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管住嘴,邁開腿,是實現減肥的不二法門。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踐的時候,卻困難重重。少吃幾口,馬上就感到飢餓難忍;沒吃飽,躺著都覺得餓,哪有力氣和心情再去鍛鍊身體呢?於是,有些小夥伴就想,堅持幾個月,每天捱餓,把胃縮小,以後就算吃得少,也不會感覺餓。如此,就可以自動減肥。這種想法靠譜嗎?咱們的胃,會不會吃得多就撐大?吃得少就變小呢?咱們現在一起來尋找科學的答案。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首先,咱們需要肯定地回答,少吃點,不會讓胃縮小;吃得多,也不會將胃撐大。咱們的胃,雖然是具有伸縮性的器官,胃容量是基本不變的;健康成年人,在空腹的情況下,胃的容積,大約是100毫升;進食後,感覺吃飽的時候,胃的容積大約是1200到1600毫升。那些胃的彈性較好的人,極限的容積是2400到3200毫升。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咱們需要區分3個基本概念,胃的容積、飯量、飽腹感。胃的容積,會隨著進食量的增加而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暫時性的。吃進東西后,胃壁舒張;食物排空後,又恢復原來的形態。胃壁內部的神經,會不斷產生電活動,把胃維持在輕微收縮的狀態。因此,不管是捱餓,還是吃撐,胃都不會被縮小或撐大,胃的容積不會超出極限範圍。飯量,則是受到飲食習慣、身體活動量、胃腸活動狀態、神經調節等因素影響,不會受到胃的容積制約,遇到可口的食物,多吃幾口,大腦會迅速發出訊號,進行調節。因此,餓不餓,能否控制食慾,主要取決於飽腹感。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飽腹感的產生,主要受到食物型別的影響,而不是僅僅由食物量所決定。因此,吃什麼比吃多少更為重要。幾年前,2012年7月,《細胞》雜誌上曾經發表過1篇論文。研究表明,門靜脈負責回收消化道血液,而食物攝入由神經纖維上的受體調節,這些受體主要分佈在門靜脈血管壁。刺激受體,會增加食物攝入;阻斷受體,則會抑制食物攝入。這個過程,由肽類物質調節,會將訊號傳遞到大腦,再將調節指令傳回消化道,刺激小腸釋放葡萄糖,抑制進食慾望。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隨後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食物種類對飽腹感的調節機制。2017年9月,英國學者在《分子代謝》雜誌上發表了1篇論文。研究表明,下丘腦的腦室膜細胞是控制食慾的關鍵因素。咱們吃東西后,血漿中的氨基酸水平會升高,並且透過血腦屏障進行腦脊液,對腦室膜細胞產生作用,從而產生飽腹感。研究還發現,精氨酸和賴氨酸,產生飽腹感的作用最強。這2種氨基酸含量較高的食物,主要是豬肩肉、牛排、雞肉、馬鮫魚,以及李子、杏、鱷梨、扁豆、桃仁。因此,適當增加這類食物的攝入量,能夠增加飽腹感,從而控制總體的熱量攝入,達到邊吃邊減肥的理想效果。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看到這兒,有些小夥伴可能感到相當不屑,會擺出所謂大胃王的例子進行反駁。實際上,邊吃邊拍影片的人,不管如何努力,都無法超越胃的容量極限,甚至會因為急性胃擴張而導致嚴重後果。咱們需要明白,捱餓減肥,只是讓胃長時間地處於空腹狀態,這樣,會增加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造成損傷,帶來胃病;長期暴飲暴食,則會影響胃的排空能力,引起慢性胃炎及消化功能下降。因此,透過控制進食減肥,應該吃到七八分飽,這樣,既可以達到飽腹感,又能限制熱量,從生理和心理上,為健康減肥保駕護航。避免飽腹感長期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神經性厭食症或貪食症。

捱餓會讓胃縮小,能成功減肥嗎?

科學家也在不斷努力,希望找到調控飽腹感的可靠方法。今年2月,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學者,在《自然》系列的《通訊》分冊上發表了1篇論文。學者們研發了1種可以植入的無線平臺,能夠對器官內的周圍神經元進行光遺傳學刺激,透過光的散射強度調節胃部神經,從而抑制食慾。這種裝置的機理,是透過光刺激迷走神經的末端,提供飽腹感覺。目前,這種裝置已經完成動物實驗,相信會在不遠的將來得到應用。嗯,這麼神奇的裝置,取個什麼名稱好呢?是不是應該叫飽腹靈?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