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碧桂園做不好機器人

碧桂園做不好機器人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謝中秀

編輯 | 饒霞飛

“我們要朝著一個高科技企業去做,要成為最先進的房地產公司。”“我們要迎接‘機器人建房子’的到來,只是時間的問題,絕對要做出來,這是我們未來強大競爭力的源泉。”

在房地產龍頭企業中,碧桂園造機器人的高調,並不亞於恆大造車。在碧桂園掌舵者楊國強的版圖中,機器人是他志在必得的專案,被他公開列為與地產、農業並列的三大重點之一。

機器人代表著未來,這是楊國強的執念。2018年,楊國強豪情滿懷地宣佈進軍機器人領域。

一向“高週轉”的碧桂園在機器人業務上毫不含糊。2018年7月,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智林”)便在順德成立。2018年9月,順德區人民政府和博智林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打造順德機器人谷。

2018年9月,位於順德機器人谷的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8月,博智林總部大樓正式啟用。期間,2019年5月,在建築機器人之外,碧桂園還成立了負責餐飲機器人的千璽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璽機器人集團”)。

2021年3月25日,距離碧桂園佈局機器人業務、成立博智林公司不到3年,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提出了新的時間表:“建築機器人和機器人餐廳,有望在明年(2022年)實現全面盈利。”

碧桂園做不好機器人

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總部大樓

從碧桂園的資料來看,它的確有這一底氣。根據桂園集團2021年3月25日披露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報告期內(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博智林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46款,並且已有4款在市面上實現租售,14款進入專案開展批次化商業化施工。千璽機器人集團已經開業70家機器人餐廳,投入運營583臺各型別單機裝置。

訊息公佈後,資本市場馬上做出了反應,其後三天,碧桂園股價上漲超過10%,但外界懷疑的聲音也不少。

在知乎“如何看待碧桂園18款機器人正式商用”的問題下,使用者“趙新華”直言:“沒有價格體系的商業化,都是騙人。碧桂園18款機器人,售價多少?每小時作業效率多少?投資回收期多長?(缺乏這些資訊的基礎下,碧桂園的18款機器人)叫工程樣機沒有問題,但商業化不是自己說了算,是購買的使用者說的。”

“目前碧桂園的建築機器人主要交付給旗下建築公司,在碧桂園的專案上使用。無論怎麼定價、怎麼做都可以。但是從真實的市場角度來看,要達到盈利基本不可能。”機器人領域資深人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博士李淼向燃財經直言。

2021年3月29日和3月30日,燃財經走訪了碧桂園旗下機器人餐廳和建築機器人所在工地。從直觀感受來說,餐飲機器人盈利情況堪憂。建築機器人是否正在大規模使用,是否足夠智慧,也需要打一個問號。

3月29日晚19點30分,燃財經到達千璽機器人集團旗下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店。正值晚餐時間,門口的迎賓機器人已經黑屏。600平米的餐廳中,也僅有燃財經一桌客人。

在建築機器人首批交付的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專案上,由於該專案實施封閉式管理。燃財經只能在外圍一窺施工情況,但並沒有看到博智林紫紅色機器人的影子。安保人員告訴燃財經:“機器人都在樓裡施工,做一些牆面噴塗和貼瓷磚的工作。”

但也有工人直言:“機器人?你不要把它想得太好,它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種很智慧的機器人,更多的只是機械臂而已。”同時,在問起博智林公司總部安保人員“機器人租售找誰”的時候,該安保人員小聲嘀咕道:“我們的機器人可以賣了嗎?”

在進軍機器人業務時,楊國強的理想是希望成為“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我夢想著,未來有70%的工作能由機器人完成。”在2021年碧桂園集團年度工作會議上,楊國強更是現場為千璽機器人立下目標:一年內要在大灣區佈局1萬家門店,未來劍指全球最大餐飲集團、最大餐飲裝置製造商。

但目前來看,碧桂園在機器人這條路上,走得並不輕鬆。

碧桂園的新故事

廣東省佛山市北滘鎮,古稱“百滘”,為“百河交錯、水網密集”之意。

北滘是碧桂園發家的地方。1992年,在熱熱鬧鬧的房地產建設大潮下,北滘鎮政府旗下的北滘經濟發展總公司攜手另外兩家公司聯合成立了順德三和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以開發北滘鎮碧江和三桂兩個管理區內一片1300畝的土地,因地塊主要位於碧江社群和三桂村,所以專案取名為“碧桂開發區”,住宅部分則是如今有名的“順德碧桂園”。

雖然後來“碧桂園”三個字將成為楊國強的標籤。但當時,楊國強還只是北滘鎮政府旗下北滘建築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經理,也是“順德碧桂園”的建築承包商。

楊國強的機會在第二年。1993年,“順德碧桂園”一期開發完畢,躊躇滿志準備迎接市場的追捧。但沒想到,受到政策監管影響,房地產重創,新生的“順德碧桂園”迎來的是兜頭一盆涼水,4000套洋房和別墅僅售出個位數。在此情況下,有股東萌生退意,楊國強選擇了“接盤”,並利用學區房的概念,牽手北京景山學校打造碧桂園國際學校,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是碧桂園公司的第一個專案,也是地產三巨頭之一碧桂園集團的序章。

碧桂園集團大樓

也是在這片土地上,碧桂園講起了新故事。

2019年8月,一棟新的大樓拔地而起,工業風的黑色樓體,和碧桂園集團總部大樓一樣,每一層都有懸垂的綠植。唯一突出的是,是樓體上紫紅色的豎條裝飾。這就是2018年7月成立的博智林公司總部大樓。

工商資訊顯示,博智林是碧桂園機器人業務中重要的一環,它是碧桂園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為碧桂園研發、生產及應用建築機器人。實際上,除了博智林,碧桂園還有另一家全資子公司,那就是負責餐飲機器人的千璽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

但這家公司的故事開始得稍晚一些——2019年5月,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才正式成立。

說起進軍機器人領域的原因,楊國強在2019年1月的碧桂園集團年會上表示:在工業4。0時代,科技是未來強大競爭力的源泉,碧桂園要朝著高科技企業的方向去發展。因此,碧桂園要果斷響應國家號召、投入科技興國的洪流。

坊間也有猜測:碧桂園起了用機器人做建築的心思,是因為2018年碧桂園工地事故不斷、人員傷亡不少,令碧桂園風評不佳。楊國強也曾說過:“未來20年,50%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如果我們利用機器人,利用SSGF(碧桂園的SSGF工法,四個字母分別代表著:Safe&share安全共享、Sci-tech科技創新、Green綠色可持續和Fine&fast優質高效),建築工地的傷亡就會大大降低。”

廣州資深地產人士蕭聲判斷:“房地產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如果還想維持規模增長,侷限在單一賽道上,的確會有越走越窄的擔憂。碧桂園投身機器人,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因為首先科技是一個好賽道。其次建築機器人對建築的標準化有明顯價值,有助於高週轉。再次,建築和機器人結合,對於碧桂園來說,也不算隔行如隔山的跨界。”

不管基於什麼原因,碧桂園已經決心擁抱科技。如今,在碧桂園集團官網上,碧桂園的介紹也已經從“中國最大的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轉變為“為社會創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三駕馬車”、“第二曲線”等定義也不斷加到機器人業務之上。

800億的大餅

楊國強在機器人業務上,頗為“大方”。

2018年9月,在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和博智林簽約打造以博智林總部為核心的順德機器人谷的簽約儀式上,楊國強放話: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引進上萬名專家。

在楊國強看來,“人才+錢財”,機器人業務一定不成問題。

在楊國強看來,人才是造機器人的關鍵,這在“博智林”的名字上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一次媒體的採訪中,時任博智林機器人總裁的沈崗就曾表示,博智林的名字,寓意便是“博士成林”,意思便是利用博士的智慧推動中國機器人和高科技的發展。

根據最新36氪的報道資料,截至今年3月17日,博智林擁有7000多名員工,研發人員超過4000人,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超過20%,海外人才超過120人,各領域專家級人才超過220人。

除此之外,碧桂園還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有了“人”,“財”更要跟上。為了造機器人,碧桂園2018年以來研發費用逐年上漲。年報顯示,2017-2020年,碧桂園研發費用分別為6。93億元、12。24億元、19。73億元,及26。49億元,這些研發費用,主要用在機器人業務上。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統計一下,碧桂園4年的研發費用總計65。39億元,與小米僅2020年一年近100億元的研發投入相比,相去甚遠,更不要和華為相比了。資料顯示,2020年,華為研發投入再創新高,達到1419億元人民幣,佔全年收入的15。9%,研發人員超10萬人,近十年累計投入超7200億元。

即便如此,碧桂園機器人業務依然“捷報”不斷。

2019年4月,博智林宣佈完成了地面鋪貼機器人、牆紙鋪貼機器人、砌磚機器人等十幾款建築機器人的樣機研發,並進入工地測試,還得到了央視的報道。2020年9月29日,博智林表示正式向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項交付9款43臺建築機器人。

不過,與碧桂園口中表現“喜人”的機器人業務不同。在旁觀者眼中,碧桂園機器人業務幾近“透明”。

在被問到怎麼看待碧桂園的建築機器人時,蕭聲一頭霧水:“沒有聽說過碧桂園的建築機器人。”廣東一位建築工程師也搖頭:“不知道。”

餐飲機器人也有這種“透明感”。“我們公眾號寫過碧桂園的餐飲機器人,因為當時它給武漢送了煲仔飯機器人。但我沒有去過它的機器人餐廳。”廣州一位美食博主告訴燃財經。

3月29日和3月30日,燃財經探訪了千璽機器人集團旗下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店和順德店。

除了客人寥寥之外,機器人餐廳的機器人也頗不智慧。

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店

在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店體驗冰淇淋機器人時,店外的冰淇淋機器人多次顯示無法下單,工作人員操作後才恢復工作:“系統有點問題。”同時,工作人員向燃財經介紹:“並不是所有菜都是機器人出品,有些菜是廚師做的。”

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順德店的工作人員也介紹:“煲仔飯是機器人做,但調料需要人工放。”

建築機器人受到的質疑更多。

3月30日,燃財經探訪了博智林機器人首批投用的鳳桐花園專案,但未能進入專案。一位曾參觀過鳳桐花園專案的媒體人林菱回憶道:“我們當時參觀了車庫和五層樓。車庫展示的是地坪研磨機器人,主要就是平整地面。然後在樓裡面從上往下參觀了五層,每一層有一個不同型別的機器人在作業,比如室內噴塗機器人等。”

對於建築機器人的智慧程度,林菱也表示,不要抱太高期待:“那個建築機器人就是把一些功能集合在一起,準確來說應該是機械臂的整合工作站。同時,這個建築機器人好像還不是很完善,因為首先並不美觀,像拼湊功能的機械整合;其次,它的功能也並不過硬,能做的只是平整地面、刷牆這些功能。”

知名投資人、人工智慧學者高慶一概括道:“從觀察來看,碧桂園的建築機器人更像是自動化機械。而自動化、數字化和智慧化是不同的概念,自動化機械與真正意義上智慧化機器人也相去甚遠。”

機器人業務“差評不斷”

機器人是一門好生意嗎?

答案是肯定的。高慶一就表示:“也許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們的一切都是機器人的。”

但圍繞碧桂園這筆“好生意”的,卻是一地雞毛。

在知乎、脈脈、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都是“不要來博智林”的建議。同時,加班嚴重、裁員、管理混亂的吐槽也比比皆是。

在博智林工作了五個月的泡芙告訴燃財經:“我是採購崗,但採購要配合研發,不然採購的東西跟不上研發的速度,所以加班也非常嚴重。按照工作時間安排是早上八點半上班、下午六點下班。但是晚上九點才是正常的下班時間,十一點下班也是常事。”

在高工作壓力之下,博智林員工流動性非常高。“在招聘市場上,有很多博智林公司出來的簡歷。我最近就面試了一個做流程的,據說他們這個專案出來了很多人。”廣州一位HR告訴燃財經。

碧桂園做不好機器人

圖 / 微博@碧桂園

“我是因為工作了五個月之後,瘋狂掉頭髮、長痘、視力下降,所以主動辭職的。但是我身邊也有被‘暴力辭退’的。”泡芙表示,“專案組老大投訴了,員工就只能直接走人,連交接時間都沒有,賠償也沒有。”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員工,博智林的高管流動性也很高。

2018年7月,博智林成立之時,碧桂園請來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公司的常務副總、機器人事業部部長沈崗作為掌舵者。因為沈崗的緣故,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還曾頗受期待。因為發那科是世界工業機器人的“四大家族”之一。沈崗本人的履歷也是金光閃閃。

但時隔不到一年,沈崗就掛印離去。

此後,博智林的掌舵人走馬燈一樣地換。先是西門子終身制高管周小天接任。但這位技術型人才只堅持了四個月就選擇離去。再是碧桂園西北區總裁張志遠調任博智林執行總裁,第二年又被調任湖南區總裁。目前,公開訊息僅可見博智林副總裁劉震的訊息,總裁職位似乎一直懸而未決。

除了公司頻頻動盪之外,碧桂園機器人“含金量不高”也是被質疑的點。

2020年1月19日,知乎使用者“小學生”質疑道:“說說機器人,買競品、拆!防(仿)制!迭代!一臺樣機造假都在30萬以上,這點確實能看出來博智林真的有錢,能扛得住造!”

另外據媒體報道:2019年下半年,有碧桂園內部員工透露,去工地測試的十幾款機器人根本沒經過打磨,基本全都出現問題,連上過央視新聞的牆紙鋪貼機器人、地面鋪貼機器人也沒能經過允許測試,已經全部撤回。

對此,泡芙表示了不認可:“博智林的研發是分專案組進行的。我在的那個專案是自主研發的。但有的專案也會購買現成的組裝。這就好比我要做一個移動炸薯條機,機械臂是市面上很成熟的產品,我就可以買回來組裝使用。但演算法還是自己做的。每一款裝置都是工程師的心血,借鑑是有的,但肯定沒有完全照抄的。”

博智林或許努力了。只是努力的成果如何,坊間並不認可。

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的智慧升降機

“博智林的創新強度真的太低”、“三年幾十位博士完成一些組合創新”,博智林的一位供應商公司人員對燃財經如此描述。

李淼也表示:“博智林目前推出的清潔、測量、抹平、貼瓷磚這些功能的建築機器人,長期來看,是有可能實現的,但短期看並不現實,因為機器人很能難在非結構化的任務中達到人類的同等水平。”

“至於碧桂園的宣傳,你得到實際現場去看,影片錄製只需要工作幾分鐘就可以,真實應用需要全天候使用,不同的專案中使用。不對應用場景做極大的簡化,技術上實現起來不可能。”李淼坦言。

2022年能否盈利成謎

楊國強寄予重望的機器人業務到底進展如何?

碧桂園最新發布的2020財年業績報告資料顯示,千璽機器人集團已經開業70家機器人餐廳,投入運營583臺各型別單機裝置。

但餐廳盈利能力成謎。

資料顯示,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中餐廳花城匯店佔地面積為600多平方米。按照中原地產銷售人員潘燕琪提供的350元/平米的租金價格,單月租金約為21萬元。同時,燃財經在“店長直聘”網頁上看到,該餐廳前廳經理梁海敏今年1月還在釋出招聘資訊,擬招聘8至10名服務,每名服務員工資在4500元/月到6000元/月之間,按照4500元/月計,8名員工每月的人員支出需要3。6萬元。

餐廳客人寥寥。當天燃財經到達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中餐廳花城匯店時,餐廳僅燃財經一桌客人,稍後有兩桌客人進入餐廳,即19點30分至22點閉店時間,只有三桌客人。其中燃財經點的煲仔飯機器人客單價僅需21元;另一桌客人點了煲仔飯、紫蘇炒黃瓜和XO醬爆炒順德魚面,客單價約80元。

千璽機器人餐廳的煲仔飯

從經營情況來看,其收入並不足以覆蓋支出。

在建築機器人方面,燃財經根據博智林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公佈資訊梳理,截至2021年4月2日,博智林共計向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專案交付了9款43臺建築機器人,向廣東騰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4款30臺建築機器人,向瀋陽騰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2款8臺建築機器人,向安徽騰越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7款建築機器人。

從機器人型別來看,樓層清潔機器人和測量機器人的交付頻率最高。

同時,燃財經查閱工商資訊發現,廣東騰躍、瀋陽騰躍、安徽騰躍均為碧桂園旗下負責建築施工的子公司。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燃財經:“雖然碧桂園的建築機器人是交付給自己的建築工程公司,用在自己的建築工地上,但這也算是商用。”

從財務資料來看,四年已經過去,重投入的機器人業務,在碧桂園的業務構成中,也幾乎形同“透明”。碧桂園2020年的財報資料顯示,2020年,碧桂園共實現4628。6億元總收入,其中,機器人業務所在的其他項僅貢獻47。36億元,佔比約為1。0%。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項”包括了物業投資、酒店經營和其他。智慧製造、機器人餐飲、新零售及現代農業等業務又涵蓋在這個“其他”裡。也就是說,僅對碧桂園集團收入貢獻1。0%的其他項收入裡,號稱投入800億元的機器人業務並不是唯一、也可能不是主力。

至於盈利則更是道遠且長。

“報表上的盈利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我們都知道,報表盈利並不能說明公司的健康盈利。”高慶一也認為,“要真正實現健康盈利還是需要依靠好的商業模式和交易結構。而目前建築機器人能否有好的商業模式和交易結構?我認為有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對於碧桂園造機器人的目的,業內也是質疑聲不斷。更多的聲音認為,與許多房企發展“副業”之心類似,碧桂園造機器人,同樣有變相拿地之嫌。在燃財經《房地產做不好副業》中就曾指出,碧桂園2018年9月以底價13。4億元拿下廣東順德23。3萬平方米地塊,樓面價僅1530元/平方米,計劃投資800億與2023年建成機器人谷。其中,有10。3萬平方米地塊為商住用地,擬建10棟住宅與2棟服務型公寓。

對於以上疑問,如機器人餐廳租金、人員、物料等成本,以及營收情況;還有建築機器人的研發成本、商用情況、作業效率、回報週期等問題,燃財經試圖向碧桂園瞭解。但截至燃財經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題圖來源於微博@碧桂園。文中歐師傅、蕭聲、林菱、泡芙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