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工程招投標中的騙局,你知道嗎?

對於任何想要發展的企業來說,投標都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參加的招投標專案越多,也就越能意識到招投標的不易。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找到能夠少走彎路,多多中標的捷徑自然是再好不過了,所以這次就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投標裡的那些騙局。

工程招投標中的騙局,你知道嗎?

一、資格審查設定不嚴謹

在實際操作中,審查不嚴謹是招標檔案的常見災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編制招標檔案時,採購人沒有考慮周全而疏忽了條款的細節設定;另一方面則是某些採購人故意將此項條件寫得含糊,暗示某特定的供應商中標。不論以上兩種情況基於哪種原因,都容易導致某些供應商在招標檔案中產生“擦邊球”行為。

二、資格性審查與符合性審查不明確

由於資格性審查和符合性審查要審查的時間、內容、主體是不同的,為了保障檔案的封閉性,一般而言,要求兩者的材料分開裝,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經常收到混裝弄錯的材料。而且,有的招標專案會收到成千上萬份投標檔案,有些材料是有密封要求的,一些混裝的檔案沒法拆封,而且也顯示的是錯誤材料,這種情況將導致審查不符合資格要求,投標無效。

那麼,如何區分這兩項審查呢?該負責人進一步作以詳解,資格性檢查是指依據法律法規和招標檔案的規定,對投標檔案中的資格證明、投標保證金等進行審查,以確定投標供應商是否具備投標資格;符合性檢查是指依據招標檔案的規定,從投標檔案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對招標檔案的響應程度進行審查,以確定是否對招標檔案的實質性要求作出響應。除了兩者的內容不同外,兩者審查的主體也是不同的。資格性審查的主體是採購人或者採購代理機構,符合性審查的主體是評標委員會。因為環節不同,兩者審查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一旦投標檔案混裝弄錯,從環節、內容、主體而言都是錯亂的,投標無效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三、加分或成隱形“門檻”

加分項一直被視為投標的“額外紅利”,加分項是對投標人的業內影響力、資格的鼓勵和認可,對中標結果影響重大。記者採訪了多家代理機構,發現“加分項”是他們共同提到的容易出現偏差的地方,他們幾乎一致認為,加分項被列入招標檔案中將存在影響市場公平的風險,而且很容易遭到質疑和投訴。

四、付款時間有“伎倆”

供應商在閱讀招標檔案的付款方式、付款時間等條款時,如果招標檔案未寫明付款日期或方式,供應商都會慎重投標,尤其是小企業,這主要是擔心年初的招標專案其付款時間可能是年末,甚至是較為長線的分期付款方式。而如果招標檔案沒有付款日期的保障,也會存在拖至一年甚至更久的付款風險。小企業是無力承擔前期資金投入的,更何況是那些採用了貸款等融資方式的供應商,他們更無力承擔了。

事實上“拖延付款”就相當於給投標人設定了隱形“門檻”,而這種“門檻”又恰恰成為了一些指定供應商的通行票。換言之,當大部分供應商因無力承受前期資金成本負擔而不得不放棄投標時,指定的供應商在日期支付日期和方式上也許是寬鬆的,而那些被限制在外的投標人也無法知曉。

五、同一條件條款反覆使用

圍標、串標是屢禁不止的“頑疾”,業內也總結了多種方法來幫助投標人練就一身“慧眼識金”的本領,而一些隱性的不公平條款並非一眼能夠看清,比如,有些招標檔案把資格性審查的條款又充當了評審環節的條款,而且這樣的“陷阱”容易被人忽略。

六、驗收環節標準難尋

驗收是對採購專案的最後把關,驗收的標準和追責缺乏嚴謹,採購人或代理機構也同樣會掉進“陷阱”裡。比如,一項採購專案的型號和引數,並沒有達到採購專案的要求,但由於在招標檔案中沒有詳細規定驗收的具體內容、驗收人員與驗收內容相匹配等具體操作性強的要求,有些供應商也會利用這些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