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個盲人愛旅遊,還會炒股

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只能感知到光,他能做什麼?社會給他們的選擇很少:盲人推拿,或者乾脆待在家裡。

可是張日敢不這麼認為。作為一名視障人士,他也曾被父母送入盲人推拿學校,還擁有過一家屬於自己的推拿店。“但我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張日敢說。

這個盲人愛旅遊,還會炒股

1

推拿店裡的折騰

1988年,張日敢出生在浙江溫州。小時候的他與別的孩子並無兩樣。天性活潑,小學時一直是班長。直到四、五年級,母親發現張日敢的舉動有些奇怪,比如晚上拿拖鞋的時候,張日敢總要蹲在地上摸索一會兒。

母親心裡一沉。張日敢父母的眼睛都是健康的,但外公卻是一名視障者。母親連忙帶他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因為基因隔代遺傳,張日敢的視網膜色素變性導致眼底病變,他的視神經正在慢慢萎縮。

此後的時間裡,張日敢經歷了從看見到看不見的過程。小學時還只是視線模糊,到了初中,已經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吃力地上了高中,可是他已經連書本上的字都難以辨認,只能輟學回家。

“盲人的出路就是開一個推拿店。”周圍所有人都這麼告訴他。於是,張日敢也進了盲人推拿學校,23歲的時候,在家人的支援下,他擁有了一家自己的推拿店。每天在店裡待十幾個小時,用盡全身力氣為顧客按摩,“這不是我喜歡的生活。”張日敢心有不甘。

為了給自己另謀一條出路,張日敢學會了用讀屏軟體上網,那時候,他上網只為一件事:搜尋盲人能做的工作。

在盲人論壇裡,他發現北京有盲人速錄師培訓,於是專程前往北京學習。不過張日敢孤身一人,在北京很難紮下根,最後只能回家。

後來,淘寶開始流行,張日敢又琢磨起線上經濟。“我沒有團隊,做淘寶很辛苦,幾個月下來店鋪也沒什麼起色,這條路對我來說還是挺難的。”

“我總喜歡想東想西。”喜歡折騰的張日敢,2014年的時候又聽說了“眾籌”開店這種模式,於是想找100個人眾籌十萬塊開個酒吧。“最後我們募集到了七十幾個人,幾個發起人補上了剩下的缺口,這個攤子就弄起來了。”

那一年夏天,世界盃在巴西如火如荼,張日敢的酒吧也過得挺好。不過到了秋天,顧客陸陸續續少了,不少人萌生了退意。後來股東們投票,多數人決定把酒吧轉手,酒吧也不了了之。

折騰了一大圈,張日敢最終還是回到了推拿店裡。

2

旅遊路上的突破

張日敢去過不少地方,不過真正意義上的旅遊,是2014年去常州的中華恐龍園。

第一次策劃旅遊,張日敢和朋友們在盲人論壇裡求助:“尋找常州志願者,費用由我們來承擔。”發帖子的時候,張日敢也沒什麼底氣,沒想到的是,很快就有熱心人士幫忙找到了當地義工,“他們特別歡迎我們去常州玩兒。”

和志願者對接好後,張日敢和幾個朋友啟程去了常州。“志願者對我們一對一照顧,還給我們介紹了當地的美食和風土人情,那次玩得很開心。”

眼睛看不見,怎麼玩?“就像健全人一樣啊,我們也能坐海盜船、過山車,甚至我們比健全人的感受還要豐富。”張日敢說,

出門旅遊,一方面是為了看風景,除此之外,還可以吃當地美食,感受當地文化,換一換心情。

“除了看不到風景,其他的我們都能感受到,即使盲人出去旅遊比其他人收穫得少,但是我們也一定有收穫。”

旅行的時候,“體驗”是張日敢最在乎的東西。去敦煌沙漠那次,張日敢一下車就感受到了乾燥的空氣和鬆軟的沙子,“不一樣的體驗會向我撲面而來。”在呼倫貝爾的草原上,張日敢還體驗了一把在草地上踢足球,“我已經十幾年不敢跑步了。”自由地奔跑,讓他心生感動。

在常人的想象中,一次旅行難免舟車勞頓。“國內對殘障人士的幫助其實挺周到的,”張日敢說,無論是高鐵還是飛機,只要提前打電話預約好特殊旅客服務,家人只需要把張日敢送到服務檯,從上車到出站,一路都有工作人員護送。

“反而很多障礙是觀念上的,”張日敢說,比如有一次要透過景區裡的一條玻璃棧道,工作人員就是不同意。結果在玻璃棧道上,“我感覺跟在橋上一樣,一點難度都沒有。”還有一些路人會對張日敢指指點點,“你看,他們什麼都看不到還出來。”

“看不到就不能出門嗎?別人用眼睛看風景,我們用腳丈量祖國山川。”張日敢說。

這個盲人愛旅遊,還會炒股

3

炒股改變了性格

人生的轉折發生在2015年。

那一年,張日敢離開溫州老家前往杭州的推拿店打工。那時候正趕上中國股票市場的牛市,周圍的人聊的最多的,就是在股市裡賺了多少錢,張日敢“也聽得心很癢”。

在朋友的指導下,張日敢在手機上開了戶。對他而言,完成一筆操作靠的是手指和耳朵。張日敢的手在手機螢幕上滑動。“交易。”手機聲音響起。“買入”“輸入”“確定”跟隨手機播報,張日敢買入第一隻股票。

“第一隻股票,買的京東方,四塊多。”張日敢記得很清楚。很快,京東方漲到了五塊,張日敢投入的四千塊錢也變成了五千。“那天特別開心,我立刻補了倉,大概有一萬多。”

到了6月份,張日敢購買的股票大跌,他投進去的一萬多塊錢又變成了五千。

“炒股讓我生活得緊巴巴的,同事們領了工資都給家人買東西,而我只給自己留了1000塊生活費,剩下的錢全都放到了股市裡。”

發工資那天,張日敢站在推拿店門口,有種想法在他腦海裡閃過。“那個時候,我真的有點懷疑,我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就像同事們那樣簡簡單單地生活,其實也挺幸福。”

“可是這種念頭只是一瞬之間,隨後我就回過神來了,我不想這一輩子一直做推拿。”張日敢說。

不懂理財知識,就自己在網上查,一有時間就聽芒格和巴菲特的書,就是憑著這樣的“野路子”,張日敢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炒股經驗:

重倉行業龍頭股、堅持炒長線,要看透公司的價值,要了解市場的預期……

剛接觸股市那兩年,張日敢一直在虧,但是這次,他沒有放棄。

“這輩子跟股市分不開了。”張日敢說。“炒股改變了我的性格,讓我學會等待。”去年,他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30%。如今,投資理財已經成了張日敢的主要工作,靠著自己在股市中的收入,張日敢今年在上海松江買了房、結了婚,在上海紮下了根。

大上海近期爆出的散戶故事中,兩大主人公盲人張日敢、104歲上海周奶奶,均十分吸人眼球。

或許,他們因為看行情不方便,反而可能有一定優勢:

一般不會追漲殺跌炒短線,反而更容易形成長期持有的理念。

正常人看到的資訊太多,不少股民從開盤盯到收盤。稍微上漲或下跌,就忍不住操作,無形中交了不少手續費,增加了虧損機率。

從這個角度來看,盲人和老年人無法實時看盤的缺點反而成為一種投資上的天生優勢。

經過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張日敢總結的操作經驗是:

一是不做短線,買入股票後一般是中線持有;

二是分散持股,不重倉單隻股票。

三是選擇平時生活中能接觸到的行業,比如醫藥、消費,儘量買一些優質龍頭股,能踏實的拿住。

周奶奶的小勝之道,

是買自己熟悉的股票,會用逆向思維,跌了反而買點兒,不貪心,賺點買菜錢就很滿足。

正是這樣的心態,他們反而成為股市中極少數賺錢的投資者。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兩個案例有幸存者偏差的因素,大家千萬不要因此覺得炒股很容易。人們經常說七虧二平一賺,其間的真相就是:在股市中賺錢的,只會有極少數人。【《正經社》綜合整理】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宣告: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