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什麼是黑名單?

黑名單指的是所在行業的人員、資訊等媒介由於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或企業制度等,被列入黑名單。

黑名單這玩意我們在坊間聽說過很多次,但想見到,真的挺難,很多人甚至懷疑沒有這種東西,但這玩意筆者也可以確定地告訴你,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公司、不同行業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比如:企業黑名單、媒體黑名單、求職黑名單、就業黑名單等……

筆者今天就帶網友們“鑑賞”一下金融行業的“黑名單”!

先解釋一下筆者為什麼有這份金融行業黑名單呢?

用爆料人朋友圈公開的話來說就是: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有人居然處心積慮去入職某公司勾引男同事,然後說自己懷孕要營養費,騙取多位男士補償款。

所以她也上了這份黑名單。

這份名單因為涉及面太廣,全國各地1400多名金融從業人員都上了榜,筆者就不公開了。

進入這黑名單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有多家公司掛職,CV做假,流水假,簡歷造假,無業績,混底薪等等……

還有這因禿頭進黑名單的。

利用空殼投資公司高管履歷,獲團隊運營經費幾十餘萬元後,無業績,並中飽私囊,態度惡劣,不肯退還,後又就職於xx等三方,無業績混底薪。

還有毆打人事,被拘留過的

還有因為某領導人,導致整個團隊都被封殺的。

還有各類履歷造假、身份造假的……

還有這類一刀砍的,混子、騙子、年紀大的……

為什麼職場會有黑名單這種東西呢?

說白了,老闆開公司就是為了賺錢,老實的員工提供相應的勞動換取相應的報酬,但職場就是有那麼一些“垃圾人”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1、做銷售的,進一家公司混3個月底薪,然後離職,一年可以混3-4家,完美。如果同時在好幾家就職,可以獲得好幾份底薪,只要錯開每個公司考勤的時間差就可以。

2、陳述的實際不相符,很多求職者在求職時候,對過往業績和履歷有過分誇大。當然,每個HR都接受適當的美化,但是過分的美化,最後啥效益也沒產生,就會導致公司業績、管理層、HR一起受罰,做不到為什麼要吹牛呢?這人品德不行。

3、面試時說未婚未孕,過了3個月試用期,告訴你懷孕4個月了,然後每天消極怠工,等休產假,休完產假然後直接提離職了。

遇到這類垃圾人,不說老闆了,多少HR為此也丟了工作。

當然,這樣的黑名單準確率有多少?準確率真不好說,但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比如,掛職,離職證明作假,沒業績,履歷造假、恐嚇HR、團隊合夥騙工資、性騷擾、等等。

資訊來源有幾個方面:

1、過往同事、leader的評價

2、背調

3、信用評價等。

雖然這類黑名單裡的內容多數可能是真實的,但因為HR、背調公司、leader的角度不同,主觀意願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類資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在裡面。

所以,這類黑名單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企業藉助黑名單來過濾應聘者,雖然能提高一些招聘效率,但萬一,有些HR,有些leader就是為了抹黑一些員工呢?或者故意提交抹黑的內容呢?這種真實性誰來確定呢?

尤其是近兩年,裁員事件越來越多,一些非客觀的、情緒化的標籤都統統貼給了那些刺頭員工,而這些求職者一旦被貼上標籤,這輩子基本就廢了。細思極恐啊……面試公司可以盡情貼標籤昂?hr豈不是想黑誰就黑誰?靠這個東西玩網路暴力的話……

而這些被侵犯了隱私權和名譽權的員工,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找不到工作的!

知識多一點:

八卦到這就結束了,看完熱鬧,我們還是要來學點知識,不是筆者笑話金融行業low,還用e‘xcel這麼low的東西來做黑名單。

筆者給大家公佈幾家使用某產品的後臺,看看我們網際網路高大上的產品。

大家發現什麼問題沒有?

這比傳說中的“黑名單”厲害多了吧,一輩子的陰影。

金融人跟網際網路比惡,那真的是小弟!

金融行業HR黑名單曝光,1400餘人上榜!

寫在最後:

難道這些產品跟行為不屬於非法蒐集別人的隱私資訊?難道這不是違法嗎?平臺標註候選人,或許平臺初衷是為了方便客戶來識別求職者,但筆者不得不質疑這一現象,如今職場環境惡劣,筆者相信有這樣的軟體、這樣的行為存在,背後惡意標註的現象也絕對不會在少數。另一方面,部分軟體公司跟HR因為資料不完整或者變更,導致出現“誤傷”的情況也可想而知。

對於這種行為,筆者不是專業人士,這樣的行為違法不違法不好斷定,但筆者引用律師嶽屾山的一句話,不論是提供方,還是最終買賣方都屬於違法行為。

1、主動提供,如果說用於買賣,我認為屬於一種違法犯罪行為,非法提供顯然侵犯了公民個人資訊,購買的這一方也侵犯了公民個人資訊;

2、公民個人資訊的買賣經常會在網路平臺上進行交易,需要平臺履行自己的主體責任, 並且向相關的部門進行舉報和投訴;

3、在驗證的環節,使用影片的手段進行驗證,這樣的資訊買賣可能會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