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中國文壇的千古奇才,我想很多人都認同是蘇軾吧,蘇軾之才,在於全才,就像西方的達芬奇一樣。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詩方面,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方面,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散文方面,與歐陽修並稱“蘇歐”;在書法方面,為“宋四家”之一,還是個美食家。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他的一首詩,一首奇詩,這首詩奇在頭一句跟最後一句是完全相同的。這首詩名為《觀潮》,詩曰: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這就有人吐槽了,這不就是最後一句寫不出來了嘛,在這又湊了一句。就好比魯迅的“牆外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要是我們這樣寫,肯定被語文老師罵得狗血淋頭了。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那這兩句的區別又是在哪呢?我們自己想想,是不是有很多想去的地方的,那些地方不去會遺憾,去了又覺得不過如此。就像小編去年暑假去的平遙古城,唉,就不說這個了。想明白了這一點,然後就好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了。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蘇軾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常縈於夢寐。似乎如果不能身歷廬山之境,一賞煙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錢塘江潮,一看它萬馬奔騰,勢撼山嶽之壯,真是辜負此生,千般遺憾,難以消解。可是後來攀登廬山,出任杭州刺史,飽覽了廬山的煙雨,欣賞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潮,反倒覺得客觀的景物變得平淡無奇了。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似乎可以忘記了,煙雨、江潮也似有還無了。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所以第一句“廬山煙雨浙江潮”,是蘇軾來看了,滿心歡喜啊,東看看、西瞅瞅,這是廬山啊,這是錢塘江潮啊。看了之後呢,這就是廬山呢,這就是錢塘江潮呢,還帶著一點小傲嬌。一前一後,也體現出了心中的反差。這種落差體現在第三句“到得還來無別事”,來了之後也沒別的感受,廬山就是廬山,錢塘江潮就是錢塘江潮。

蘇軾的一首奇詩,全詩只有4句,竟有2句是相同的,可意思卻不同

為到過的“廬山煙雨浙江潮”與歸來時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本來是同一景,只恨景易得而境難求。 叫我們總是要發生一點事,才會有製造回憶的能力呢。好了,本期就說這麼多,小編碼字不易,期待各位朋友點贊、評論、轉發,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