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30秒快讀

1、一場酒局,一名女員工舉報被侵犯,撕開了阿里承壓的超市到家業務——淘鮮達。

2、讓阿里人經歷羞愧、恥辱的一夜,引發公眾對阿里價值觀的大辯論,也讓人不禁要問:背靠阿里,在手機淘寶App首頁擁有與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等同等入口地位的淘鮮達,為何還要急迫地去討好一家區域零售商?答案或許在細節中。

3、即使成立於2017年,淘鮮達仍然是個“小透明”,不少被訪者均表示,從未聽說過此項服務,而《IT時報》記者多日調查後發現,號稱一小時達的淘鮮達,常常因為無人配送而變成半日達、次日達甚至永遠送不達。和自己的“兄弟”餓了麼相比,淘鮮達合作的商家數量和服務質量,都難言令人滿意。

今年7月,淘鮮達曾迎來一次改變的機會。阿里調整組織架構,將基於地理位置服務的三大業務,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飛豬組成生活服務板塊,由俞永福代表集團分管,而原本負責包括淘鮮達在內的同城零售事業群的李永和,擔任其中的本地生活事業群總裁。這意味著,原本業務有部分重合的同城零售和本地生活有望攤降成本、共享資源。

此事發酵數日後,李永和(老鼎)引咎辭職,俞永福緊急接手。然而,阿里對本地生活業務的整合是否再度調整?被“醜聞”撕裂的同城零售團隊,又要如何縫補這道阿里價值觀與商業利益間的認知裂縫?

曾經的1號工程,阿里的難以承受之重。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圖源:IT時報

01 記者調查 “一小時達不了”的淘鮮達

開啟手機淘寶,淘鮮達佔據著寶貴的首頁入口,點選進入,“30分鐘達”“一小時達”的宣傳語掛在醒目的位置。即時配送,這是淘鮮達為線上使用者和線下商超牽起的“紅線”,可現實中,卻可能是半日達、一日達,甚至永遠不達。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圖源:淘鮮達

今年4月22日,蘇寧旗下商超家樂福入駐淘鮮達。2021年上半年,經歷生死競速後,蘇寧董事長張近東辭職,大潤發原董事長兼CEO黃明端出任蘇寧董事長。家樂福也因此和大潤發、盒馬一起,成為使用者在淘鮮達中的可選項。

8月初的某個工作日16點,《IT時報》記者來到上海南部一家家樂福超市的到家服務揀貨倉庫,牆上的螢幕中滾動蘇寧作業監控雷達資訊,左側是待揀選單,來自餓了麼、美團、蘇寧易購和淘鮮達,右側是待接訂單,除了一單之外,全是淘鮮達,最早的一單期望送達時間為9:45。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T代表淘鮮達、YD代表蘇寧易購、E代表餓了麼,M代表美團 圖源:IT時報

“冷櫃裡還有三單也是淘鮮達的,滯留最久的是昨天的單子。”倉庫揀貨員指著一旁的冷櫃對記者說道。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圖源:IT時報

這並非偶然。採訪中,理貨員向記者吐槽,號稱一小時達的淘鮮達,常常因為無人配送變成半日達、次日達,或者直接被取消。

7月24日、25日,“煙花”來襲,淘鮮達來的訂單幾乎都沒人送,冷櫃和架子都被塞滿了。該家樂福電商部負責人李明(化名)清楚記得,25日那天,淘鮮達共收到30個訂單,22單都做了退單處理,平時,十幾單中也得退個四五單。送不掉的訂單隻能拆掉包裝放回原位,而一些不能二次銷售的生鮮,超市只能向平臺報餐損,由平臺補償實際銷售額。

“給我們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李明抱怨,自從接入淘鮮達以來,超市的客戶投訴率直線上升。

02 多出來的“尷尬兩公里”

為何騎手如此“不待見”淘鮮達?當“系統”對騎手的每一秒都算得清清楚楚時,淘鮮達的“一小時達”又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時效偏差?

“3公里外的訂單配送不合算。”多位家樂福和大潤發的淘鮮達配送人員告訴記者,和餓了麼、美團和蘇寧易購主打3公里配送不同,淘鮮達的配送範圍是5公里。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騎手在超市揀貨倉庫取貨中,使用者買的常是食用油等大件 圖源:IT時報

“5公里送一趟,有時候來回超過1個小時,買的常常是大桶水、食用油這些,爬個樓難免會延遲。”一位家樂福的淘鮮達騎手對《IT時報》記者表示,淘鮮達、餓了麼到家的訂單都會出現在餓了麼配送系統裡,和普通外賣單一起分配,所以他們常常會在3公里內同時送超市到家單和外賣單,但現在淘鮮達多出的兩公里範圍,拉長了他的整個配送時間,卻沒有額外獎勵。

正因如此,騎手往往不願接淘鮮達訂單。如果被站長直接分配,由於不像餓了麼外賣單有明確的獎懲機制,延時配送、拒絕配送,便成為騎手不得已時的“沉默反抗”。

“有時騎手不想來取貨,就跟使用者謊稱是超市退貨了。”家樂福工作人員對此也頗為無奈。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家樂福員工分揀打包中,圖源:IT時報

尷尬兩公里背後,是阿里多年本地生活領域割裂的印證。2020年4月前,阿里線下新零售分為兩個版塊:同城零售和本地生活。據《晚點》報道,在阿里內部,有“區域零售、本地零售、同城零售”的說法,分別對應全國範圍的淘寶天貓、以人為中心3公里範圍的本地生活以及以城市為單位的同城零售事業群。

兩項業務,一個出發點是人,另一個出發點是城市,必然在商業邏輯上有根本不同。

如今,當阿里要基於地理位置服務(LBS)將其整合時,產生的不適感會傳導至每一個執行者身上。至少從目前來看,兩者的磨合還在繼續中。

03 難複製的大潤發

目前,阿里“到家”服務能夠徹底改造的只有阿里系商超,而在物流上不惜成本地配置專送團隊的,有且只有大潤發、盒馬這些“親兒子們”。

跟“新人”家樂福相比,大潤發是淘鮮達上的“老人”。離家樂福不遠的一家大潤發裡,到處懸掛著“一小時達”的紅色廣告標語,店門口是清一色的藍色大潤發淘鮮達專屬配送團隊。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圖源:IT時報

大潤發完全複製了盒馬式自動揀貨系統,每個超市區域內的工作人員將自己所在區域的商品放到相應的訂單編號包裡,由空中傳送鏈條集中傳到揀貨倉庫進行打包,再由專屬配送員配送。

物流投入也是“大手筆”,據該大潤發新零售負責人透露,大潤發會承包所在區域的一個餓了麼站點,該站點外賣員只配送大潤發的到家單,包括淘鮮達、餓了麼等平臺,不能接“私活”。

一位大潤發騎手告訴《IT時報》記者:“一個站點分為兩個配送團隊,我們團隊一共48人,服務5公里內的西片區和北片區,另一個團隊是東片區和南片區。淘鮮達的單量相對穩定,全職配送員月收入在一萬元左右。”

如果據此計算,一個大潤發大型超市需要配備近百名專職騎手,每月支出的配送費接近100萬元。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20年全年財報顯示,大潤發線上店在一線城市日均單量超2000單,而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所有一小時達業務的店日均單量已近1100單,客單價為人民幣68元。

以《IT時報》記者所在的上海為例,按店日均單量2000單,客單價68元計算,淘鮮達“一小時達”月銷售額為 408萬元。按照前文百萬元配送費計算,淘鮮達業務的配送費佔該業務銷售額的25%,但實體零售渠道利潤微薄,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2020年毛利率只有25。5%。

更何況,阿里控股的高鑫零售,已經和阿里零售系統深度整合了供應鏈,其他入駐淘鮮達的商超難以複製,因此配送成本可能更高。據記者瞭解,除“一小時達”外,大潤發還會承接天貓超市半日達的供給,統一打包後交由司機運到15公里內的相應配送站點,但這並不能分擔一小時達的配送成本。

淘鮮達的“內憂外患”

2017年,淘鮮達上線,比阿里“寵兒”盒馬還早兩年。然而,4年過去,零售圈內鮮有人知其存在,多位提供到家服務的圈內人直言,此前從未聽說阿里有此項服務,使用者更難釐清淘鮮達與餓了麼到家、盒馬以及天貓超市的區別。

淘鮮達是阿里在提出新零售概念後,為線下商超提供的線上服務,讓使用者在家便可以購買附近商超的商品,並提出“一小時達”的口號。簡而言之,是商超版“外賣”。

上線4年,淘鮮達始終佔據淘寶入口位置,但發展狀況卻十分尷尬。外部,在與京東到家、美團閃購正面競爭中式微,內部,與餓了麼到家業務有交叉,合作商戶數量遠不及“兄弟”。

綜合多方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本地零售商超O2O中,京東到家以2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上線11萬家門店,覆蓋超1500個縣區市,年成交額超280億元。美團閃購有小几十萬家門店,2019年年成交額已達幾百億元。餓了麼在2020年雙11披露,全國有近800家連鎖商超的4萬家門店上線。

淘鮮達呢?艾瑞諮詢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淘鮮達平臺有超過50家的線下零售商入駐,上線2500多家門店,覆蓋全國近250個城市。即便是合作商超,也大多是阿里入股或收購的線下商超,比如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盒馬以及和蘇寧易購一起進入阿里系的家樂福。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淘鮮達合作的門店中,高鑫零售門店484家、家樂福門店215家、盒馬門店227家、三江購物門店214家、新華都門店81家,這5家實體零售商的門店數量超過1200,佔合作門店數量近一半。

留給淘鮮達和阿里同城零售的時間不多了。2020年百強超市中,77家已入駐京東到家。

淘鮮達在未來還能有一席之地嗎?

阿里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8月3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披露,餓了麼將成為本地服務“到家”的主要使用者入口。餓了麼到家利用其強大的地推能力,正在迅速與中小型的零售商合作,並拓展了不少大型商超。

另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是系統。

據瞭解,中百倉儲、華冠、永旺、卜蜂蓮花、農工商超市等近30家大中型連鎖超市已經部署了京東到家的海博系統,佔超市百強商家中的四成。多位實體零售商和中臺系統供應商向《IT時報》記者透露,這套系統不僅有對實體商超線上化的商業盈利點,也能掌握各個平臺的單量,並且要與其他平臺的物流系統對接以方便派單。

這意味著,如果這些非淘系超市和淘鮮達合作,銷售資料很可能進入京東到家的系統,想想當年菜鳥和順豐因為彼此不開放資料而引發的“斷網之爭”,便可知,這是淘鮮達難以接受的現狀。

或許正因如此,對於淘鮮達來說,濟南華聯超市便顯得格外重要。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圖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在超市百強榜上,濟南華聯超市以47。42億的銷售額排名第38位。“濟南華聯超市”在其公眾號披露,旗下共有21家線下超市及75家便利店,是盤踞在區域市場的龍頭級商超。如果這筆合作談成,濟南華聯96家超市便利店順利入駐淘鮮達,可以為整體門店數量帶來3。7%的增長。

靠整合阿里系資源撐了上半場的淘鮮達,下半場迫切需要爭取更多第二梯隊的實體零售商入駐。

難言的同城零售整合

阿里同城零售佈局龐雜。多年內部孵化和外部收購之後,阿里本地生活版塊一直無太大起色,業務重疊,資源和市場缺乏協同,甚至存在變相競爭,阿里對此多次進行架構調整。

2020年4月,阿里巴巴將天貓超市事業群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盒馬、天貓超市、淘鮮達(貓超供應鏈+餓了麼商超零售業務)隸屬此體系,但與以“餓了麼+口碑+支付寶”為代表的本地生活事業群如何融合,在調整之初便被認為是個難題。

今年7月,阿里再次調整架構,淘鮮達與本地生活新零售業務從同城零售事業部中分拆,由李永和負責並向俞永福彙報,但李永和同時擔任本地生活事業群總裁,這是阿里線上下“近商”市場向美團再次發起的進攻。

最理想狀態是,阿里生態中所有線上電商業務,打通供應鏈和物流,以時間為分水嶺,分別半日達、次日達和三日達,分別由天貓超市、社群團購淘寶買菜和淘寶來承接,而線下新零售業務,則可以加速同城零售,分別由盒馬、淘鮮達、餓了麼承接半小時達和一小時達的即時配送。

之所以遲遲未能順利整合,一方面是與阿里內部龐雜的體系有關,跨事業部的業務融合,在任何一個巨型企業中都是難題。另一方面,配送體系太不給力。2020年8月,菜鳥為同城零售事業群組建了獨立的配送品牌“菜鳥直送”,整合了丹鳥、點我達和藍豚三個團隊,全國3000個站點,覆蓋350個城市,配送運力池達400萬以上。

可儘管想象空間很大,從淘鮮達的物流配置來看,“菜鳥直送”並未與同城零售深度融合,目前一小時達的配送主要靠餓了麼旗下蜂鳥團隊來承接。

1小時到不了的淘鮮達,被撕裂的阿里同城零售

大潤發淘鮮達專屬配送團隊用得是蜂鳥團隊版App 圖源:IT時報

更重要的是,同城零售商品大量涉及生鮮,更仰賴於區域供應商自己的供應鏈資源,可到了最後一公里,大部分實體商超並沒有能力自建具備冷鏈能力的物流配送團隊,而阿里系的同城配送團隊,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從消費者體驗端來看,其體驗遠不及社群團購的小巨頭——叮咚買菜的生鮮配送。

不客氣地說,想做好“一小時達”,在冷鏈配送領域,阿里的基礎設施都還沒做好,即便餓了麼對標的美團,透過美團買菜也早已開始佈局。

如今,李永和“掛靴”,誰來推動阿里補上短板?

記者手記:阿里的燃眉之急

8月9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張勇在內網公佈了“女員工舉報被侵犯”的階段性內部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同城零售事業群總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辭職,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童文紅記過處分,涉嫌男員工被辭退,永不錄用。

本地生活的燃眉之急似乎是痛失主帥李永和,但阿里從來不缺人,更大的沉痾則是航母的內耗。

李永和熟悉物流和採銷體系,從京東跳槽至阿里後,出任張勇特助,一直被視為是張勇的“左膀右臂”。此次事件爆發之前,李永和剛從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升職為本地生活事業群總裁。

李永和沒有被留下,最新訊息是,俞永福緊急接手本地生活事業群。

阿里同城零售事業群2020年內部定下的目標相當激進——實現成交額翻7倍。揮刀斬主帥後,張勇要如何在短時間內重整團隊,帶著這“1號工程”往前跑?

即便阿里價值觀真的失效了,也不是張勇的燃眉之急,畢竟這是一個長期工程。張勇要治癒仍是阿里內部業務無法有機整合的內耗。

於內部而言,當年阿里投的易果生鮮與盒馬的生鮮供應鏈交叉競爭,落得破產結局可以體面地說為盒馬做了嫁衣。但於外部而言,從聚划算到淘寶特價版,再到1688轉型,阿里在下沉市場無法有效整合的後果是,遭遇拼多多的正面競爭。

如今,阿里將美團視為“最強勁對手”,可如何解決小到無法一小時達的淘鮮達訂單,大到整個同城零售的物流與供應鏈整合,才是張勇“1號工程”的燃眉之急。

集虎卡,開鴻運!最高拆522元驚喜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