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馬普所《Scripta Materialia》:奈米析出G相與奧氏體的取向關係

G相是一種金屬間矽化物,具有複雜的立方晶體結構(空間群Fmm,晶格引數約為1。1 nm),化學式可用M6X16Si7表示,其中M和X表示多種可能的金屬。G相可以在各種鋼中析出,其中M=Ti、Mn、Cr和X=Ni、Fe是最常見的組合。在經過熱處理的雙相鋼中,相在鐵素體相中析出,呈立方對立方取向關係。

晶界上較大的G相與脆性有關,但位錯上G相的析出能夠提高強度和抗蠕變性。因此,G相在鐵素體和雙相不鏽鋼中十分重要

。現有研究已經提出G相與奧氏體之間存在一定取向關係,但是大多數報道沒有說明優先取向關係,G相的取向關係和析出過程經常被混淆或錯誤識別。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透過透射電鏡(TEM)內的掃描奈米電子束衍射(NBED)闡明離子輻照奧氏體中奈米級(10-20nm)G相析出相的取向關係。相關論文以題為“Investig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ano-sized G-phase precipitates and austenite with scanning nano-beam electron diffraction using a pixelated detector”發表在Scripta Materialia。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3930

馬普所《Scripta Materialia》:奈米析出G相與奧氏體的取向關係

本文使用的奧氏體鋼為Fe-15Ni-15Cr-1。8Mn-1。2Mo-0。5Ti-0。6Si-0。1C,晶粒尺寸為10-15μm。檢測過程中的一個挑戰是衍射圖既包含微小析出相的弱訊號,又有析出相上方和下方基體的強訊號,本文透過試驗表明,使用ASTAR系統進行NBED資料收集的常規方法對檢測微弱的G相反應不靈敏。因此最終選擇使用快速TEM CAM-XF416畫素化CMOS檢測器採集衍射資料。

馬普所《Scripta Materialia》:奈米析出G相與奧氏體的取向關係

圖1 使用3種方法檢測到10-20nm的G析出相的存在

馬普所《Scripta Materialia》:奈米析出G相與奧氏體的取向關係

圖2 資料收集過程和探索說明

馬普所《Scripta Materialia》:奈米析出G相與奧氏體的取向關係

圖3 應用MTEX對定向結果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了G相析出在FCC向BCC轉變的奧氏體特徵中遵循一定取向關係,奧氏體中G相的形成方式與鐵素體或馬氏體的形成方式相似,儘管G相和奧氏體的空間群相同(空間群Fmm),但G相晶格最接近鐵素體的上部結構,將BCC鐵素體的一個4×4×4單體轉化為G相晶胞只需要移動少量的原子。如果G相的結構類似BCC單體,則意味著相的形成必須與FCC晶格的四方變形和旋轉有關,類似奧氏體向鐵素體轉變,這解釋了取向關係的相似性。對於除最小粒子外的所有粒子,

這些應變都必須由析出相中的介面位錯或孿晶容納,這些位錯或孿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析出相的形貌和慣習面。

馬普所《Scripta Materialia》:奈米析出G相與奧氏體的取向關係

圖4 G相形貌詳細圖

本文使用畫素探測器透過NBED在FCC向BCC轉變的奧氏體中發現了G析出相的取向關係。只有透過高信噪比和高動態範圍的CMOS畫素探測器才能解決G相的微弱衍射問題。透過本文方法可以提供給密度泛函理論或分子動力學模擬,以研究能量變化,介面和點缺陷之間的相互作用。該技術有望用於研究其他材料中複雜奈米級析出相。(文:破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絡,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