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量化交易真有那麼可怕?這鍋我們堅決不背!

老李上一篇文章最後一段話果真被領導看到啦,領導表揚老李三天連生“三胎”日更文章很高產!也不知道下週的午餐領導會不會給老李多加一個雞腿?新文章老李本來想聊聊量化CTA策略,冥冥之中老李感到好行情可能快要來了,題目都已經想好了,就叫:“風水輪流轉?量化CTA配置正當時!”老李正準備從宏觀經濟和微觀產業的維度,波動率和基本面維度,截面和趨勢的維度,中長週期策略和短高頻策略的維度咔咔一頓整,稀里嘩啦之後甩出一個縝密無暇的結論!但是我閉上眼睛冷靜了5秒鐘。哎…還是算了,老李認一下慫,這麼明確的判斷太容易打臉,保命重要!畢竟任何人不應該輕易做超出自己能力圈範圍的事情。

言歸正傳,這兩天有兩位前輩給我發了同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大致寫得是國內量化交易機器交易如何對人不公平,買賣趨同導致股票猛漲猛跌,規模繼續擴大如何可怕云云,文章閱讀量還奇高。老李讀後立馬聯想到前不久監管領導發言關於國內量化投資可能造成影響的關注,這一塊老李在自己的第一篇公眾號文章中還專門寫了一小段自己的理解。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聊聊老李對國內量化投資對市場影響的非常初淺的個人看法:

1,股票量化投資並不意味過度使用槓桿

還記得2015年上半年轟轟烈烈的大牛市之後,股災1。0股災2。0打破了多少投資者的發財致富路,一把鼻涕一把淚,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心有餘悸。當年的牛市有很多的名字,最終以資金推動的“槓桿牛”成為業內大部分人的共識。

的確,以“傘型信託”和某些交易系統分賬戶配資以及大量拿不出檯面的場外配資為主導的槓桿資金瘋狂入市成為推動當時股市猛漲的重要因素。當然,同時也是造成後續股災狂洩,踩踏式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歷瞭如此慘痛的教訓之後,監管部門對場外配資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極大地規範了市場秩序。

老李堅定地認為,過度使用槓桿從來都是破壞市場、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的最主要誘因之一,但這與國內股票量化投資並無相干。相反地,目前國內股票量化管理人在投資層面,除了少量自營資金或專戶定製資金透過券商收益互換等工具在中性阿爾法策略上確有放大槓桿的做法之外,絕大部分的管理規模並不帶有任何槓桿。

並且量化管理人募集資金的主力渠道來自銀行,券商,三方財富等正規持牌大金融機構,產品引入評價的規則非常嚴格,槓桿策略基本被排除在外。所以,國內現有股票量化管理人管理規模中,帶槓桿策略的資金佔比很小。

股票量化投資策略本質上就是透過數學模型選股和交易的策略,天生並不與槓桿交易有任何繫結。但是全球金融歷史上也確有著名量化基金因為過度使用槓桿而倒閉的案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應該要屬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了吧!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簡稱LTCM)這家公司是由包括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默頓(Robert Merton)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在內的多位大佬聯合創辦,堪稱夢幻組合。該公司在199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做錯了國債利差套利的方向,公司巨大的財務槓桿(據說超過200倍)導致鉅額虧損,公司以倒閉清算收場。

後來,LTCM幾乎原班人馬創立了新公司JWM Paterner,槓桿下降到15倍,幾年之後又遭遇大幅虧損,再一次以倒閉為終。另外一個案例就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眾所周知,起因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泡沫以及複雜信貸資產衍生品蘊藏巨大槓桿相關,最終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

其實,是否過度使用槓桿和投資用什麼方法並沒有關係,關鍵在於投資機構對自我慾望和心態的控制。無論哪種投資策略都不應該過度使用槓桿,畢竟天有不測風雲,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就連地球上最聰明的團隊都不能倖免,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所以,槓桿的鍋,量化不背。

2,量化投資並不意味著惡意做空

在美國,對沖基金(Hedge Fund)這個名字已經從俠義的採取對沖交易的基金演變為所有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機構。對沖的初衷是為了鎖定風險,但也不乏有很多金融機構透過做空某些市場或某些資產而謀求鉅額收益,但付出的代價甚至是區域金融市場的崩塌。

著名的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創辦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就有好幾次因為做空市場而導致區域金融危機,包括著名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然而,國內股票市場因為起步較晚,監管部門對於風險的態度非常保守,衍生品工具的推出十分謹慎並且使用規則極其嚴格,量化投資機構也只能在股票中性策略中透過指數類對沖工具的使用中規避系統性風險,為策略提供一個穩健低波動的淨值表現,並不存在任何惡意做空市場的舉動。

更重要的是,因為對標指數的優異表現以及非常適合的量化超額收益的市場環境,今年引起大家關注的這一輪量化投資規模的暴漲主要來源於量化指數增強這一類股票多頭策略,該類策略並未使用任何空頭工具。

所以,惡意做空的鍋,量化不背。

3,量化交易並不一定意味著趨同交易

如果對國內量化管理人特別關注的投資者,其實並不難發現,雖然整體業績趨勢有比較高的同質化(比如最近幾個月由於市場交易量大波動率高,量化選股的超額收益都比較明顯。),但是逐日逐周來比較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

現在整個行業競爭很激烈,行業內卷得也非常厲害,每週五收盤後大多數量化管理人都會陸續給各家銷售渠道公佈當週業績預估。網上也有很多用心的自媒體收集彙總各家管理人每週的淨值資料,不難發現,即使是在周度這個頻率上,各家管理人的超額收益的差異都是非常明顯的,並且在超額正負的方向上相互交替。這間接也能體現各家策略在選股和交易上是的確存在差異的。

其實,目前國內量化管理人在策略選股和交易層面的確是非常不同,策略持股只數從比較少的2,3百隻,到比較多的1000只甚至更多;交易頻率從較高的年200倍甚至以上到相對較低的年50倍以內;選股的方法論從傳統的多因子線性模型到機器學習神經網路等非線型模型;資料使用從量價到基本面再到輿情等另類資料,這麼多的變數影響,怎麼可能在交易上非常趨同呢?而且正是由於量化多頭投資策略在股票和行業維度都非常分散和均衡,並且大多數是對標市場寬基指數,持股頭寸中是始終不會出現對單個股票或者單個行業的集中高佔比地買入或者賣出的。

其實對於不同的量化管理人來講,最核心的策略和因子都是自己最重要的看家本領,是絕對要對外保密的。儘管大家在方法論或者因子層面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重合和相關,但是簡單的定義為“趨同交易”,未免有點過於草率了。

相反地,主觀多頭策略同樣在方法論和應用資料和財務指標層面會有很多重合,近年來抱團行情和抱團股票急漲急跌,不少投資者踩錯節奏深陷其中。不過好像從來沒有聽說過價值投資趨同交易,影響市場公平呢?(老李當然也同樣十分推崇價值投資理念的,這一點大家不要誤解了。)

所以,趨同交易的鍋,量化不背。

4,量化交易往往比人工交易更容易遵守監管交易規則

量化交易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把任何可以資料化和模型化的資訊融入到股票的投資和交易中來,並且嚴格遵照執行。近年來滬深交易所為了促進市場公平公正,嚴厲打擊拉抬股價、操縱市場等各種異常交易行為。並且制定了非常具體的異常交易規則和閥值,這對於有一定資金體量的手工短線專業交易者往往是比較難以實施的,經常會非惡意被動觸犯交易所的規定。

但是對於量化交易來說,這只是管理人合規風控中最基礎的一門課,透過系統和程式的設定,就基本可以完全規避掉出現觸犯規則的情況。畢竟,這本來就是計算機的優勢!

所以,觸犯交易規則的鍋,量化不背。

5,世上本沒有完美的事物

對於A股市場關注稍微長一點投資者應該還會記得,2013年8月16號發生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簡單說該事件就是因為量化套利系統出現缺陷,導致瞬間重複生成大量的預期外交易訂單,並且策略交易系統未置於風控系統的監控下,直接導致上證指數在1分鐘內漲幅超過5%,對市場造成了極大影響。後來該事件還因為主角狀告證監會而鬧得沸沸揚揚。

其實,這個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策略交易系統置之於風控系統之外獨立執行,造成嚴重後果。市場是永遠都需要敬畏的,完善的合規風控體系也是長期持續在市場中生存的基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迭代和發展,我們更應該繃緊一條弦絲毫不能鬆動。在此基礎上,對於技術進步給予更多一些的包容和希冀。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都不會排斥手機導航給予的幫助了吧。

今天文章又寫太長了…前天老李加了一段訂閱號簡介:“老李是個實在人,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嘮嘮量化投資世界的精彩紛呈。” 的確,就像寫本篇文章的初衷一樣,老李本意絕非挑戰任何個人或機構,更多是表達一些粗淺的個人感想,希望能為不太瞭解量化投資的朋友們提供不同視角的資訊,也為國內那麼多奮鬥在量化投資一線的私募管理人和投研人員們發發聲。

接下來,老李要強迫自己減緩公眾號更新的頻率了,不然再按這個節奏下去,老李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就要跟不上發表文章的速度啦。自己其實也初步想好了幾個主題值得以後聊聊,當然也非常歡迎朋友們後臺留言說說你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