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本文來源:拳擊時代

物理,是探索萬物本質和運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研究的物件,大到宇宙蒼穹,小到分子原子。

我們熟知的拳擊運動,是一門非常典型的物理現象,它的原理與物理的理論是完全一致的 ,今天筆者就透過物理的角度,分析一下拳擊的發力。

因水平有限,不足不盡之處,還請大家包涵,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切物體都處於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直到有外力改變它為止。

通俗點說,比如一塊磚放在那裡就是靜止的,你踢它一腳,踢的力量超過了它與地板的摩擦力,它就會動,它在運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地板的摩擦力以及空氣的阻力,那它就會勻速的運動。

而實際中,它總會受到阻力,所以最終它還是會停下來。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先解釋一些基本概念,力指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它的符號是F,基本單位是牛頓(N),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質量的符號是M,基本單位是千克(KG),質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時間的符號是T,基本單位是秒(s);

位移指的是物體位置的變化量,它的符號是S,基本單位是米(m);速度指的是瞬間位移的快慢,它的符號是V,基本單位是米/秒(m/s),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加速度指的是瞬間速度變化的快慢,它的符號是a,基本單位是米/秒/秒(m/s/s);

動量指的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符號是MV,基本單位是千克·米每秒(KG·m/s),動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衝量等於力與其作用時間的乘積,基本單位是牛·秒(N·s),衝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當一個物體受到的合力大於零時,它就會產生加速度,公式為:a=F/M,力量越大,加速度越大,物體某一時刻的速度等於上一時刻的速度加上這一時間段與加速度的乘積,公式為V2=V1+aT。當起始速度為0時,V2=aT。衝量等於動量之差,當物體1撞擊物體2並最終停下來,那物體2受到的衝量就等於物體1起始的動量。

而碰撞產生的力量則等於衝量除以時間,也就是說,在衝量一定的情況下,碰撞發生的時間越長,碰撞力就越小。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解釋完這些,我們回到拳擊的發力過程,拳擊手的方力方式是:透過蹬地產生的力量驅使腰轉動,使上半身獲得加速度和速度,肩膀將手臂甩出去,使拳頭獲得加速度和速度,拳頭再與對手的身體碰撞,產生碰撞力。

沒練過拳擊的人,出拳是手臂發力,拳頭代表的是手臂的質量,所以形成的動量就小,而拳擊手的拳頭,代表的是身體的質量,所以形成的動量就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拳擊比賽是按照體重劃分級別的原因。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在實際中,同一體重級別的拳手,出拳的力量卻也往往不一樣,原因就是,核心力量大小的不同,方力水平的不同,使身體獲得的加速度和速度不同,動量則不同,形成的碰撞力就不同。

而同樣的動量與對手的身體發生碰撞,產生的力量也往往不一樣,這就是因為碰撞的時間長短不一樣造成的,比如戴10盎司的手套,緩衝較大,碰撞時間就較長,力量就會被弱化,而8盎司的手套,緩衝較小,碰撞發生的時間就短,碰撞產生的力量就大。

還有高水平的拳手,透過向後移動,即使不能完全避開對手的拳頭,也能洩掉很大一部分的力量。

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拳擊的發力

還有一點可以解釋的是,為什麼後手拳比前手拳要重,就是因為出後手拳扭腰的幅度大,加速度作用的時間長,形成的速度就大。

出拳的大概理論就是這樣,但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機器,在運動過程中牽涉到很多很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要想練好拳擊,需要反覆的練習,不斷的摸索,才能熟練的運用,打出具有穿透力的一拳。

本文轉載自:拳擊時代

作者:松濤

—END—

這裡只出精品,微信搜尋:格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