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在冰箱裡放硬幣,是迷信,還是科學?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出遠門的時候,家裡老人都會建議在冰箱裡放一個硬幣。

操作如下:

事先凍一碗或者一杯水,凍硬後,在冰上放一個硬幣,最後,將水和硬幣留在冷凍層。

用過來人的說法就是,有了這枚硬幣,就不會無緣無故拉肚子上醫院了。

一般來說,當我們出遠門的時候,其他家電電源都會關掉,唯獨冰箱不會關,因為裡面會有很多食物,尤其是經常做飯的家庭,冰箱總是被囤積得滿滿的,不可能一次性吃完。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那冰箱裡的硬幣,究竟有什麼功能呢?難道有保鮮功能?

首先,硬幣就是硬幣,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

判斷冰箱是否斷過電

冰箱斷電,食物就很容易變質,吃了會拉肚子。

食物有沒有變質,肉眼就可以看出來,為什麼還需要硬幣?

那是針對長時間停電的情況,而現在家用電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停電,即使停電,也很快會被修好。冰箱裡的食物緩慢解凍後再被凍上,硬邦邦的,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而我們可以透過硬幣的位置,大致判斷冰箱停電時間。

如果硬幣一直在表面,則表示沒有斷電;

如果硬幣被凍在了冰塊裡,則表示冰箱斷過電了,後來又好了;

硬幣位置越靠上,斷電時間越短,位置越靠下,則斷電時間越長。

冰直接化成水,硬幣沉入水底,毋庸置疑,那就是斷電後一直沒來電。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食物被解凍後,重新再凍上,難道不可以吃嗎?

很多人都這麼幹過,買了很多肉吃不完,就凍起來,等吃的時候,再解凍,發現還是吃不完,然後繼續凍起來儲存。

我媽就這麼幹過,在她的觀念裡,只要食物處於冷凍狀態中,無論多久都不會壞。

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

根據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冰箱每平方釐米空間就有 1140 萬個細菌,然後再想想那些“殭屍肉”。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首先,冰箱的主要功能,是在低溫情況下,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而不是殺菌。

在低溫狀態中,細菌並不會被完全殺死,很多時候會進入休眠期。

溫度低,細菌的酶活性就很差,導致它的各項生命互動都變得很慢,有的甚至就像死了一樣,完全不進行任何生命活動,進入休眠。這也是食物在不容易壞的主要原因。

此時,若是冰箱停止工作,溫度就會上升,這些細菌就會從休眠狀態中甦醒,生長和繁殖加速進行,短短几分鐘,就可能讓細菌數量呈指數級別增長。

像這樣的冷凍-解凍多次迴圈的過程,被稱為

反覆凍融

有研究表明,如果反覆凍融4次,食物上的微生物數量可增加2000倍,非常可怕。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其次,反覆凍融,食物的營養物質會流失,口感也會變差。

食物細胞裡有大量水分,反覆凍融,水分會多次形成冰晶,反覆幾次很容易破壞細胞的結構,就會影響食物的口感。

同時細胞裡的蛋白質會因為反覆凍融流失,營養價值也會下降。

我和我媽還有一個爭論點在於:

食物是要趁熱放進冰箱,還是涼了再放?

多少次,因為直接將燙的東西放進冰箱,我被劈頭蓋臉地罵了。

她的理由是:太燙了,放冰箱,冰箱會壞,也費電。

事實上,從科學角度來說,就是要熱的時候放最安全,因為此時細菌滋生最少,等涼透了放入冰箱,食物上的細菌也多了,會跟著進入冰箱,不衛生。

出遠門,為什麼要在冰箱裡放一枚硬幣?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最後

俗話說得好,吃多少買多少。

但很少有人做得到,一旦冰箱空了,很多人是會焦慮的,就像我媽,她甚至覺得2個冰箱不夠,還想再買個冰櫃。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大家還是細心一點,買來的東西分成小份裝好,一次解凍一包,相對也安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