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諾貝爾獎主要設定的獎項: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截至目前,

除了經濟學獎以外,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都已揭曉

,為方便廣大考生全面瞭解相關資訊,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為來年特招做準備,自主選拔資訊平臺(ID:zzzs985)收集整理相關資訊,供參考,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諾貝爾化學獎

當時時間10月6日上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Nobel Prize in Chemistry)揭曉。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該獎項授予了本傑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戴維·麥克米倫(David W。C。 MacMillan),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展”上做出的貢獻。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傑明·李斯特(左)和戴維·麥克米倫。

“不對稱有機催化”是一種構建分子的工具。“構建分子是一門困難的藝術。本傑明·李斯特和戴維·麥克米倫因開發了一種精確的分子構建新工具——有機催化——而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這對藥物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使化學更環保。”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官網頒獎宣告中寫道。

戴維·麥克米倫:差點“

入錯行

”的化學大牛

戴維·麥克米倫,1968年出生於蘇格蘭貝爾斯希爾。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後,1990年,他離開英國,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師從拉里·奧弗曼(Larry Overman)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專注於研究新的反應方法學,以立體控制雙環四氫呋喃的形成。

獲得博士學位後,麥克米倫接受了哈佛大學大衛·埃文斯教授的職位邀請,於1996年前往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自1998年7月開始,他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2000年,麥克米倫和本傑明·李斯特彼此獨立,幾乎同時開發出了金屬和酶以外的第三種催化劑——擁有穩定碳原子框架的有機催化劑。麥克米倫更是創制出“有機催化”一詞,並提出一種全新的有機催化機理——亞胺活化,自此成為了有機合成領域公認的領導者之一。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戴維·麥克米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世界級“化學大牛”卻誕生於“一時興起”。麥克米倫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受到哥哥的影響,自己在高中開始上科學課的時候,就深深被物理和化學邏輯中的樂趣吸引。於是,他在高中畢業後申請了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系。“我原本是去格拉斯哥大學學物理的,但因為物理教室太冷了,化學教室卻暖和得多,所以自己決定換專業從物理系去到了化學系。顯然這是個有趣的故事。”他說道。

在麥克米倫看來,作為一名化學家最大的樂趣就是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他感慨道:“在這一刻,你可以想象所有的可能性在你面前開啟,這是偉大的。在科學世界裡沒有比這種感覺更好的了。”

本傑明·李斯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的科學家

在科學探索的世界裡,興趣無疑是最好的老師。另一名諾獎得主本傑明·李斯特稱,自己在十八歲時便已立志要成為一名化學家。

本傑明·李斯特,1968年出生於法蘭克福。1997年,在歌德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後前往美國拉霍亞的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做博士後,並於1999年成為助理教授。2003年,他回到德國,成為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的工作組組長。2004年,成為科隆大學的名譽教授。2005年,被任命為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所長。

“我不知道成為一個成功科學家的秘訣是什麼,但這可能與你熱愛你所做的事情有關。”在成為有機合成領域的大牛後,李斯特對於自己的成功如是說道。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本傑明·李斯特接到獲獎通知時正在和妻子一起吃早餐。

“在做實驗時,我感到非常孤獨。沒人在我的領域工作。在我的學術生涯剛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十分不安:我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太瘋狂了?也許,所有其他聰明的科學家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了?並且早已發現這是異想天開?”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然而,當實驗完成之後,第一篇出版物刊發出來,很快得到認可的感覺讓人感到特別滿足。

“最美好的始終是工作本身:作為自然科學家,我們始終從事新事物的研究,它們也許前人從不知曉,也許在宇宙中還從未存在過。這就是為什麼我愛我的職業。”他還補充道。

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時,李斯特正在阿姆斯特丹與家人度假。他表示,自己和妻子一起吃早餐的時候,突然接到了來自斯德哥爾摩的電話,一開始還以為是有人在開玩笑。

在獲獎後的新聞釋出會上,他稱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你們讓我今天過得很開心,”53歲的他在電話中表示。“我希望自己不辜負這一讚譽,繼續發現令人驚歎的東西。我總是喜歡走極端,常常想我們能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嗎?”

什麼是“不對稱有機催化”?

許多研究領域和行業都依賴於化學家構建分子的能力,這些分子可以形成彈性及耐用的材料,或者將能量儲存在電池中,或者在醫學領域實現抑制疾病的進展——以上這些工作都需要催化劑。催化劑是控制和加速化學反應的物質,但不會成為最終產品的一部分。因此,催化劑被稱為化學家的“基本工具”。但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認為,原則上只有兩種催化劑可用:金屬和酶。本傑明·李斯特和戴維·麥克米倫此次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正是因為他們在2000年獨立開發了第三種催化劑——不對稱有機催化,建立在有機小分子的基礎上。有機催化劑有一個穩定的碳原子框架,活性化學基團可以附著在碳原子上。有機催化劑通常由氧、氮、硫或磷等常見元素組成,這意味著這些催化劑既環保又廉價。自2000年以來,有機催化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本傑明·李斯特和戴維·麥克米倫迄今仍然是該領域的領導者,他們已經證明有機催化劑可用於驅動多種化學反應。利用這些反應,研究人員現在可以更有效地構建很多東西,從新藥物到可以在太陽能電池中捕獲光的分子。可以說,透過這種方式,有機催化劑正在為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來源:《科技日報》)

諾貝爾物理獎

氣候變化就好像是蝴蝶煽動的翅膀,赤道太平洋的升溫,可能導致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多雨。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獎勵給在氣候變化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諾貝爾頒獎機構週二將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預測氣候變化和理解複雜物理系統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三位科學家分別為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 (Klaus Hasselmann) 和義大利科學家喬治·帕裡西 (Giorgio Parisi) 。其中真鍋淑郎和哈塞爾因“地球氣候的物理模型,量化變數和可靠預測全球變暖”獲獎;帕裡西因“發現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的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獲獎。

氣候科學首獲物理獎

與10月4日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或生理學獎的兩位相對年輕的科學家不同,今年的物理獎得主年齡最小的是75歲的義大利人帕裡西,真鍋淑郎和哈塞爾曼都已是90歲和89歲高齡。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一份宣告中表示,真鍋淑郎在1960年代的工作“為當前氣候模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哈塞爾曼“建立了一個將天氣和氣候聯絡起來的模型”。帕裡西的發現“使理解和描述很多不同且看似隨機的複雜物質和現象成為可能”。他們的工作不僅適用於物理學,也適用於其他領域,如數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機器學習等。

諾貝爾物理獎通常都會頒給基礎物理工作者,這次把獎項頒給物理系統模型的開創者也令業界感到意外。但鑑於氣候變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今年的物理學獎也反映了氣候研究工作的價值。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李熙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的物理學諾貝爾獎頒發給了三位地球氣候系統模擬有關的科學家,既在人們意料之外,又感覺眾望所歸。意料之外是因為此前諾貝爾物理獎之前還從未對氣候科學表現出興趣,很多人可能認為氣候科學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學。”

李熙晨表示,此前兩次與氣候環境有關的獎項分別是1995年由於發現南極臭氧空洞的諾貝爾化學獎,以及2007年政府間氣候合作的諾貝爾和平獎。“眾望所歸則是因為,氣候系統科學、地球系統模擬以及與之相關的混沌學科,不僅涉及了艱深的物理和數學知識,而且已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必將改變未來的世界。”

李熙晨進一步解釋道,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包括陸地、大氣圈、海洋圈、岩石圈、冰凍圈、生物圈等等,是一個相互交融、互相作用的複雜的非線性系統。雖然大氣海洋中大部分質點(或者說區域性氣團、水團)的運動和熱力過程都遵循相對簡單的物理學定律,但由於這些系統中億億萬萬個質點(或區域性)一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了一個非線性的“混沌系統”。

“我們耳熟能詳的蝴蝶效應,三體運動都是混沌系統的很好的例子。”李熙晨表示,“一般來說混沌系統是很難預測的,但是我們的地球系統,在複雜而非線性的背景下,又隱含著一些有趣的規律,使得我們在理論上存在預測地球某方面的未來的可能性。”

如何預測地球的未來?

國際氣候協會已經對氣候變化做出定義,是由氣候引起的一些變數,在一個具體的地點和一個標準的時間內所引起的變化,這個標準的時間一般是指30年。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相當準確地預測了世界變暖的程度,短期的氣象災害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可以預測的。

這些成果就要歸功於包括真鍋淑郎在內的科學家。真鍋淑郎從1960-70年代就開始了地球氣候系統數值模擬的嘗試。他和他的同事在1980-90年代研製的氣候模型已經能夠較好地模擬地球對不同溫室氣體濃度所造成的輻射強迫的反饋。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模擬未來不同溫室氣體濃度情況下,地球表面的溫度、降水等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些氣候模式的模擬結果是我們對氣候變化進行預估以及制定應對方案的重要科學依據。”李熙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補充道,我國也有很多科學家在地球系統模擬方面開展了長足的工作。“我國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從60年代就開始著手建立我們自己的氣候數值模型,一直髮展至今。”李熙晨表示,“在今年夏天,我國在懷柔科學城建成了地球系統數值模擬大裝置-寰,也是當今世界先進的地球系統模型。”

如今,地球系統模式在氣候變化和變率的機制研究和預測預估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夠模擬不同溫室氣體濃度下地表的平均情況,而且能夠很好地模擬如地球軌道變化、火山爆發、人為排放氣溶膠以及氣候系統的內部變率等對全球氣候和環境的影響。

“尤其是在極端事件(如極端暴雨、極端高溫、寒潮、洪澇災害、強颱風等)的預測預估、局地氣候變化、年際和年代際氣候變率等方面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更為我們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支撐。”李熙晨說道。

不過也有科學家質疑今年物理獎的三名獲獎者的工作聯絡並不那麼緊密,諾獎頒發給兩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有“拼湊”之嫌。

對此,科普作家張軒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三位科學家的貢獻是有一定的相互聯絡的,因為它們都屬於所謂的複雜系統,主要研究是混沌,也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以及其他相關的物理現象,包括大氣物理,所以他們的工作還是有一定的聯絡,但確實關聯性不是特別的強。”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30分,2021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托馬斯·佩爾曼宣佈,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戴維·朱利葉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36萬元人民幣)。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他們為什麼獲獎?

評獎委員會說,人們對熱、冷和觸覺的感知能力對生存至關重要,支撐著我們與周圍世界的互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這些感覺理所當然,但神經衝動是如何產生的,從而使溫度和壓力可以被感知?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衛·朱利葉斯利用辣椒素(一種從辣椒中提取的刺激性化合物,能產生灼燒感)來識別面板神經末梢上對熱做出反應的感應器。阿登·帕塔普蒂安利用壓力敏感細胞發現了一種對面板和內部器官的機械刺激作出反應的新型感應器。這些突破性的發現引發了激烈的研究活動,使得人們對神經系統如何感知熱、冷和機械刺激的理解迅速增加。兩位獲獎者指出,在人們理解感官與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時,存在著關鍵的缺失環節。

微信公眾號“原理”進一步解釋道,提到辣的東西,我們都會有一種“熱”的感覺,紅辣椒會讓你嘴巴感覺灼燒,吃完辣椒第二天“身體末端”很有可能也會經歷火辣辣地疼。神奇的是,還有一些東西會讓我們覺得“冷”,比如薄荷。

辣椒中的辣味來自一種叫辣椒素的物質。早先,一些科學研究表明,在辣椒素和高溫的刺激下,一部分感覺神經元變得活躍。然而,關於其作用的具體機制一直存在爭議。直到1997年,朱利葉斯在感受疼痛的神經元上識別出了受體分子TRPV1,並證明它能被高溫和辣椒素啟用,才揭開了答案。而這也解釋了辣總是和熱聯絡在一起的原因。

TRPV1屬於一個離子通道家族,它位於細胞膜上,一旦啟用就會開啟,讓帶電離子(如鈉和鈣)流入細胞。它廣泛地分佈在我們身上,這就是為什麼辛辣的食物在進出身體的過程中都會帶來灼熱的感覺。

TRPV1是第一個在脊椎動物身上被確認生理功能的TRP通道,可以說是理解觸覺和痛覺的分子基礎的一個里程碑,讓我們認識到物理力啟用神經元的機制。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David Julius 使用辣椒素來鑑定 TRPV1,這是一種由熱痛啟用的離子通道,使得我們瞭解溫度變化如何在神經系統中誘導電訊號。

隨後,TRP通道在溫度感知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確認。朱利葉斯和帕塔普蒂安分別獨立確認了TRPM8是一種會對薄荷醇和寒冷產生反應的分子。現在越來越多發現表明,TRP家族在進化史上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體系。人們也認識了更多家族成員,包括“芥末感受器”TRPA1、會被百里香等香料啟用的TRPA3等等。

朱利葉斯的進一步研究還揭示了,TRPV1對炎症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很敏感,與炎症相關的疼痛敏感反應有關,這為癌症疼痛和其他疾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潛在途徑。

然而,帕塔普蒂安在開始思考我們如何感受外部環境刺激時,他選擇了一個不同的研究方向。

2010年,他的團隊發現了兩個新的離子通道,它們會被機械壓力(用細棒輕輕戳)啟用,產生電活動。這兩個離子通道被命名為PIEZO1和PIEZO2。這個名字來自希臘語中的“piezi”,意為“壓力”。

這項突破同樣開啟了一片全新的領域。在感覺神經元和其他細胞上發現的PIEZO1和PIEZO2,引領了大量新研究,讓人們逐漸認識這些離子通道在觸覺、疼痛、血壓調節和本體感覺等各方面壓力感知中的作用。

其中或許最令人感到新奇的要數與本體感覺相關的研究。本體感覺是指我們感知身體在空間中位置的能力。這種感覺讓我們能夠站立和行走,甚至閉上眼睛或蒙上眼睛後依舊能行走自如,它依賴的是那些向大腦發出肌肉伸展訊號的神經元。

帕塔普蒂安的團隊和其他研究已經證明,PIEZO2是本體感覺相關的關鍵分子。有研究稱,罕見的PIEZO2缺乏的人,在黑暗中站立和行走都有困難。帕塔普蒂安更近期的研究,在人類遺傳學和小鼠模型上已經證明,PIEZO1在控制紅細胞體積中會發揮作用。他發現了一種PIEZO1基因的變異,似乎可以防止瘧原蟲感染。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Patapoutian 使用培養的機械敏感細胞來識別由機械力啟用的離子通道。經過艱苦的工作,他們發現了 Piezo1 和 Piezo2。

帕塔普蒂安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他的研究生涯中也曾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進展緩慢的階段,他甚至曾經想過轉行。但幸好他堅持了下來。“這是一段非常迷人的旅程,PIEZO帶我們從生物學和病理生理學,接下來又會帶著我們前往新的未知的領域。”

評獎委員會表示,TRP通道是人體感知溫度的核心,Piezo2通道賦予我們觸覺和感知身體位置和運動的能力,TRP和Piezo通道也有助於許多額外的感測溫度或機械刺激的生理功能。

目前,還有很多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側重於闡明這些通道在各種生理過程中的功能,這些知識被用於開發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慢性疼痛。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今年的諾獎獲得者的開創性發現解釋了熱、冷和觸控如何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中引發訊號,這些離子通道對許多生理過程和疾病發生來說非常重要

獲獎者其人

據諾貝爾官網介紹,戴維·朱利葉斯195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84年,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成為博士後。戴維·朱利葉斯於1989年受聘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目前是該校的教授。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朱利葉斯2004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因“面板感知疼痛刺激和溫度併產生疼痛超敏反應的分子機制的開創性發現”獲邵逸夫獎,同年也獲得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科學技術獎。2017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朱利葉斯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瞭解感官系統如何讓我們感知我們的世界。其中一個代表性方面是利用天然物質的力量來闡明觸覺和痛覺的分子機制。例如,辣椒中的主要辛辣成分辣椒素如何引起灼痛,以及薄荷葉中的清涼劑薄荷醇如何喚起冰冷的清涼感。

使用這些和其他藥物作為藥理探針,他帶領團隊在感覺神經纖維上發現了被熱、冷或化學刺激物啟用的離子通道,提供了對熱感覺、疼痛和瘙癢過程的分子級洞察。在遺傳、電生理、結構和行為方法的幫助下,他的小組正在尋找如何調節這些離子通道以應對腫瘤生長、感染或產生炎症和疼痛超敏反應等形式的損傷。這些基礎科學研究有助於為新型鎮痛藥物的發現和開發奠定基礎。

另一位獲獎者阿登·帕塔普蒂安1967年出生於黎巴嫩貝魯特。年輕時,他從飽受戰爭蹂躪的貝魯特搬到美國洛杉磯,並於1996年獲得了美國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他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自2000年以來,他任職於加州拉霍亞的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目前是該中心的教授。2014年以來,他也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帕塔普蒂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感測器的訊號轉導。在對於那些由於溫度、機械力或細胞體積增加而被啟用的新離子通道和受體的識別方面,帕塔普蒂安做出了重要貢獻。

諾貝爾文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訊息,北京時間10月7日19時許,2021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瑞典文學院宣佈,該獎項由坦尚尼亞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獲得,獲獎理由是“毫不妥協並充滿同理心地深入探索著殖民主義的影響,關切著那些夾雜在文化和地緣裂隙間難民的命運”。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不但名字不認識,國內出版社的譯本也很少”

據英國《衛報》報道,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1948年出生於坦尚尼亞,現年73歲,是一名小說家。

古爾納在桑給巴爾長大,母語是斯瓦西里語,但在20世紀60年代,他為躲避國內動亂,以難民身份前往英國。他用英語寫作,並常駐英國,是英國肯特大學的英語和後殖民文學教授。目前,他已出版10部小說和一些短篇小說,難民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古爾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說——1994年出版的《天堂》。BBC報道稱,《天堂》講述了一個20世紀初在坦尚尼亞長大的男孩的故事,這部作品曾同時入圍布克獎短名單和惠特貝瑞圖書獎(現為科斯塔圖書獎)名單,這也標誌著他作為小說家的一個“突破”。

北京時間10月7日19時許,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的名字出現在直播畫面的大螢幕上時,不少書評人直呼“爆冷了”,更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留言稱“國內出版社好像都沒有引進中文版”。

隨後,極目新聞記者在網上查到,由譯林出版社在2014年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中收錄了古爾納的作品《博西》和《囚籠》。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非洲短篇小說選集》目錄(來源:豆瓣)

難民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題

BBC報道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是自1986年沃勒·索因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的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非洲黑人作家。

古爾納的著作主要討論身份和流離失所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被殖民主義和奴隸制所影響的。他筆下的人物在不斷地為自己構建新的身份來適應環境,在新生活和過去之間猶豫與爭辯。無論是從東非到歐洲,還是在非洲內部,移民和流離失所都貫穿於古爾納的小說。

BBC也在報道中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對真理的執著讓人印象深刻。”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來源:英國《衛報》)

據《衛報》訊息,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表示,這位坦尚尼亞小說家的作品,無論是其處女作《離別的記憶》,還是近年的作品,都“沒有落入模式化的描述之中,而是將我們的目光引向多元文化的東非,引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都不熟悉的東非。”

“在古爾納的文學世界裡,一切都在變——記憶、名字,還有身份。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一種由求知慾驅動著的無休止的探索。”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補充道。

諾貝爾和平獎

當地時間10月8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佈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薩(Maria Ressa)和迪米特里•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獲獎理由:

他們為捍衛言論自由做出的不懈努力,這是民主和持續和平的先決條件。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與其他幾項諾貝爾獎不同,和平獎的頒發地點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而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早在一八一四年,挪威和瑞典已結成聯盟,並由同一君主領導。十九世紀末,挪威展開脫離聯盟之爭,諾貝爾希望借將和平獎交由挪威議會處理這種方式來緩和這一有可能演變成危機的爭端,實現兩國永久和平友好。

獲獎者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機構。獲獎者將獲得證書、金質獎章和獎金支票。獎章正面是諾貝爾的頭像,背面刻有銘文,意為“

為了人類的和平與情誼

”。

獲獎者介紹

瑪麗亞•雷薩(Maria Ressa)

瑪麗亞•雷薩(Maria Ressa)1963年出生於菲律賓。她是一名記者和作家,也是專業從事新聞調查報道的數字媒體公司拉普勒(Rappler)的聯合創始人和執行長。此前近20年來,她擔任CNN在東南亞地區的首席調查記者。雷薩是菲律賓首位獨立諾貝爾獎得主。

迪米特里•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

2021年諾貝爾獎獲獎資訊全部公佈?

迪米特里•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1961年出生於俄羅斯。1993年,他與其他數位記者共同創辦獨立報紙《新報》。穆拉托夫於1995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該報總編輯,並在2019年再次擔任該職位。據記者保護委員會稱,穆拉托夫協助創立了 “當今俄羅斯唯一真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批評性報紙”。

備註:本文資訊綜合來源於諾貝爾官網、極目新聞、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及網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