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沙丘》火了,將好久沒啥動靜的科幻潮,再次掀起了波瀾。真是大好事一樁。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那麼,歡迎來到大公帶你來裝逼vol。6

春季裡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春打六九頭。

第四集的時候你說數字吉利,聊貞子,第五期的時候你說武德充沛,聊戰爭。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現在第六期了,你還能找到諧音梗嗎?

諧音梗扣錢你不知道哈?

嗯------

還記得《星船傘兵》麼?政治科幻驚悚片的典範啊!

這期我們來裝個大的!純裝逼,聊聊除了

電影專業的學生以外基本不可能有普通群眾看過的那些電影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首先拋個命題。然後裝模作樣的開個場,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

科幻片和恐怖片,曾經是一回事!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真的!科幻片曾經是恐怖片底下的一個子分類。

或者說,科幻片就是為了恐怖谷效應而誕生的新片種。

這裡你可能要問,科幻片難道不是科學幻想片的意思嗎?和恐怖電影有什麼搭噶的?它沒有科普科學的含義嗎?

這其實是個普遍存在的誤解。

科幻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是幻想片,有科學元素的幻想片,起碼在電影技術尚未發展的那段時期,科幻片並沒有那麼神秘。

原因很簡單,在電影誕生的初創期,並沒有什麼科學家參與電影的創作,也自然就沒有什麼科普元素和科學素養的撥亂反正,有的只是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

很多人覺得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是法國電影大師喬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記》。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其實並不是,《月球旅行記》上映於1902年,而在五年前的1897年梅里埃就製作了一部叫《小丑與機器人》的影片,豆瓣有這個詞條,但裡面一片空白,僅16人想看,是不是過於曲高和寡了?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據說片長僅1分鐘,但因為有機器人這個“科幻元素”的存在,這應該是有據可查的最早的科幻片。要知道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是1895年12月28號才在一家咖啡館上映的。

當時喬治梅里埃曾經希望購買盧米埃爾的攝影機,但遭到拒絕,於是決定自己幹。

從某種意義上說,喬治·梅里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之父”。盧米埃爾的價值在於他是第一個發明攝影機並拍攝電影的人,當然遠在美國的愛迪生幹了同樣的事情。他們算是電影的硬體之父,同樣也是電影作為一個概念名詞的發明人。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而喬治·梅里埃,他的稱號是

戲劇電影之父

,因為他的一大突出貢獻,就是把許多優秀戲劇搬上了銀幕,並且把戲劇藝術的諸般法則系統地用之於電影。他指導演員們用一種重誇張的動作、手勢,不重表情的表演來扮演無聲片裡的角色,用他喜歡的自然光線構圖。他把攝影機架在舞臺對面的套間裡,然後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戲劇。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綜上,他是電影做為一門藝術的奠基人,在軟體層面是當之無愧的創始人,它一生拍攝了430多部電影,很多都是史上第一,比如史上第一部童話片《灰姑娘》,史上第一部恐怖片也基本肯定是喬治梅里埃的作品,只是網上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惡魔莊園》,有的說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行刑》,好在它們都是梅里埃的作品。史上第一部恐怖片也是第一部特效片,是蒙太奇技術的技術積累階段,梅里埃在拍攝馬路時攝影機卡住了,經過修復後發現拍出來的畫面里路上的馬車忽然就變成了棺材車,於是發明了“停機再拍”技術,實現了同一段膠片上不同構圖的基礎,這與將膠片剪輯粘帖只有一步之遙了。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裡,就有向喬治·梅里埃致敬的鏡頭,讓人唏噓。

順便提一句,蒙太奇作為技術在20年代的蘇聯由愛森斯坦發揚光大。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梅里埃的430部電影中,很多都與科幻和恐怖相關,史上最早的科幻大作《月球旅行記》就是如此。這部電影描述了科學家利用大炮拋射炮彈的原理實現了登月,這一構想來自科幻大家凡爾納的小說,影片對於月球上居住的月球人也有頗為大膽的描寫,聯想到那是1902年,這應該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電影裡出現外星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公小時候,我看到的《月球旅行記》只到這裡就結束了。這麼看這是個恐怖的故事哈。如果你和我一樣看的是後期上色的彩色版,那炮彈射入月球眼睛的鏡頭是相當滲人的,尤其是那鮮血淋漓的眼眶,現在看可能還可以嚇到小孩子。最後6個科學家似乎永遠的留在了那裡。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這是大公的童年陰影之一!可以說在我眼裡,這一部科幻電影就夠恐怖的了。

幸運的是,歷史不是這樣的。根據豆瓣,1993年,一個受損嚴重的彩板複製被私人收藏家捐贈給了巴塞羅那電影資料館,2003年,人們在法國發現了《月球旅行記》的結局,這最終章就講述了6名科學家回到炮彈,返回地球的故事。他們還掉進了大海,順便領略了一下海底世界的風光,似乎是在像凡爾納致敬。經過十餘年的修復,影片於2011年在戛納電影節重映,以紀念喬治梅里埃誕辰150週年,此時距離影片問世已經過去了109年。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炮彈沒有動力,怎麼返回地球?

那是你的思想禁錮了你的創意。

1902年的影片中,他們被炮彈用大炮送上了高高在上的月球,回程就是從月球上把炮彈推下去。因為月球在天上,在高處,只要掉下來就好了。

顯然那個時候並沒有什麼“引力”的說法。

能夠理解這個,你就能理解,為什麼科幻片當時並沒有什麼科普屬性,而完全就是各種奇思妙想。

隨後,科幻片慢慢的開始在恐怖片的大方向猥瑣發育。

因為原版科幻故事就應該是恐怖的。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公認的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其於1818年創作的《弗拉肯斯坦》被認為是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這是個純恐怖的故事,弗拉肯斯坦作為沒有靈魂的屍體被“科學”或者說“另一種巫術”復活。而復活他的到底是瘋狂的科學家,還是邪惡的撒旦朋友巫師,那就看你怎麼理解了。總之在當時的讀者看來,這就是一回事,只是稱謂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這要從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說起。

首先,你要知道在歐洲傳統基督教價值觀里科學和巫術一樣反動。任何反對神與神創價值觀的人都是異端,他們應該被綁在火柱上接受上帝的祝福。這種價值觀有且一直存在到今天,只是手段沒那麼殘忍了,思想卻並沒有什麼進步。不信你可以去交幾個中華田園基督徒的朋友。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我就有,我曾經給他們安利過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因為這部電影其實有那麼點神創世界的意思,其中對於神學的思辨頗有深度,挖掘起來很有樂趣。

但他們因為片頭的大猩猩涉及進化論而拒絕觀看這部電影。

該死的政治正確!

200年了,這類腐朽的思想從來沒有離開過。只不過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科學技術不斷的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從而倒逼社會思潮的進步。這讓那些傳統的教徒們顯得不那麼激進,他們不會向幾百年前那樣燒死布魯諾,並四處獵殺女巫了。但傳統的神學價值觀依然深嵌心中,彷彿打了鉚釘,牢固的不行。

總之,自1931年《弗蘭肯斯坦》電影版問世之後,瘋狂且邪惡的科學家就佔據了科幻電影的主流,從此科幻片開始在在恐怖電影裡作為子類目開始發展。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弗蘭肯斯坦》也被譯做《科學怪人》,你說這個“科學”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但科幻片並不僅僅是展現某項科學技術(比如電)為主旨的電影,它還是有很深刻的思想性的,畢竟在科幻電影誕生以前,文學領域已經發展了快100年了。幻想人類的未來,或藉著未來鞭笞殘酷的現實,都是科幻文學常見的題材。比如古老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威爾斯作品,出版於1895年,影片應該是首次提到了時間旅行的構想,但更重要的是他提到了世界末日,以及人類最終發展的階段。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802701年,人類將分為地上人和地下人,階級社會屬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

時間機器也被搬上了大熒幕,而且因為是02年的電影,特效還不錯,但影片並沒有表現原著的世界末日結局,而是就著地上地下人類的階級矛盾設計了一個狗血的愛情故事。因為對於美國人來說可能世界末日的未來太過於驚悚了一些!

威爾斯的原著中幾千萬年後的未來太陽幾乎要熄滅,地球停止了轉動,到處是一片死寂。在血紅的海岸邊,只有長著長長觸角的巨大物體在蠕動。而在早些時候,人類早已滅絕,世界被巨大螃蟹般和蝴蝶一樣的生物佔據。

這對美國人來說太刺激了。他們心中的世界末日,有且只有一種合法的可能性,就是聖經上記載的那樣。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顯然威爾斯的思想並不是原教旨基督教價值觀的。

之後的《人猿星球》等科幻片顯然是受到了這個最初故事的影響。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或者,是受到了1927年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裡茨朗的《大都會》的影響。

也許後者影響更大些,因為雖然誕生的晚,但思想性上秒殺《時間機器》。

劇情你們也猜到了,和時間機器一樣,一個階級分明的未來世界。但不是《時間機器》那樣類似原始社會的世界,而是科技高度發達的“真未來社會”。

這裡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

表現主義

這和蒙太奇不一樣,這不是一項電影層面的藝術形式。

它要廣闊很多,這裡抄一段百度大家湊合看吧。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現代重要藝術流派之一。20世紀初流行於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為表明自己繪畫有別於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詞。後德國畫家也在章法、技巧、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創新”,逐漸形成了派別。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透過作品著重表現內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物件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為對現實的扭曲和抽象化,這個做法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因此,主題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很少見。從這個定義上來說馬蒂斯·格呂內瓦爾德與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但是一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於20世紀的作品。

看不懂沒關係,我們可以從電影層面來解釋一下。

最佳展現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作是《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年2月26日上映。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這部偉大的曠世之作和《諾斯費拉圖》一樣有名,純恐怖片,但走的還是舊式科幻片關於“瘋狂科學家”的故事架構,看卡里加里博士的稱呼就知道。

因此我認為影片和庫布里克的《發條橙》一樣,屬於在精神領域解構科幻未來時代的佳作。某種程度上應該屬於科幻片。畢竟你也沒法分清電影描繪的到底是未來世界,還是僅僅是一個精神病人的幻想。如果是未來世界,那將是對20年代一戰戰敗國德國現實社會的拷問,如果是精神病人的臆想,就可以解釋成深入精神病人心靈深處的研究,看你選哪個方向,這電影的思想性就是這麼複雜。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影片的兩個角度都可以做為方向去研究表現主義,一個是劇情結構,另一個就是佈景構圖,片中每一個場景都是按照表現主義在繪畫領域的研究成果展現的,扭曲的比例和演員的化妝恐怖感十足。去看一遍你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其實原劇本並沒有關於精神病的內容,那些扭曲變形的佈景,面目猙獰的化妝,所展示的僅僅是卡里加里博士的一起普通謀殺案。但劇本交到了弗裡茨朗手裡後,大師覺得這個故事太恐怖了,於是加上了新的開頭結尾,就這樣給電影富裕了精神層面的內涵。

實話講,更恐怖了。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近100年後小李子的《禁閉島》很難說有沒有借鑑過這部電影。如果你去找來《卡里加里的小屋》觀看,就能發現彈幕裡都是《禁閉島》。

弗裡茨朗並沒有指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他提攜了新人導演羅伯特·維內來負責這個專案。

七年後,他帶來了科幻歷史上的經典《大都會》。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現在你能聽到的時髦名詞,什麼賽博朋克啊,蒸汽朋克啊,行屍走肉啊,烏合之眾啊,階級鬥爭啊,都能在《大都會》裡找到源頭,後世數不勝數的電影元素都源自這部經典之作。這部電影粗剪版有三個半小時,但並不顯得冗長,開頭的鏡頭幾乎能在任何一本電影教科書上找到,從機器強而有力的高速運轉,到蒸汽自黑色的煙囪裡呼嘯,然後是工人們換班的場景,行屍走肉版的移動和完美的鏡頭構圖蘊含著極有深度的思想性。

而他的背後,就是無產階級左派鬥爭風起雲湧的二三十年代。高速工業化已經帶來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天罰---大蕭條。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這是一部純粹的科幻片,也是一部關於未來社會的殘酷史詩。如果你真的用心去研究了這個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賽博朋克“未來社會”,你會和我一樣後背發涼的。

這才是恐怖片的最大成,不是一驚一乍的嚇唬人,而是會讓你後怕!

有關《大都會》的解析應該足夠出一本電影教科書,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做為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最後一部作品,影片對於未來社會的宏大敘事和宏偉設計打動了不少德國高層,當然也包括那位奧地利畫家,他真情的邀請弗裡茨朗為納粹德國政府拍攝宣傳電影,此事也受到了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的鼎力支援。嚇得弗裡茨朗連夜提桶跑路。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傳說導演的母親是猶太人。

最後他們找了雷妮瑞芬斯塔爾!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那科學家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好人的呢?

總體來說是在二戰後,美蘇爭霸帶來了兩個副作用,一個是有了具體的敵人,雙方進行了各種層面的競爭,冷戰就是除擦槍走火以外的任何地方進行戰鬥的意思,其中對於核彈和導彈的相互競爭最為激烈,也因此促成了太空競賽的發展。加之核武器因為核威懾理論成為護國基石,因爭霸需要對各種科學領域的加大投資,科學家在人民心目中變得不那麼面目可憎了。

但更多原因還是因為有了具體的敵人,使得人民轉移了矛盾。

這種現象其實在二戰前就有了,二戰只是放大了矛盾轉移效應。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畢竟總要有一個更大更邪惡的東西來取代邪惡瘋狂的科學家,來繼承人民的怨恨。

猜到是什麼了嗎?

還記得《星船傘兵》麼?

對,是怪獸。絕對沒有一點點道德底線的玩意,非我族類。

不是斯皮爾伯格那部《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是哈里霍伊特於1925年指導的《失落的世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怪獸電影,客觀上吸引了一部分瘋狂科學家身上的火力。以及後面的《金剛》裡展現的骷髏島,怪獸片的興起一方面在於定格動畫產業的成熟,另一方面客觀上讓科學家重新站在了人類這邊,與滅絕人類的怪獸作戰。總的來說挽回了一點顏面。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當然科學家徹底變成褒義那還要等到二戰後,畢竟,在政治正確的價值觀裡,階級敵人,才是最邪惡的存在啊!

今兒個聊的電影全部逼格滿滿,屬於普通人這輩子都不可能看到的教科書級的作品。

看過《沙丘》,聊聊普通人難得一看的教科書級“科幻恐怖片”

完美的合流了恐怖片與科幻片兩個類別,希望能給你泡妞的過程提供足夠的談資。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