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張磊總結數十年的投資感悟:人生的成敗在於格局

與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創業者們交流,是我非常激動的時刻,他們對科技創新、產業進化有著近乎本能的、天然的知覺和渴望。

創業意味著永遠在路上,而且有的時候,創業者是非常孤獨的,因此在價值投資過程中,選擇好的創業者,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認為,凡盛衰,在格局。

格局大,則雖遠亦至;格局小,則雖近亦阻。想幹大事、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企業家是最佳合作伙伴,“格局觀”就是我們與企業的接頭暗號。

我們對創業者、企業家偉大格局觀的定義包含四個方面:

第一,擁有長期主義理念,能夠在不確定性中謀求長遠;

第二,擁有對行業的深刻洞察力,在持續創新中尋找關鍵趨勢;

第三,擁有專注的執行力,運用匠心把事情做到極致;

第四,擁有超強的同理心,能協調更多資源,使想法成為現實。

將“擁有長期主義理念”放在第一位,源自我所堅持的投資標準——做時間的朋友。

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時沒有經營資本、行業資料、管理經驗或者精英員工,任何創業都不可能一夜成功。

但如果堅持不看短期利潤,甚至不看短期收入,不把掙錢當作唯一重要的事,而把價值觀放在利潤的前面,堅信價值觀是這個企業真正核心的東西,那麼利潤將只是做正確的事情後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

這是一種非博弈性的企業家精神,越是這樣的創業者,反而越能夠專注於做長期創造價值的事。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理解包含三個層次。

一、堅持初心

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第一層理解是堅持初心。

我們會考量,這個創業者做事情是為了短期目標,還是從自己的初心出發,去完成崇高的使命和夙願。這個初心有多強大?

每位創業者在率領企業尋找前進方向的過程中,唯一已知的東西就是眼前充滿未知。

優秀的創業者能夠不被眼前的迷茫所困惑,他的內心是篤定的,他所看到的長期是未來10年、20年,甚至橫跨或超越自己的生命。

在接納新事物和迎接挑戰時,他們既享受當下,又置身於創造未來的程序中,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包容。

堅持初心就是關注自身使命和責任,在短期利潤和長期價值之間,做出符合企業價值觀的選擇。

比如美團創始人王興,他是一個永遠充滿好奇心和愛思考的人,喜歡讀書,愛問問題,學習能力極強,他的初心是“網際網路改變世界”。

2003年,在美國讀博士的王興,感受到社交網站的興起,毅然決然地放棄學業,回國創業。

不像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克、史蒂夫·喬布斯輟學創業時基本有了成熟的創業思路、靠譜的創業班底,或者至少能找到車庫作為辦公場地。

王興憑著一顆初心就開啟了創業歷程。

此後,王興先後創辦校內網,之後又創辦美團網,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不斷深耕。

往往初心有多大,創業的藍圖可能就有多大,正是這種樸素的想法,讓美團可以不關注“邊界”,只關注“核心”,即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網際網路、科技有沒有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再比如恆瑞醫藥前董事長孫飄揚,也十分令人感動。

這位被戲稱為“藥神”的企業家,早年是藥廠的一名技術員。

有專業背景的他,在很早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你沒有技術,你的命運就在別人手裡。我們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

藥廠若不改變技術層次低、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是沒有出路的。

在他的理解中,仿製藥能夠讓一家藥廠活得很好,因為仿製藥價格低廉,有很好的銷路,但創新藥才是保證一家藥廠真正立足於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此後,恆瑞醫藥相繼在海內外成立研發中心和臨床醫學部,構建了藥物靶標和分子篩選、生物標誌和轉化醫學等創新平臺,不斷增加科研投入,打贏一場又一場攻堅戰。

現在回看,10多年來,孫飄揚始終保有創業之初的那份“精神頭”,始終不渝地研發新藥,做長遠打算。

二、保持進化

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第二層理解是要保持進化。

機會主義者往往重視一時的成功,會給由運氣或偶然因素造成的機遇賦予很大的權重,結果影響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

而長期主義者能夠意識到,現有的優勢都是可以被顛覆的,技術創新也都是有周期的。

因此,長期主義者要做的就是不斷地設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每天所做的工作是在增加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消耗核心競爭力”,且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

傑夫·貝佐斯在創辦亞馬遜時,選擇從網上書店這個很垂直的細分領域切入。

亞馬遜做書店之前,美國最大的書店是發跡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巴諾書店(Barnes&Noble)。

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巴諾書店在全美大規模擴張,10年間新開出400多家“超級書店”,最多的時候有超過1000家實體店、4萬餘名員工。在亞馬遜創辦初期,貝佐斯和員工需要把書打包,然後自己送到郵局寄送。

在把實體書店顛覆之後,貝佐斯遠沒有滿足,因為亞馬遜似乎還不足以站穩腳跟。

所以,亞馬遜不斷進化,從進軍零售業,到成為全球最大的雲服務提供商,再到智慧家居、影片流媒體領域,其商業版圖沒有邊界。

而支撐這些的,自然是貝佐斯的長期主義理念。在他的所有信念中,“消費者為中心”是長期的選擇,也是一種精神力。

所以,他可以放棄企業的短期利潤,堅持追求極致的消費者體驗,保持“Day 1”的精神,把企業資源配置到持續創新的佈局中,讓資產價值和商業模式不斷更新迭代。

因此,亞馬遜難以被複制,因為它仍在不斷生長。

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對保持進化也有獨特的理解,那就是“延遲滿足”。

別人喜歡除錯產品,他喜歡除錯自己,把自己的狀態調節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追求極致的理性和冷靜,在此基礎上為了長遠的戰略目標強迫自己學習許多不願意做的事情。

我經常說,懂得“延遲滿足”道理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他還能不斷進化。

這種進化狀態,是先把最終的目標推得很遠,去想最終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再反過來要求自己,不斷訓練和進步。

所以,當張一鳴在除錯自己的同時,又把公司當作產品一樣除錯時(Develop a Companyas a Product),我們無法想象這家公司的邊界。

長期主義者在保持進化時,往往不會刻意關注競爭對手在做什麼。

一旦盯著競爭對手,不僅每天會感到焦慮,而且會越來越像你的競爭對手,只會同質化,而難以超越它。

如果把眼光侷限在未來三五年,或盯在具體的某個業務上,你身邊的許多人都是競爭對手;但如果著眼長遠,不斷進化,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長遠的打算。

所以,保持進化最大的價值在於競爭對手會消失,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

三、沒有“終局”

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第三層理解是“終局遊戲”的概念。

商業世界的“終局遊戲”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持續開始的起點,是一場“有無數終局的遊戲”。

換句話說,商業史從來沒有真正的終局,只有以終為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從創業早期的高速增長到爬坡過程中的攻堅克難,其實這些都還只是過程。

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會去推想行業發展到某個階段,市場競爭趨於穩定的時候,哪些資源是無法擴張的,哪些資源具有獨佔性或稀缺性,再去想怎麼超越這些障礙,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換句話說,在打“預選賽”的時候,既要想到階段性的“總決賽”,又要想到更長遠的未來,按照“永遠爭奪冠軍”的決心排兵佈陣,步步為營。

這樣思考的話,就有可能始終參與這場無限遊戲,而不會被淘汰出局。

當你的競爭對手還在疲於奔命地思考第二天賽況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了決戰的時刻;當你的競爭對手以為決戰到了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了更長遠的競爭狀態,這體現了不同的格局。

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對“終局遊戲”有自己的理解。

在影片服務領域,要培養使用者的收視黏性就要苦練基本功,這個基本功非常燒錢,而且會不斷吞噬創業者的意志和投資人的信心。

但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決定了把燒錢換來的東西看作資本(Asset)還是費用(Cost),是否相信它在未來能夠產生價值。

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說:“當時我們花了8000萬元買一個劇,最後只掙了1000萬元。但再想想,買下這個劇也許可以幫我們節約後面的2億元、3億元。”

“終局遊戲”意味著把戰略著眼點放在“後面”,思考商業模式的無限終局,超前地創造服務或產品的新正規化。

再比如愛爾眼科的創始人陳邦,這位因“紅綠色盲”而被軍校退回的老兵,投身商海幾經沉浮,無意間與眼科診療結緣。在愛爾眼科的發展歷程中,看得遠成為戰略佈局的關鍵。

如何在中國的醫療市場中,找到獨立、可持續的民營專科醫院發展路徑?

陳邦透過實踐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其一是探索分級連鎖模式,而這也順應了“醫改”推行的分級診療大趨勢,透過把內部的資源打通,將最好的科研成果、最好的醫療服務主動貼近患者,讓診療服務的重心下沉,創造本地就醫的便捷性;

其二是超前的、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透過“合夥人計劃”,激勵和充實人才隊伍,讓醫生的成長領先於企業的發展。

這些戰略構想的出發點是不斷地醞釀和準備,一旦企業有了內生的動力,就能夠不斷拓展規模,尋求新的市場、新的格局,始終圍繞下一場“比賽”來儲備力量。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邁克爾·莫布森(Michael Mauboussin)在《實力、運氣與成功》(The Success Equation)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凡涉及一定運氣的事情,只有在長期看,好過程才會有好結果。”

運氣總是飄忽不定的,擁有長期主義理念的創業者,本質上是具有長線思維的戰略家。

他們往往選擇默默耕耘,不去向外界證明什麼,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情做得久了,就成了他的核心能力。

他們會重新定義因果論,重視客戶的價值主張是因,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因,完善組織運轉效率也是因,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很好的結果。

因果輪迴,平衡調和之後來看,很多事情短期看是成本,長期看卻是收益。

擁有長期主義理念,把信念和持續創造價值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這是非常值得欽佩的偉大格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