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上市破發,理想依然“很缺錢”

8月12日,理想汽車赴港上市,開盤跌破發行價。成立至今,只靠理想ONE這一款在售車型,理想擠進了中國造車新勢力三強。即便是7月銷量超越蔚來、小鵬成為新勢力第一,但資本市場並不為“理想”買單。

“產品做的好不好,很多時候和二級市場沒太大關係。產品做的好,也不見得二級市場會買賬,資本看重的是想象空間。”一位投資界的人士表示。而打破理想汽車想象空間的是

增程式路線未來撲朔迷離、不斷增加的試錯成本、技術及上下游產業鏈控制不足這三個方面。

一、切換賽道重頭開始

2015年再次創業的李想選擇從增程式電動汽車切入,選擇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可以避免純電動路線續航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可以避開里程焦慮問題,二是電池佔據電動汽車成本的一大部分,而且在混合動力路線中,增程式技術壁壘相對不高,國內供應商就能滿足。

當時看來,理想選擇的這一路徑深受市場的歡迎,並且理想也憑藉著這一差異化路線在汽車市場嶄露頭角。雖然理想的這一市場策略在前期發展良好,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理想的技術路線受限、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影響,理想在發展道路上舉步維艱。

上市破發,理想依然“很缺錢”

從技術方面來看理想的成本優勢正在被抹平。

隨著電池技術的更新換代,以及批次生產致使電池成本越來越低,純電動汽車的優勢愈發凸顯。理想的差異化優勢反而變成了劣勢。

從宏觀的國家

政策來看,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提出中國要在

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一政策無疑是對增程式路線的降維打擊。從政策風向的轉變可以看出

,在技術路線之爭中,純電動才是行業大勢。

二、試錯成本不斷攀升

如今理想變換賽道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發力,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已經遠遠落後了。為這個賽道準備更多資金是在所難免的,並且試錯成本也會不斷增加。理想 ONE最大的亮點在於成本及續航,但這種優勢更多源於增程式路線本身,在純電動汽車這塊並行不通。要想在

純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羹,理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這也會導致

理想在汽車銷售後鏈條也陷入被動。

理想內部需要做大的變動的同時,外部競爭環境也更加嚴峻。隨著百度、小米等更有網際網路基因、資金更充沛的巨頭加入純電動汽車戰場,理想的處境更加艱難,追趕行業標杆的同時,也要時刻擔心後來的勁敵。理想著急是在所難免的,一旦不能及時調整策略,那之前積累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三、產業鏈與技術缺失話語權

自動駕駛、OTA技術升級、具有人機互動功能的智慧座艙,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的三大角逐焦點。而在這三點理想顯得較為被動。理想在智慧化、自動駕駛方面的佈局更依賴供應商,投入力度在造車新勢力三巨頭之中最小。

上市破發,理想依然“很缺錢”

在自動駕駛晶片上蔚來、小鵬選擇自主研發,理想則聚焦於軟體層面,自研自動駕駛系統,在晶片上選擇了與第三方合作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與OTA技術密切相關,而根據相關資料,理想在2023年之前,自動駕駛級別將一直維持在L2水平,小鵬、蔚來則將率先邁入L3乃至L4。

至於智慧互動系統,各家皆有所長,可比性並不強。但如何打好這盤棋,李想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實施方案。除了技術層面可能會被卡脖子,理想在供應鏈方面的風險也難以忽視。

據招股書,理想ONE使用了將近兩千個零部件,供應商超過190多家,其中一些供應商是單一來源,而且這種問題短時間還難以解決。

純電動汽車的供應鏈比較複雜,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可能對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智慧汽車將會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終端,當年國產手機殘酷廝殺的一幕,即將在智慧汽車上重演。作為造車新勢力三巨頭,已經齊聚美股的蔚來、小鵬、理想三家車企幾乎在同一時間,紛紛傳出回港上市動態。

目前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已經掛牌港交所後,三巨頭也只待蔚來了,李斌正在趕來的路上。掛牌港交所後的理想目前並不理想,而李想面臨的,必將是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