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最近拜讀了法國文豪福樓拜最負盛名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讀完以後感慨萬千。

作品講述的是愛慕虛榮、喜歡幻想的農家女艾瑪嫁給了鄉村醫生包法利,

因不滿婚姻生活的平庸與乏味,兩度出軌,最後債臺高築,無力償還,心灰意冷服毒自殺的故事。

乍看之下,這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桃色事件。

細細品味,卻發現作者已將人生和愛情的許多奧秘之處滲透於字裡行間。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慾望沒有善惡之分

關鍵在於控制與調節

很多人說,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源於她無窮盡的不切實際的慾望,但在我看來,慾望本身並沒有善惡對錯之分,關鍵在於如何控制與調節。

福樓拜本人也曾說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包法利夫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包裹著種類繁雜的慾望。

十六七歲的年紀,誰不曾像包法利夫人一樣幻想過談一場風花雪月、不顧一切的戀愛呢?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慾望淡化了或者消失了,然後又有一批新的慾望生長起來,如此迴圈往復。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人的慾望往往是不同的,它會隨著心態的成熟、身份的變化和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而包法利夫人的慾望並沒有“與時俱進”,她沉浸在對愛情的美好幻想中,沒有意識到自己該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自始至終,包法利夫人的慾望本質上只有兩個,一是對奢華物質生活的嚮往,二是對浪漫愛情的不懈追求。

少女時代的艾瑪如此,嫁作人婦的艾瑪如此,已為人母的艾瑪也如此。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被慾望吞噬的艾

瑪,一邊抱怨丈夫的無趣和無能,一邊沉浸在偷情的歡愉中。

她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迷失在慾望中的艾瑪誤入歧途,最後負債累累,聲名狼藉,服毒自殺,結束了可憐又可悲的一生。

人生本是一段旅程,每個人的起點和終點相同,關鍵在於過程,重點在於選擇。

當現實撐不起慾望時,有兩種解決方式,要麼透過實際努力改善現實狀況,使現實貼近慾望;

要麼適當控制和調節慾望,使慾望符合現實。

如果包法利夫人明白這一點,無論是選擇相夫教子,安穩度日,還是選擇結束和包法利的婚姻,另尋靈魂伴侶,開啟新的人生篇章,都不會落到如此悲慘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愛情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縱容

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不只適用於艾瑪,還適用於包法利。

表面看起來,包法利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但實際上他也是一個間接的迫害者。

無論是婚姻的悲劇,還是家庭的悲劇,包法利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包法利一直以娶到貌若天仙的艾瑪為人生幸事,為了滿足艾瑪巨大的日常開銷,他早出晚歸地工作,甚至不惜與母親翻臉,借債養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艾瑪死後,包法利翻出了她與萊昂的往來情書和一張羅多夫的畫像,

這時的包法利心如死灰,號啕大哭,但他仍然沒有把這歸罪於艾瑪,而是歸責於命運,艾瑪在他心中一如初見時美好。

包法利扮演的是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寵妻狂魔,他無條件地深愛著艾瑪,卻在無意識中加速了艾瑪萬劫不復的程序。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有人說,一段好的感情能夠使彼此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愛情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縱容。

包容和縱容雖僅有一字之差,卻千差萬別。

我們可以包容對方的小情緒和壞習慣,但在原則性問題上,如家暴、出軌等,不能一味忍讓退步。

當問題出現,錯誤發生時,應該明確指出癥結所在,透過有效的溝通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對方改正錯誤,而不是放任自流,使問題進一步惡化。

如果對方真的愛你,他便不會一錯再錯;

如果對方不愛你,就更沒有必要以犧牲自尊和底線為代價,去維繫一段關係了。

其實,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處理男女親密關係,還普遍適用於處理與親人、朋友、同事等多種人物的關係。

正如卡勒德•胡賽尼在《追風箏的人》中所塑造的哈桑一樣,哈桑正直善良,將阿米爾視為自己最親近的朋友,在明知阿米爾背叛友情後,仍舊主動求和討好。

而這種行為的直接結果,並沒有使兩人的關係現狀得以改善,反而間接導致阿米爾將其逼走。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事實上,縱容對方犯錯,一來給了對方傷害自己的權利和機會,二來使對方越發肆無忌憚、錯上加錯。

把縱容當作包容,那是對包容的一種誤解和褻瀆。包容是美德,縱容卻是罪過。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通往幸福婚姻的三件法寶

在整部作品中,艾瑪和三個男人有過感情糾葛,分別是丈夫包法利、情人萊昂和羅多夫。

每一段感情的起始階段,艾瑪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

以為找到了夢想中的靈魂伴侶,以為愛情能夠給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熱戀之中,可不需多久一切就歸於平淡和瑣碎了。

不是她覺得對方乏味無趣了,就是對方覺得她太不切合實際了。

艾瑪終其一生都在愛情的路上跌跌撞撞,最終也沒找到那令人魂牽夢縈的夢幻之愛,反而落了個服毒自殺的結局。

那麼福樓拜透過艾瑪悲情的一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無非是通往幸福愛情與婚姻的三件法寶:

第一,正確認知愛情

艾瑪的悲劇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她對愛情的錯誤認知。

在艾瑪心裡,愛情應該像浪漫文學小說裡描寫的一樣,驚心動魄,熱情狂烈。

她最討厭一成不變的生活,波瀾不驚的日子,希望每天充滿驚喜和冒險。

事實上,愛情的神秘色彩是人們主觀賦予的,藝術高於生活,藝術作品中的愛情往往也是如此。

就像三毛說的: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愛情沒有想象中那麼夢幻,它不會脫離麵包而存在,也不能使生活裡的煩惱和困難憑空消失。

愛情有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在經過或長或短的熱戀期之後,它會褪去激情的外衣和表面的光環,歸於日常的瑣碎和柴米油鹽中。

愛情也需要煙火氣息,細水長流,平平淡淡才是真。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第二,婚前謹慎選擇是擁有幸福婚姻的前提條件

婚後不久,艾瑪就開始後悔了。

原來包法利和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木訥、無趣、呆板,和她沒有一點共同愛好。

但沒有人逼迫她嫁給包法利,包法利自始至終也沒有隱瞞過自己的本真性情,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艾瑪錯誤的選擇源於缺乏對包法利本人的瞭解和認識。

如果她一開始就知道包法利是怎樣一個人,自然也不可能嫁給他。

這點告訴我們,在進入婚姻時一定要慎重進行選擇,不可盲目衝動,主觀臆測。

多花一些時間與對方相處,彼此瞭解,綜合性情、愛好、三觀、受教育情況、家庭等多種因素後,冷靜客觀地審慎選擇。

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選擇合適的結婚物件,是擁有幸福婚姻的前提條件。

《包法利夫人》: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慾望

第三,婚後磨合與經營是擁有幸福婚姻的有力保障

作品中,艾瑪每每對感情現狀不滿和失望時,她都是選擇換一個男人來戀愛,她一直期盼找到一個完全符合自己標準的男人,可這樣的機率幾乎為零。

於是,她不停地期盼,又不停地失望,始終沒有跳出這樣的惡性迴圈。

其實,與其不停地更換伴侶,不如耐心地與對方在相處中磨合。

磨合和選擇同樣重要,不容忽視。

婚姻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但其中的兩個人又是彼此獨立的個體。

兩個人一起生活,朝夕相處間,難免會有意見不合,摩擦拌嘴的時候,

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小問題上,沒有必要非要爭個誰對誰錯,懂得理解、體諒和遷就,往往能讓婚姻更幸福。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要堅守正確的立場,透過與對方心平氣和的溝通,化解矛盾。

磨合期是每對夫妻必經的階段,經過磨合的感情更堅韌,也更長久。

讀完《包法利夫人》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感謝福樓拜寫下這樣一部傳世的經典之作,也感謝作品帶給我的啟迪與思考。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讀完《包法利夫人》的你,又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