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央行數研所與信通院 2項區塊鏈測評標準成功立項

標準,是大多數人的共識。隨著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迅速發展,投身於區塊鏈產業的企業越來越多,圍繞區塊鏈技術、應用等領域的相關標準,也越來越被討論和重視。

近日獲悉,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簡稱ITU-T SG16)於2021年4月19日至2021年4月30日召開全體會議。在本次大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合作,針對區塊鏈平臺的功能和效能測評的痛點,在SG16分散式賬本工作組Q22成功立項2項區塊鏈測評標準。

據瞭解,2項區塊鏈測評標準分別為:

分散式賬本技術平臺功能測評方法〔Function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 platforms〕

分散式賬本技術平臺效能測評方法〔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 platforms〕

一、填補區塊鏈測試方法國際標準空白

目前,關於區塊鏈功能與效能測試方法及測試流程的國際標準尚處於空白階段。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攜手合作,對區塊鏈的功能與效能測試方法進行規範。上述兩項標準將作為現有國際標準ITU-T F。751系列標準的補充,以測試方法為抓手,明確從業者如何公平公正地驗證區塊鏈平臺是否滿足ITU-T F。751系列標準中規定的相關測評指標。

上述兩項標準作為國際上首批聚焦於區塊鏈測試方法的標準,填補了區塊鏈國際標準在測試方法方面的空白,並將與2020年8月釋出的ITU F。751系列標準一道,進一步完善區塊鏈國際標準體系,提升我國在區塊鏈國際標準方面的貢獻度,促進國內區塊鏈技術和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點選影片檢視,讓你秒懂)

二、標準制定有序推進,區塊鏈國標未來可期

從整體趨勢上看,我國區塊鏈標準制定按照團體標準、省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再到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這一自下而上的初步制定過程,又遵循從上而下的協調修改過程。

從制定層面看,從下而上的過程是符合我國現狀的審慎安排。從團體標準到國家標準,影響範圍更大、適用範圍更廣,這就要求國家標準的制定需要吸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等在制定、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這一過程涉及到產業共識、技術共識的形成,由團體共識推廣至地方共識、行業共識,最終形成全國範圍內從業者和政府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這一過程也涉及到標準的擇優選擇,根據不同團體、不同地方的標準實踐,選擇被證明更具有可行性、更利於產業整體發展的標準推廣至全國範圍,最終形成統一的“中國經驗”推廣至國際組織。

從協調層面看,從上而下的過程符合標準執行的邏輯。在國家標準制定結束後,給出適用於全國範圍最基本的規則,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需要基於國家標準提供有益補充,團體標準則在特定群體範圍內進行約束,各級標準在協調滿足上一級標準的要求下,根據自身範圍進行再細化,補充不同層次中標準的缺漏,促進技術嚮應用成果快速轉換。

自2019年“1024”會議明確提出“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之後,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進度都有了快速推進(如下表1-1所示),目前,區塊鏈國家標準已經提上日程、正在加緊制定,相信在未來一兩年內,區塊鏈技術體系和智慧合約將擁有統一的國家規範,區塊鏈行業能夠進入有序發展期。

表1-1:“1024”會議後區塊鏈標準釋出情況

央行數研所與信通院 2項區塊鏈測評標準成功立項

中國區塊鏈行業標準制定已有:

●《區塊鏈 跨鏈實施指南》

●《區塊鏈 存證應用指南》

●《區塊鏈 隱私保護規範》

●《區塊鏈 參考架構》

●《區塊鏈 資料格式規範》

●《區塊鏈 隱私計算服務指南》

●《區塊鏈 智慧合約實施規範》

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