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韓、趙、魏為什麼能共同滅智,而不能共同抗秦呢?

韓、趙、魏

在春秋是最大的諸侯——晉國的

“三卿”

,它們聯合起來,共同消滅了晉國最大的一卿——

智氏

,最後將晉國一分為三,建立了

“戰國七雄”

中的韓、趙、魏三國。

韓、趙、魏為什麼能共同滅智,而不能共同抗秦呢?

而在戰國,這三國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它們屢遭

秦國

欺負,卻不能像它們的前人一樣抱團,共同抵抗秦國的進攻,最終眼睜睜的看著曾經的夥伴被秦國各個擊破。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它們各自所處的不同情況。

“三家分晉”

之前不久,晉國是由

“六卿專政”

,他們分別是:中行氏、智氏、範氏、趙氏、魏氏、韓氏。其中

智氏和中行氏

都出自於

荀氏

,乃是晉武公功臣荀息的後裔;

範氏

出自於

士氏

,乃是晉穆侯時期計程車師(主管刑罰之官)隰叔的後裔;

趙氏

出自於趙城造父,晉文公第一功臣——趙衰的後裔;

韓氏

出自於趙氏的家臣韓萬之後,但是其實韓萬才是晉國的公族;

魏氏

出自於“周初四聖”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因功被晉獻公封於魏。

韓、趙、魏為什麼能共同滅智,而不能共同抗秦呢?

從整體上來看:智氏、中行氏、範氏和趙氏應該是最強的,魏氏和韓氏較弱。後來智氏聯合趙氏、韓氏、魏氏滅了中行氏和範氏,晉國就變成了

“四卿專政”

。而在這四卿當中,智氏無疑是最大的一卿,它足以壓制其它三卿。

於是智氏開始著手削弱其它三卿的勢力及土地,欲圖獨攬大權,避免走晉國公室的老路。韓氏和魏氏不敢正面和智氏對抗,只有乖乖就範,而趙氏卻不願意臣服於智氏,於是智氏裹挾韓氏和魏氏發起了對趙氏的覆滅之戰。

趙氏不敵,被三家圍攻於老巢晉陽,危在旦夕。在生死存亡之機,趙氏家主

趙襄子

派說客找到了韓氏家主

韓康子

和魏氏家主

魏桓子

,說客向他們陳述了

“唇亡齒寒”

的道理。當時的情況是:智氏最大,任何一家不能和他單獨對抗,只有三家合力才有可能和智氏一決高下,如果讓智氏各個擊破,趙氏的今天就是韓氏和魏氏的明天。

關鍵時刻,

韓康子和魏桓子

臨陣倒戈,他們改變了之前的策略,決定和趙襄子聯合對付智氏。結果在第二天的戰鬥中,他們裡應外合,出其不意的夾擊智氏,一舉將智氏的精銳消滅,然後三家繼續剷除智氏的殘餘勢力,最終將智氏的土地全部瓜分。這就是

“三家滅智”

的故事!

韓、趙、魏為什麼能共同滅智,而不能共同抗秦呢?

如果不是關鍵時候韓、魏的思想轉變,也許晉國就會像後來的齊國那樣,來個

“智氏代晉”

而同樣的局面在100年以後再現,

秦國

以高昂的姿態從關中出擊,透過

崤函通道、河西走廊

進擊三晉之地。可是此時的韓、趙、魏三國卻不能像他們的祖先那樣團結一致,緊密的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另一個強大的國家了。

韓、趙、魏為什麼能共同滅智,而不能共同抗秦呢?

一個原因是:秦國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強大。

當時的秦國採用的是蠶食的方式慢慢吞噬三晉的土地,它並不像當年智氏那樣擁有絕對的優勢和形成對三晉的強烈危機感,沒有危機感,就不會做垂死掙扎!

第二個原因是三晉的自身矛盾。

三晉由於土地接壤,內部構成又錯綜複雜,所以它們之間摩擦不斷,矛盾重重,很難像以前那樣不計前嫌的並肩作戰,它們之間隱藏著太多的私心。這就像3個兄弟,當有外人欺侮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聯起手來共同抵抗外侮;但關起門來,他們又會因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甚至會因為別人比自己更有出息了,而主動找到外人來打壓自己的兄弟。

秦國就是那個狡猾的外人,它時刻注視著鄰居家發生的一切,並適時的插上一腳,就讓別人家破人亡!

韓、趙、魏為什麼能共同滅智,而不能共同抗秦呢?

其實家和國,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