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拿到今年的年終獎後,你第一件事是幹什麼?

據小北觀察,大手筆買買買的人越來越少,更多曾經熱衷揮霍享樂的年輕人,開始認真把存錢列入了人生計劃。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可以說,現在的消費主義陷阱越來越難以誘惑年輕人了。

小紅書和抖音上全身名牌、桌面上擺放著大牌化妝品的精緻男女們竟然也開始偷偷學習薅羊毛的技巧。

“均價23良心衣服店分享”  “大牌平替,入手不虧!” 逐漸取代“貴婦化妝品”“每個女孩都要擁有的大牌口紅”這些

“粉紅稅口號”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豆瓣“摳組”、“攢錢組”從去年火到了今年,

摳門

已經成為都市人行走江湖的全新必備藝能,敢花錢沒什麼奇怪的,能賺能省才是真的狠人▼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而創立於2020年的豆瓣“

不要買——消費主義逆行者

”小組,短短兩年已吸引了33萬的使用者加入。

小組的組規十分簡單,反對消費主義,省錢省心。

不跟風時尚潮流,拒絕容貌焦慮。

記得去年雙十一的時候,

組裡沒有狂歡的心,只有安寢的夜,

平時呢,大家互相學習和比較著誰有更好的省錢方法▼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為什麼大家開始心甘情願地撿起“節儉”這一傳統美德了呢?當然不是年輕人變窮了,實際上很多人都在曬自己省錢後鼓鼓的錢包。

首先要看消費主義曾經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最初是實實在在的折扣。

“消費主義”最出圈的便是“雙十一購物節”,一開始這只是簡單的促銷節,商家為了將積存的貨物在年底之前銷售出去從而進行的打折活動。

而近幾年,購物節越來越多,層出不窮的滿減節與五花八門的預售付款方式,

使原本甩賣存貨的商品節變成了無節制的消費狂歡,囤積產品的不再是賣家,而是買家。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除了物質上的過度滿足,消費主義帶來的更是一種身份幻覺、一份心靈按摩,甚至給普通人造成抹除階級差異的假象。

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交錯摺疊,

使普通人能夠看到比自己更有錢的人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嚮往。

一方面,這種“開眼見世面”並不是壞事,激勵個體為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另一方面也加強了落差產生的不平衡感。

但消費給了你我撫平差異褶皺的機會:

一支大牌口紅、一個奢侈品包包、一次公務艙出行、一晚五星級酒店、一次熱門網紅地打卡……這一切消費行為,

都使大家體會到階級跨越帶來的快感,感受到“有所選擇”的快樂,哪怕只是短暫的幻覺。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美劇《慾望都市》裡的凱莉可以說是買買買的先鋒了,但當她想要買房時,卻發現自己連首付都需要問好友借,而這麼多年賺的錢,變成了一牆搬家時很難帶走的名牌高跟鞋。

有趣的是,她的另外三位女朋友們雖然平時並不如她穿搭時髦靚麗,但早早擁有了自己的房產。不過當凱莉“回頭是岸”開始買打折名牌還房貸時,她的小房子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和安全感。

最後,我們通常能在消費過程中獲取即時的快樂。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日常因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在支付賬單的那一刻轉換為能夠支配自己人生的滿足,

消費彷彿帶來了個體的自由,是一種有效的解壓紓解方式。

但為了享受消費帶來的成就感,有人甚至會提前透支消費,負債累累,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不可自拔。

雖然在付款的那一刻獲得了即時滿足,但過度消費後的自責和拮据,又帶來長期的糟糕體驗。

就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加入“消費主義逆行者”大軍的人越來越多,

撿起了“節儉節約”這一有些“老土和過時”的傳統美德。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向提倡“儉以養德”、唸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中國,在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由簡入奢”的理念行為轉變呢?

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標榜勤儉才是歷任統治者治國理政的原則。

漢朝漢文帝的龍袍僅是色彩暗淡的絲綢,後宮的服飾更是簡樸,在當時夫人們長衣拖地是很時髦的,但是漢文帝最寵幸的夫人,也不準衣服長得下襬拖到地上。宮裡的帳幕、帷子全沒刺繡、不帶花邊。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漢文帝的畫像

李商隱在《詠史》中告誡當朝者應勤儉愛民,“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

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

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朱元璋畫像

而在中國近代,一直崇尚節儉和力戒奢侈的社會中,追求奢侈的現象其實已初見雛形。

近代中國的國門被迫開啟,資本主義進入中國後,

傳統的小農經濟與節儉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的長遠發展產生了阻礙

一味的強調節儉,消費需求就難以擴大,工商業的發展也就受到了限制,但在晚清和民國初期,消費觀念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與崇尚節儉、理性消費背道而馳,開始一味的主張鼓勵消費,這較諸過去無疑是一種重要的變化。

近代時期奢侈消費的主力軍是富商大賈,他們喜愛豪華排場,

這種行為的背後帶有一些為了擺脫出身寒微而自我炫耀的成分,在此時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中,

節儉不再是一種美德,反而成為無能和寒酸小氣的表現

富商大賈盲目崇尚和模仿西方的生活費方式,中日嚮往居住洋樓,徜徉於歌樓舞館等場所,遇有婚喪嫁娶,更是大講排場,不惜一擲千金,只為求得徒有其表的虛名。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截圖

1905年的《時報》曾報道上海買辦商人席正甫去世時,其出喪之儀:

“行十里路,費萬金財,用數千人之力,動數萬人之眾,同時擾亂數百種之事業,此其聲勢實現階級國之王侯而過之。”

由此可見在階級制度重塑,等級制度消失的時代,金錢與消費能力成為身份的最好證明。

到了民國時期奢侈之風有增無減,特別是上海作為消費娛樂之都,這種奢靡風氣更甚。

過去多是上流社會達官貴人的享受娛樂方式,現在則廣為流傳,逐漸成一種社會風氣,而且超出了當時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1913年《時報》曾發表文章,指出:

“酒食遊戲,夜以繼日,娶妾狎妓,爭豪角勝。”

同時,隨著各種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人們出行的方式成為不同社會階層顯示其身份地位的重要標誌之一,稍有地位或是富有之人恥於步行,而必須時時以車代步,並且是西式馬車或東洋車,否則就會感到有失身價,以至於後來形成了“

乃不分貴賤,出必乘輿”

的風氣。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電影《霸王別姬》截圖

面對當時奢靡的社會風氣,與今天網路輿論場所推崇極簡之主義,提倡節儉一樣,

彼時社會的輿論場上也開始提倡節儉。

晚清上海的報刊曾開展過一場有關儉與奢問題的討論,民國初期的上海還有人發起成立儉德會,強調

“救貧之本,誠非導民以儉不為功。”

制定了五條戒約,

即不狎妓、不賭博、不必酒肉宴客、不必華服、不輕寒素之士。

京、津、蘇、浙、閩等地有關人士對此舉表示支援,紛紛致函要求加入儉德會,

“不一月而入會者達數百人。”

但這些做法都未從根本改變這種已經廣為流行的習俗。

事實上,商人未嘗不知道奢侈揮霍是一大忌諱,但是在當時那種商業文化乃至整個社會趨於商業化的氛圍中,

不少商人又不得不為之,否則反而會被他人恥笑。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

▲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截圖

現代社會與近代相比,消費的推力與拉力都展現出更大的力量。

推動力是鋪天蓋地的營銷手段,使消費力成為身份的象徵,使買買買成為生活中不可缺乏的樂趣;而拉力則是風險與機會並存的社會中,年輕人面對生活、工作、家庭的不確定性時,

降低慾望、節省攢錢,愈發成為一種抵禦風險的保障。

這使得年輕人需要用

理智消費

來確保生活保持基本的穩定。

小北有一位90後“北漂”好友,她這幾年攢的錢雖然還不足支付北京高昂的房價,但她已經為自己與父母購置了大病保險,並且正在計劃著在新一線城市落戶買房。

她曾說,低消費與攢錢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為純粹與安穩,攢錢能夠帶給她比婚姻更多的安全感,她自己的工資能夠支撐日常生活和未來的房貸,偶爾也會出去旅遊,犒勞自己,但絕對量力而行,因為

“攢錢才是成年人最高階的自律”

這個過時好久的美德,是時候撿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