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2021年8月6日,第三屆紅杉學者線上開營,不設限的年輕人們對話創業企業前輩。在兩場以《在科技企業中高速成長的年輕人》《新消費品企業的高人才密度》為主題的圓桌會議中,圍繞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大廠與創業公司的抉擇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分享。

“紅杉學者”人才聯合培養專案是面向初入職場年輕人的一年期培養計劃,由紅杉中國和紅杉成員企業聯合策劃,為廣大斜槓青年提供更多可能。入選學員將接受紅杉中國和成員企業的合作培養。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在科技企業中高速成長的年輕人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神策資料副總裁 楊嵐欽

談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在企業裡面大概會有兩種人,一類比較偏向於職業經理人,他的技能技巧非常結構化,還有一類人才我們叫創業型人才,他的能力不是可以結構化或者標籤化的,你會發現創業型的人才基本上沒有什麼天花板,對於思維模式、對於資料分析、對於無授權領導力等方面,都可能實現突飛猛進式的發展。而創業型人才最大的一個特性就是不會給自己設限,自身的內驅力比較大,ownership的意識比較高,而且自我迭代和更新的能力非常強。所以創業型的人才在一個企業裡面發展的空間和通道通常會比較多。

從我的體驗來看,紅杉學者專案中的同學可能大部分都會有創業型人才的特質,同學們可以回去看一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我自己經歷了幾個大企業,也經歷了創業公司,我覺得我慢慢在從一個職業經理型的結構化人才往一個創業型人才的方向過渡。

所以如果想變成一個企業的核心人才,首先不要給自己設限,而且要有ownership,要不斷地持續迭代和學習。

這樣不管你現在在哪個位置,或者未來把你放到哪個位置,你都會變成這個企業essential的一部分。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貨拉拉CFO 陳國基

談大公司VS創業公司的人才培養

年輕人畢業以後是去大企業,還是去創業企業呢?大企業培養人才都是比較有計劃性、有目的性的,而且都是批次培養,標準化程度相對高,在這個市場裡有很強的相容性,所以他們在大公司裡面的類似崗位互相跳槽比較容易。但是在創業企業裡邊有些不一樣了,打個比方,好像是店鋪裡面的學徒,樣樣都會,所以你的綜合性會比較強,且人才培養的產出量小。有些接受過非常好高等教育的人,進入創業企業剛開始很難受,因為短時間內沒有明確的流程和標準。

所以

如果你勵志於在創業企業裡面發展,大機率要放棄精細化培養,同時擁抱“

野蠻生長

”的模式。

去大公司肯定不是錯誤的選擇,但不一定是最合適的選擇。對於足夠有野心的年輕人,他們有膽量選擇“更好”、“更適合”自己的東西。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Airwallex大中華區戰略副總裁 陳克炎

談大廠VS創業公司的產品和人才競爭

產品層面,任何一家大廠都從創業起步,基於一個市場中的痛點,找到product-market fit,深挖需求,拓展業務,最後變成大廠,構建整個生態。作為創業公司,我們需要保證產品在面對大廠諸多產品線的競爭中具有相對優勢,無論這一優勢來自技術突破,還是模式創新,這也是最硬碰硬的打法。但更常見的是,在生態當中找到競合的機會。任何一個生態都不可能完全自給自足,創業公司和大廠往往能夠互補。

從人才的角度,大廠和創業公司,並非互斥的職業發展選擇。每個人的有效工作時長都有幾十年,到底在哪一個時間段選擇創業公司或者大廠,需要個性化判斷。

大公司業務成熟、體系完善,每個人在平臺中各自的崗位上做貢獻,尋找增量的機會,以幫助整個企業維持存量和增長穩定,而個人也從中學習基本的業務邏輯,獲得基於大體系的經驗,哪怕只是管中窺豹。然而,創業公司正相反,沒有穩定完善的業務體系,但有足夠多的增量空間和機會。

人才在大廠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龐大的組織機構中脫穎而出,突破天花板;而在創業公司,挑戰更多在於能否幫助業務迅速贏得增量市場,一旦成功,個人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就水到渠成了。

我們也往往從這一點出發,吸引不同職業階段中具有創業激情和目標感、使命感的人才,為他們提供成長空間、發展速度都更好的選擇。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第四正規化CFO 於中灝

談AI的業務落地

站在今天來看,其實AI的發展速度比之前的預期要快很多,從早年百度鳳巢的案例,到現在各行業的商業化成功案例,屢見不鮮。

但是AI在各行各業規模化地落地依然面臨不少挑戰,原因之一是AI的人才相對來說還是緊缺的,即便像中國和美國這樣起步較早的國家,頂尖的AI開發人員數量也比較有限,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可以感覺到computer science背景的學生相對比較搶手。

還有一個原因是AI場景規模,一些大網際網路公司,它單一的場景就能夠貢獻公司大部分的收入。但其他一些行業,比如我們企業級服務端的一些客戶,他們的場景還是比較細分和垂直的。

因此,AI在各行各業的真正爆發需要企業具有低門檻、規模化落地AI的能力,這也是第四正規化目前在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相信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發展當中會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也希望各位未來不管是投身於創業,還是去做投資,或者在產業中發揮自己的才能,都可以助力這一變革,為所在行業和社會帶來一些有價值的變化。

新消費品企業的高人才密度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元氣森林國際戰略投資負責人 唐瑭

談網際網路思維做消費品

第一個關鍵點是尊重使用者。

我們的創始人唐彬森先生說過,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消費品的本質是尊重使用者、理解使用者。在消費品公司,大家既是消費者,也是產品經理,很多時候難以避免地會把一些自己的偏好帶入產品研發和迭代的過程當中。產品打磨過程中,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使用者第一,重視使用者的反饋和資料。

第二點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多試錯。

大家目前看到的是元氣森林相對比較成功的產品,但在水面下有不少未能成功問世的產品。在元氣森林,多做嘗試,快速迭代才有可能找到突破點。我觀察到產品經理有的時候試圖在每一步都做得很完美,十年磨一劍。但可能有時候我們需要跳出來,在迭代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產品,放棄一次到位的完美主義情節。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Ubras 聯合創始人 趙瑩

談爆品的打造

一款產品從出生到成為爆品要經歷許多的環節,首先是爆品的定義。如果單純從銷量角度來看,其成為爆品的因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也會有一些被稱之為“網紅“的產品,雖然基於營銷手段爆發得很快,卻無法經歷時間的考驗,來得快去得也快。

所以一個有生命力的爆品的核心因素是什麼?我認為它應該是為使用者解決了什麼問題,創造了什麼價值。

它可能是解決了一個消費者的痛點,也可能是填補了一個使用場景的空白,或者是滿足了消費者的情緒需求,那麼這個價值一定緊緊圍繞著消費者而存在,並且這款產品能夠持續性地提供這種價值,我認為這才是打造一款爆品的核心。

2021紅杉學者開營記

古茗市場部負責人 頓賢

談產品、品牌和運營

品牌的團隊需要讓自己的產品佔據消費者的心智,使消費者有需求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品牌的產品,所以需要開拓創新為消費者帶來對品牌的形象和身份的認同,即品牌價值觀輸出。

但除了創新思維之外,品牌團隊心中要有一杆標尺——量自己、合作品牌和合作供應商在品牌傳遞過程中的資訊與品牌想傳遞的價值觀和使用者接收的品牌價值觀是否一致。

運營的團隊,心中需要有一個漏斗圖,叫交易轉化漏斗。

我們常說目標刻在岩石上,方法寫在沙灘上。不管漏斗中運用的方法和技能如何變化,運營團隊都應該牢牢的盯住目標,每一個行為動作都與資料呈現的最後結果強關聯,所以需要邏輯嚴謹,以目標為導向且使命必達。

渠道是讓消費者感知到企業叫好又叫座能力的發聲源,

當消費者需要某個產品時,能第一個想到你,這是品牌的作用;

而讓消費者能多次感知到你並且非常容易地找到你,這是渠道的推力作用。

渠道團隊需要不斷的拓寬消費者對企業的感知範圍,所以需要具備發聲用的內容運營技能與推廣技能,讓企業離消費者更近。

三位嘉賓談消費品公司的年輕人

元氣森林國際戰略投資負責人 唐瑭

在元氣森林,氣泡水、燃茶、外星人都是年輕人做的,公司90後甚至95後都已經開始挑大樑了。

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這兩年消費企業的人才密度的確越來越高了。而在企業裡適應得更好的小夥伴,都是忘掉自己以前所謂光鮮亮麗的背景,踏踏實實,用心做好產品的,這個心態特別關鍵。

消費品企業不像以前大家在投行、諮詢做的事情。消費品很多時候特別落地,特別運營,小到配料配方的合規,到包裝材料的選擇,到生產過程的協調,到如何當好一個店小二,這種重落地和運營的東西,其實是檢驗一個人踏實和靠譜程度的好機會。

Ubras 聯合創始人 趙瑩

我想分享一個跨界的案例,去年10月有一個剛剛加入到Ubras的小夥伴,她18年大學畢業,專業是財務管理,後來加入德勤做審計諮詢,和我們的業務其實完全不相關。去年剛加入Ubras之後,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內部輪崗中,恰好面臨了雙11大促期間的系統和訂單巨大壓力的考驗。當時由於高併發的訂單,整個訂單發貨的時效都是一個“大考”,基本上半個公司的小夥伴都已經趕赴物流倉儲去支援了。

在艱鉅的考驗下,她非常迅速地協助公司的合夥人快速落地和搭建了整個物流倉儲配送的考核體系,也幫助恢復了大促期間的正常秩序,解決了很多突發事件,可以說對大促期間的穩定運轉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經過那次考驗之後,她又實踐了大量的業務場景,也對公司的業務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之後就開始專注於企業的數字化方向,為公司尋找更多業務增長的驅動力。

古茗市場部負責人 頓賢

確實做快消品的公司大多數的人好像都比較年輕,如果說一定要有非常特殊的代表的話,可能是跟我差不多同期進來的一個女孩子。開始從基層做起,這個基層包括一線的門店,機緣巧合的是有一次我們和國外供應商商談,發現沒有合適的翻譯,因為我們的翻譯不僅需要熟悉外語,更重要的是瞭解品牌及行業,這個姑娘就被充當了我們的臨時翻譯。

經過這次,發現她對於涉外溝通有著較強的技巧邏輯以及對市場有著強有力的感知,秉著我們企業開放的價值觀,結合她本人的興趣,她開始慢慢接觸供應商商談這個模組,負責國際水果採購,涉及中國、泰國、越南、菲律賓、德國、義大利、紐西蘭、西班牙等眾多國家及地區。

從渠道開發、採購執行、內部運營及質檢品控,輸出了一套完整並適合品牌的流程,下能到世界各產地與果農溝通,上能到實驗室做質檢品控、資料分析。為我們水果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