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鑿壁借光的匡衡,小時借光,大時盜田

鑿壁借光的匡衡,小時借光,大時盜田

鑿壁借光匡衡的故事流傳千古了,成為了讀書人刻苦讀書的經典案例,這事兒,跟孔乙己先生的“竅書不算偷”,其實沒什麼分辨。

你想啊,如果晚上,你家裡點著燈,突然發現牆壁被鑿開了一個洞,你會如何反應?馬上抄起傢伙跑出去,找他算賬,賠償損失,恢復原狀。

或者你家裡窮,晚上你想看書,於是鑿開別人家的牆壁,認真地學起來。這不神經病嗎?

其實當我們把匡衡這事的背景弄清楚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這類難以啟齒的事兒會被傳下來,並且成為讀書的案例。

匡衡,西漢元帝時期生人,漢元帝劉奭,就是他爹劉詢(漢宣帝)頭疼地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那個漢元帝,漢宣帝為什麼要對劉奭說這句話?

因為,劉奭的老師們都是儒生,而爹漢宣帝治理國家,以法家為重,儒生們不敢上書,於是叫學生劉奭去跟他爹說多用儒生,不要用法家。劉詢於是痛苦地說了這句話“亂我家者,太子也!”

等於劉奭當上皇帝,他在儒生的攛掇下,幹了一件極壞的事,凡是精通五經之一者,可以免除田賦與差役,並且透過考試,可以當官。儒生們的這一招,比當初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要厲害得多!因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只是一句口號,其他學派尚存在於民間,而劉奭的“讀經書有獎勵”的做法,才真正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落到了實處,從此,知識分子全是儒生,兩漢經學從此開始!

匡衡是什麼人呢?西漢經學家,尤其精通《詩》,他鑿開別人的牆壁,就是為了讀詩,而他讀詩的目的無它,只是為了做官!

而為他寫鑿壁借光的人叫劉歆,也是西漢經學家,劉歆的爹爹叫劉向,大經學家,而劉向與匡衡,同朝為官,匡衡是漢元帝時期的宰相,他憑什麼當上的宰相呢?就憑給漢元帝解釋《詩》,當時在民間就傳唱了“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

《鑿壁借光》就是匡衡當宰相時,他的現事劉向的兒子,為宣傳匡衡努力讀詩(說白了,就是拍馬屁)而寫的馬屁文章。把一件不光彩的事,粉飾成一件極光彩的事。也是啊,儒生就精通這個。

匡衡的發家史說起來,一點都不光彩,當時天災人禍不斷,匡衡抓住機會上書,引用《詩經》中的話,來說明上行下效的道理,勸漢元帝推行儒家的禮教,得到了皇帝的讚賞,於是步步高昇了。

那麼,劉向為什麼要兒子劉歆給匡衡寫書呢?因為,劉向有一個可怕的敵人(也是所有儒生的敵人),就是宦官石顯,皇帝的老師都被廠顯害死了,劉向雖為宗族,卻不受重用,想板到石顯,無法做到,前面有楊興與賈捐之的案例(他倆想板至石顯,結果自己一死一貶)擺在那兒,還熱乎著呢。

於是就想到了匡衡吧,畢竟匡衡正受皇帝恩寵呢。但是匡衡幫助劉向板到石顯了嗎?在漢元帝時期,沒有!

相反,史書記載:衡阿附畏事顯。貴為宰相,卻依附並且害怕一個宦官。他為什麼這麼害怕呢?因為石顯就是乾隆手下的和坤;乾隆不死,和坤不滅;劉奭不死,石顯也滅不了。

到了劉奭薨後,漢成帝繼位,石顯失寵(估計是跟嘉慶一樣,和坤對嘉慶也不咱地),匡衡趁機上書,石顯被罷,死在回家的路上(類似於魏忠賢)。

匡衡自己也被彈劾,貶為庶民,他因為什麼原因被罷官的,知道嗎?

他利用郡圖的錯誤,非法盜取了四萬多畝田地,被告發“專地盜土”,真是賊心不改呀。

小時候偷光,心向功名;當官後,偷田,心向富貴。

鑿壁借光,就是一個儒生投機鑽營的笑話,根本不值得點贊。

鑿壁借光的匡衡,小時借光,大時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