰾都容易出現在新魚入缸階段。新魚入缸前的對水也很重要,包含對溫的操作。

如果觀賞魚沒有適應得很好的話或者沒有禁食就去長途運輸,魚兒在顛簸過程中腹部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禁食不只是防止水袋中過多排洩物汙染水質,即便是短距離運輸,如果魚腹內有殘存食物也會對腸道和內臟產生壓迫。

觀賞魚出現浮背、倒立的情況是怎麼回事?

尤其是大型觀賞魚,所以在入水的那一刻,觀賞魚的狀態跟情緒的適應性是相當重要的,沒有新魚入缸操作不慎出現失去鰾現象,我們沒有立即的治療,觀賞魚就會一直插倒立掙扎到最後衰竭而死。

一般倒立狀態還沒有浮背那麼嚴重,浮背是完全潛不下去,倒立的話魚兒還是可以潛入水中, 所以在失鰾發生的早期,治療的做法就是用純氧把魚重新包裝起來,同時降低水位減輕壓力,這樣可以做一個治療的方法。

當然這個都是初期的急救手段。初期出現失鰾的話魚兒內臟還沒有產生特別嚴重的傷害,你可以用這種方式放個幾天,一般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你要換水,也可以加一點黃粉之類的藥物防止魚體發炎。

另外一種作法是說把水位升高,用壓力把大型觀賞魚腹腔內部的空氣給逼出來,但是這個做法你要一直把魚壓在水體下面才會有水壓。

那壓在下面你要壓多久呢?除非是某些剛做過手術處於麻醉期的魚稍微壓一下讓魚排氣一下。一般來講你要一直把魚壓在下面直到魚體能夠恢復正常的遊動狀態,我們雖然可以採用一些技術手段一直把魚壓在水底,比如用淘米筐把魚扣在缸底,但這個方式我是不太贊同的。另一種方式是用針把魚的腹水或者空氣給抽出來。這個方式就需要有非常專業的技術了,沒有經驗的魚友不要輕易去嘗試。這種方法屬於侵入性的醫療,需要有經驗的大神才會比較有把握,但是也不是每一次都會成功。

最後老青年再強調一遍,失鰾通常在初期的時候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很久了,很嚴重了,那就需要一些有經驗的魚友才能幫助你做一些深入性的治療而且未必能夠成功,總之這個時候也就是盡人事知天命,不然就沒有辦法了。好了,今天老青年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大家在百家號給我留言,大家一起學習探討水族方面的知識。

觀賞魚出現浮背、倒立的情況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