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我國古代在戰國以前已有兩種觀測天體運動以制定曆法的方法,一種是把天空按歲星的視運動路徑自北向西、向南、向東即所謂右旋劃分為十二段,叫十二次。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古人以為歲星十二年執行一周天,歲星每執行一次,便代表一年。這種觀測方法後來也用於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十二月的劃分。

另一種方法是把天空由北向東、向南、向西即左旋依次劃分為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區域,叫十二辰(星神中的“十二元辰”即此)。

這種方法後來主要用來記錄一天之內的十二個時辰,和一年間恆星的方位變化,特別是北斗的迴轉。這兩種觀測方法各有其用途,而它們對天空的劃分除了方向相反,名稱不同,其實是一樣的。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自戰國以來,人們就設法加以協調,最簡便的一個方法就是假想有一個和歲星執行速度相同也就是十二年一周天、方向相反的太歲,也叫歲陰、太陰,按十辰的方向執行,每年進入一辰。

由於歲星是天上的實體,太歲卻無可捉摸,實際上是人們為記時的需要而虛擬出來的,於是說它“左行於地“,即在地下與天上的歲星做相對運動。太歲的觀念就是這樣產生的,它的形成年代不算太早,也不是原始宗教的產物。但它受到了與其他星體類似的神話和崇拜。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至此從西漢開始,人們已經認為太歲每年所行經的方位,與動土興造、遷徙、嫁娶的禁忌有關。請設想,太歲在地下執行,如果你動土的時候正好與他相遇,一傢伙掄到他腦袋上,他會善罷干休嗎?這就是“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迷信的由來。

但太歲在地下執行時是何等尊容?誰也說不出來。只是因為人們動土時偶爾會掘出一種肉塊似的東西,其形怪異不定,既無以類之,也無以名之,於是便疑其為太歲的化身。自唐代以來,就有很多挖到肉塊而舉家喪命的故事,就愈發可以作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例證。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太歲雖是一種虛擬的星體,但他與民生關係密切,而且是既不好惹也不好躲的角色,所以必須把他奉為神明供養著。早在漢代,太歲即有“大將軍”之號。到了南宋,《夷堅志》中記常州東嶽行宮有一殿,土人奉祀瘟神,其中一尊就叫“太歲靈君”。

至元明時則已有具體名姓,但採用的是民間說部的材料,說他是商紂王之子殷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說:紂王皇后姜氏踐巨人跡而孕,生一肉球。

寵妃妲己譖之,紂王命棄於郊。適金鼎化身申真人過此,知為仙胎,以劍剖之,得一嬰兒,因得於郊,故名殷郊,法名吟叮呶,正名吟哪吒,交乳母賀仙姑育之。至七歲,乳母告其出身,殷郊欲為母報仇。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真人命殷郊先下山收贊神、鴉將為副帥,又殺十二喪門哭鬼骷髏神,以其首掛胸前。其骷髏能助陣,一響則敵人頭昏手軟。於是殷郊助武王伐紂,至於牧野,率雷震子等為前鋒,大破紂師,並誅姐己。玉帝封為地司九天遊奕使、至德太歲、殺伐威權殷元帥。

而到了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中,則把殷郊的助周改為助紂,後為其師處死,姜子牙封神,為太歲神。殷郊降生時為肉球,是不是有意把太歲和地下的肉塊結合起來呢?他殺的那“十二喪門哭鬼骷髏神”,就是星命學中常說的黃幡豹尾、喪門弔客、蠶官五鬼之類,都屬於太歲麾下的凶煞。

講講“太歲”與“殷元帥”的關係,看看有誰真的明白?

好了,今天關於“太歲”和“殷元帥”就先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