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80年代的時候,我們的國家開始迅速發展,從大家一起窮的階段開始轉變,慢慢的開始有了,“萬元戶”這個詞。

社會百廢待興,經濟飛速發展,個體商戶站在風口享受著來自這個時代的饋贈,而那個時候的你擁有了它們其中幾樣,那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腳踏車

八十年代初,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腳踏車,是名副其實的“腳踏車王國”。那時的腳踏車的選擇不外乎永久牌和飛鴿牌兩種。

那個時候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嶄新的永久牌腳踏車,簡直是一種奢望。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那時一輛永久牌腳踏車大概是一百多元,而農民工一天的工資大概是八毛錢,所以一輛腳踏車就要花費半年的工資,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作為緊供商品,還必須要手持腳踏車票才能購買。

種種條件算下來,不亞於目前買車搖號的難度,實在是那個年代萬元戶的“奢侈品”代表了。

直到八十年代中後期,國家工業稍有起色,物質開始豐富,腳踏車才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

摩托車

等到80年代中期,短途的出行可以用腳踏車,那幾百公里的遠途實在是有些力所不及。於是,一款深受無數人喜愛的摩托車應運而生。

“幸福250”摩托車,產自上海腳踏車二廠,汽油發動機,噪音不大排量小,鋼管焊接的框架非常結實,據說可以載重1000斤,不止能方便出行,還能運貨帶貨。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那時的幸福250摩托車可以稱得上是行業龍頭,相應的它的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新車超過4000元,普通人要工作幾十年並且不吃不喝才能買到,不是誰都能擁有。

在八十年代,“幸福二五零”穿越大江南北,帶動了城鄉之間的商品經濟發展,成為了那個年代一道令人難忘的風景線。

縫紉機

在那個年代,年輕男女大多都透過相親結婚,講究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能夠看的,除了對方的外貌和基本的談吐,剩下的就只是對方家庭的條件了。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那個時候結婚,城裡有錢人會把縫紉機作為嫁妝陪送,男方家庭不錯更是會把縫紉機早早備下。

那時一臺縫紉機的價格大約在130元左右,相當於現在的1000斤大米,很多家庭省吃儉用一年才能買上一臺,所以那時候誰家新房有一臺縫紉機是一件非常風光的事情了。

黑白電視機

要說起八十年代最高大上的家電,黑白電視絕對是個中翹楚,那時候的電視方方正正的一小個,按鍵也很簡單,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上海出品的金星牌電視、飛躍電視機,日本的索尼電視機。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那時候電視機有家底殷厚的家庭才買得起,誰家買了一臺電視機,那是天大的喜事,街坊四鄰聚一院子都來看,放學下班、茶餘飯後,常常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看一臺電視。

大哥大

和今天的滿大街都是手機不同,最初手機被研發出來的時候,只是擁有一個打電話的功能,然而就是這種只能打電話的“大哥大”,曾經一度成為人們可望不可即的夢想。

“大哥大”原名行動式蜂窩電話機,由於價格昂貴,普通人消費不起,只有一些資格較老的社會組織成員或者談大生意的老總擁有一部,人們便將這種電話稱為“大哥大”。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大哥大究竟有多昂貴?

深圳地區1988年開始向用戶提供這種電話服務,每部手機售價在2。2萬以上,在黑市甚至炒到5萬元一部,基本服務費每月150元,通話費每分鐘一塊錢。

哪怕是這樣的昂貴奢侈,依然是供不應求。

80年代擁有它們就是有錢的象徵,連小姑娘都高看你一眼

在那個年代,一部“大哥大”就是身份的象徵、財富的象徵,走在街上,立刻就成為關注的焦點;懷裡揣著大哥大,氣場一下子就一米八。

那些在現在看來普通甚至有些寒酸的物件兒,在那個年代卻是人們最夢寐以求的“奢侈品”,是無數人幸福快樂的來源。

果然,世界在進步,我們對於幸福生活的定義也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