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勞動教育 讓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本文轉自:渭南日報

蒲城縣第十小學校長 丁寧莉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置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更是勞動者的時代。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迫切需要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力行勞動教育 賡續實踐育人新時代勞動教育應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價值,努力讓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要大力提倡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培養學生樂於勞動的習慣。勞動教育,要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承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和勞動品質;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勞動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要促進人的體力發展和智力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尊重勞動的思想品德。加強勞動教育,既能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又能鍛鍊學生的體能體魄。從一定意義說,學生德行的養成、奮鬥精神的培養始於勞動教育。創新教育形式 拓展教育途徑學校勞動教育旨在汲取傳統勞動教育的精華並進行拓展創新,從迴歸自然的視角切入,將走進田野、體驗勞作、分享愛心、快樂成長作為內涵,引導學生在真實生活、生產、生態中體驗、學習、實踐,實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轉型。新時代勞動教育,學習空間的開放性異常突出,從課堂走向田野,從課本到自然,蔬菜、土壤、昆蟲等這些司空見慣卻又如此陌生的事物進入學生的生活。設立校園勞動教育基地,以農耕為課程載體,讓學生在親手開墾、播種、培育、收穫和分享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直接認識和體驗;立足開展“田野課堂”,以“農事”特色課程為主要方向,挖掘田野資源,改變課程實施方式,轉變育人理念,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物化成果。勞動教育是“一育”不是“一課”,所以勞“育”課程化,課程勞“育”化。透過跨學科整合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納入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透過日積月累的點滴勞動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透過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五一勞動節、校園“採摘節”、“農事運動會”等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蹟,幫學生感受勞動的價值與豐收的快樂,將勞動習慣、勞動品質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評價助推教育 多元搭建平臺勞動素養評價是透過學生參與課外勞動教育的過程進行的評價。勞動素養的形成重在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和體驗。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只有親自參加各種型別的勞動,學生才能體驗到勞動的艱辛,才能達到勞動教育的效果。為此,學校在開足、開齊校內勞動教育課程的基礎上,還需要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型別的校外勞動或志願服務活動,在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勞動表現。從而實現以多元評價搭建勞動教育支援系統,保障新勞動教育的有序推進,使全體學生互相協作,在共同承擔勞動職責、共同分享勞動果實中體現勞動的價值,體會勞動的偉大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以評價助推新勞動教育的實施,給學生提供展示勞動成果與技能的機會,進一步促進新勞動教育的良性互動。勞動不僅是一種習慣,也蘊含了一種精神。勞動既是創造世界的,也是創造人的。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學生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以勞動教育啟用孩子的創造力,喚醒孩子的生命力,讓他們享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