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圓規”下的思考

“圓規”下的思考

昨天“圓規”來襲,香港掛了8號風球,港交所全日休市;今天香港重陽節假期,繼續休市。兩天小假期來得猝不及防。趁這個機會,我簡單梳理一下近期發生的大事以及股票市場走向。

第一,國慶節後,科技股築底回撥的趨勢越發明顯。

科技股巨頭阿里、鵝廠、美團漲幅都不錯。尤其是阿里,從國慶後首個開市日10月4日到10月12日,累計漲幅超過11。5%。

傳奇投資者查理·芒格旗下投資公司在近三個月股價下跌近50%之後大舉增持,自七月份以來,持倉數量增加了82%。此外,還有不少大型基金公司也在抄底網際網路科技股,加大持倉。

2021年對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來說,絕對是是備受考驗的一年。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外部環境,變數都很大。隨著市場認知的變化,也就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跌幅。即使是擁有數萬億市值的阿里,今年以來的累計最大跌幅也在40%以上。

半年的調整期過後,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已經跌到了一兩年前的水平。不過,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資邏輯與商業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只要公司積極響應政府,並且保持基本面良好,那麼其投資價值也還是值得肯定的,估值也會逐漸迴歸到合理的區域範圍。

其實,說到政策面,今年不少行業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包括咱們之前聊過的房產、教育、博彩等板塊。阿里和美團都因為二選一受到了鉅額罰款,靴子落地後通常意味著利空逐步出盡。科技股屬輕資產、題材性,較重資產行業更容易翻身和復甦。所以這也是一個優勢。至於能否上到一個新的高度,現在言之還為時過早。

第二,能源危機下,股市有哪些機遇?

在能源結構轉型之下,全球能源價格持續攀升,甚至造成了用電緊張,不僅是居民生活受到影響,企業運營和工業生產也在承壓。短期內恐怕能源產品價格要繼續“居高難下”。

於是,煤炭等能源股因供需緊張,自然會受到資本的關注。光伏、核電等新能源板塊在政策激勵下,也將不斷迎來利好。

此外,在經濟景氣度轉弱的背景下,

價值股相對成長股更有韌性,白酒、醫藥的龍頭股

或已進入佈局期。

第三,今年量化私募火出了新高度,也走上了風口浪尖。

因業績出色,多家量化私募規模得到了快速增長。然而,火的地方都容易內卷,難以共富貴。

就在近日,百億量化私募鳴石投資的實控人、總裁李碩公佈解除了創始人、首席策略負責人袁宇在公司的職位。此舉直接觸發了“關鍵人條款”,鳴石投資將面臨大量贖回。

據悉,幻方量化、誠奇資產等多家知名百億級量化私募的代表產品也都正在經歷著收益跑輸滬深300的淨值回撤時刻。

之後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影響股市呢?我們暫未得知。

不過,一家量化私募機構到底應該以怎樣的股權和治理結構,才能實現“長跑”,持續推動公司股東、公司從業人員和持有人利益的一致?這或許會成為整個行業要去思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