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中國的航天跨越式發展,越來越多的期待集中在了木星探索上。作為一個距離地球較遠的行星,木星有著各種各樣的神秘面紗。木星系探索需要的技術較為複雜,長距離探測、遠距離測控、超長待機的探測器、新能源利用等等。只有在航天技術發展到成熟和穩定之後,才有可能實現木星的探測。待技術難關攻破,木星將是太空旅行的最紅景點:紅斑、行星帶、風暴團。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航天發展下一步

載人飛船和宇航員們的成功返航再一次鼓舞了航天精神。下一步,我們將實現更多的太空任務:火星取樣、空間站建設、行星探測……這一系列行動中,行星探索是重點工程。繼祝融登陸火星,月球土壤探測成功,更多的行星探索被列入行程。

計劃在2030年前,我們可以逐步完成對火星的重點探索。並且,在2025年左右就可以從小行星取樣返回。之後,我們會嘗試進行木星環繞探測和穿越任務。這一系列行動循序漸進,從火星、行星帶到木星,值得人們期待。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在航天發展計劃設計的三個方面(火星、行星和木星)之後,木星探測的完成歷時跨度最大,期待值也最高。火星和月亮的探測計劃已經被提及和了解較多,而木星系卻很少進入大眾的視野,這是因為木星本身有著諸多神秘的氣質,距離地球又非常遙遠,探測有很大難度。

航天工程設計師張榮橋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木星系的認知非常之膚淺,進行的探測也非常之有限。木星系孕育著大量科學新發現的機會。”這一計劃的實施很可能會得益於國際合作的模式。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說:“中國將繼續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原則,積極與各國開展航天領域的交流合作。”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木星與天文發現史

人類和木星可以說是老朋友了。我們熟知的現代宇宙觀的形成可以說來源於對木星的觀測。1616年,伽利略透過自制的望遠鏡觀測太空,他發現木星有著四顆圍繞它旋轉的衛星。而這次發現啟發了伽利略:也許地球並非宇宙中心的想法。

木星是一顆體積巨大而密度極低的星球。如果以現在客用飛機的飛行速度繞木星飛行,至少需要3周的時間,中途加油的次數要超過50次。

透過雷達探測器,雖然木星的衛星都可以被很好監測到,然而木星本身則無法在雷達地圖上成像。這是因為木星完全由氣體組成,加之強大的磁場作用,在雷達上不見木星。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如果乘坐宇宙飛船,進入木星範圍,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進入木星磁場。目前,我們由於對木星的瞭解和探索有限,我們只知道,彷彿空氣牆一樣的磁場可以帶來巨大的阻力,而衝破磁場之後的世界尚屬未知。目前,已有的航天資料表明,木星內部有著極強烈的輻射帶。

木星體系奇特的構造和複雜的狀態吸引著無數學者和研究人員的關注。透過對木星的穿越和探測,我們甚至有可能揭開宇宙早期星系形成的謎團。正是這樣的誘惑,讓科學家們不辭辛苦,將探測器送往遠方的木星,一次次改良設計,讓探測器為我們帶回更多木星的訊息。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木星為什麼適合航天太空旅行?

乘坐宇宙飛船遊覽木星彷彿在探索海底世界,這裡有各種各樣的小行星擦身而過。就像是海底各種各樣的游魚,既不互相干擾,又互相聯絡依存。而行星帶中的每一個星球都不一樣,有的充滿火山,有的遍佈大洋,有的則被冰雪覆蓋。

究竟為什麼類似的環境下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行星環境,也是木星吸引探索者們的未解謎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圈小行星帶,一直是宇航員和科學家嚮往與探索的方向。目前這裡已經被編號的行星就有十二萬顆,人類發現的98%的小行星可以在這裡找到。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目前的解釋很多,但是沒有確切證據說明這些小行星形成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它們集中在這個位置是受到了木星的重力影響。

有人甚至大膽推測,木星是曾經類似太陽系的星系坍塌後的樣子,而行星帶的形成和這個曾經星系的命運緊密相關。除了木星周邊的太空環境,木星上還有現在發現的最大的紅斑,即熱帶風暴團。

這個紅斑之大可以將整個地球容納進去,單是從二維影象上感受就已經非常壯觀。有一天如果可以更近觀察,將是太空旅行的最佳景色之一。

太空旅行下一站去哪裡?繼月球、火星後,中國又瞄準了壯麗的木星

人類第一次拍攝木星照片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照片和現在相比質量相差很大。現在在皓月當空的時候,如果抬頭看到月亮旁邊明亮的木星,在高倍鏡頭的幫助下也可以拍出木星的樣態。

由於木星的氣體特質,在木星上可以觀測到的大氣現象豐富而又多變。目前已有的資料已經顯示了無窮魅力,這樣壯麗的景象有一天會成為太空遊客們的最熱打卡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