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真正驅動你成長的是痛苦

痛苦,是人生自由的一劑良藥

探索人生哲學 | 追求自我成長

『自言稚語』

這篇文章來自於過去文字的整理

值得你再次閱讀

作者:WindyLiu

作者簡介

最近和一個朋友見面,過去她經歷了一場感情風波,曾經的痛苦自憐,如今能明顯感覺到已經消散了許多。

我問她,如果你有選擇權,你是寧願這場變故依舊發生,還是希望它不曾出現?

她給我的答案是,依然希望它發生,因為儘管那時候非常痛苦,但是,她更喜歡現在有所成長的自己。

人生中的痛苦,無非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

有些人會把痛苦當作生活中的災難,寧願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但也有一些人,把痛苦視為一份包裝醜陋的禮物,敢於藉此獲得新的生機。

1

追求自由,意味著挑戰痛苦

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追求的都是一勞永逸,期望儘快抵達一個自在快樂,沒有任何痛苦的終點,就像很多宗教裡的信徒,一生渴求的都是踏入無憂無慮的天堂。

這種沒有痛苦,安全舒適的體驗,其實每個人都曾經歷過。

那時候,你還是一個在母親肚子裡的胎兒,蜷縮在子宮裡,被海水般的液體包裹著,周圍黑暗,寂靜,你很放鬆,也很舒適,你不需要有任何認知,也不需要有任何行動,那裡沒有寒冷,也沒有飢餓,對你而言這是一個沒有威脅,非常安全的地方。

在那樣一個沒有絲毫痛苦的地方,我們感覺到的是「自在」,可是,「自在」卻並不等於「自由」——

你把自己依附於母體,不需要感知冷暖,不需要思考未來,更不需要做出選擇,這同時也意味著你必須限制於這個確定而狹小的空間,身體不自由,心靈也不自由。

而當我們出生,降臨到這個世界,不適感隨之而來,我們呱呱大哭,我們開始有了認知,聽到了不同的聲音,看到了斑駁的光影,感受到了現實世界的冷暖。曾經安全的舒適區蕩然無存,恐懼襲來,痛苦突然就成了一件很確定的事情。

然後,隨著漸漸長大,我們會面臨升學的壓力,面臨同齡人的競爭,要在這個社會找一個立足點,不適感,或者說痛苦,也漸漸變成了這個真實世界裡的一種必然。

就像電影《駭客帝國》中,當主角尼奧被人類反抗組織的船長墨菲斯從虛假的世界中喚醒,來到了真實的世界之後,他就開始了對抗黑暗組織的征程。

這個過程當然不會像在虛假世界裡那樣安穩,確定,一切井然有序,但是尼奧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個痛苦的過程,因為在虛假世界裡的舒適,是一種假象,看起來安全,其實身體卻被囚禁在一個箱體中。

他不希望被控制,他希望所有事情都由自己來做,自己判斷,自己決策,自己做出選擇,並且自己來承擔這個選擇的後果,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無知即極樂,認知即痛苦,追求人生的自由,往往也意味著挑戰痛苦。

因為思考會帶來痛苦,所以大部分人可以為了不思考可以去做任何事情;因為成長會帶來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現實變成了成人國裡的巨嬰。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選擇——

迴避暫時的痛苦,一時自在地活在「舒適區」,或是追求自由,勇敢地踏入「認知區」。

2

痛苦,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美劇《西部世界》,講述的是機器人覺醒的故事。

在這部美劇中,『西部世界』是一座巨型高科技主題樂園,裡面有很多高度模擬的機器人接待員,用以滿足人類遊客在現實世界中無法體驗到的慾望和刺激。

這些機器人接待員和真人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也會有思維和情感,只是不像真實人類那樣被大腦控制,他們的所有行為都是被程式碼所控制,每天重複地過著程式碼設定好的生活,而所有記憶也會在當天夜幕降臨之際被清除。

每天對他們來說似乎都是新的一天,可是他們沒有自由,更沒有自由意志。

其中有一個叫梅芙的機器人接待員,因為程式碼程式出現偏離設定路徑的執行,所以她開始有了一些非常痛苦的記憶,這些痛苦的記憶讓她不斷地去發掘真相,追尋自由,試圖離開這個殘酷的西部世界。

而一手打造整個『西部世界』的福特先生也認為,

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

,他其實期待著機器人的覺醒。

在《原則》這本書中,瑞·達里奧說:

我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體會痛苦的時刻,我不會感覺喪氣或透不過氣來,而是把痛苦視為大自然的提醒,告訴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去學習。

而體驗痛苦,然後探索大自然希望透過痛苦給我什麼教益,開始成為我的一項遊戲。這項遊戲我做得越多越擅長,也就越不會對這些情況感到痛苦,同時思考,總結原則,利用原則獲得回報的過程也變得越來越有收穫。

我學會喜愛自己的痛苦,我想這是一種健康的視角,就像學會喜愛鍛鍊身體一樣。

就像我在跟別人探討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擁護,一旦被否認,就會感到痛苦。

這時候,我沒有接納痛苦,而是在抗拒事實,這隻會讓我深陷自責卻沒有任何進步。

而當我轉換一個新的視角,把體驗痛苦當做一次提升自己認知的機會的時候,我就可以超越痛苦,有意識地學習和分析別人更好的思維方式,進而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那麼下一次,我就可以不再受到類似痛苦的困擾了。

痛苦,是覺醒的開始,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3

真正驅動你變強的,是痛苦

痛苦可以給我們帶來成長的機會,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必須時刻活在痛苦中,更不是說我們要主動給自己製造痛苦。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秉承一種直面痛苦的勇氣,敢於放棄暫時的舒適。

之前跟朋友吃飯的時候,他很疑惑地問:“思考,努力,提升認知,這些都會讓人不舒服,感受到痛苦。人生苦短,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做一個追求舒適人呢?這種很佛系的選擇就不對嗎?”

所有人的選擇都來自於他自身的價值觀,無所謂對錯。

但是,這種不願意思考,不願意努力,看起來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佛系活法』,往往適得其反。

吳伯凡老師曾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日本有一種“窮忙族”,他們不願意上學上班,也不願意追求世俗的浮華,可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些“窮忙族”卻要每天花很長時間遊蕩在地鐵裡撿垃圾,或是去救濟站領取一點物資生活。

這樣的生活舒適嗎?

就算你當下生活沒有負擔,在一個公司裡做著一份安逸的工作,也沒有過高的生活要求,可是,這個世界是在不斷變化,高速發展。你的工作隨時可能被別人取代,你能負擔的平凡生活,也許某一天就會因為物價的上漲而變得遙不可及。

你所謂的舒適,因為外界的變化,顯得脆弱不堪,隨時可能被打破。

也許你還會狡辯說,那我可以不斷地降低自己的要求,以獲得那種舒適感。

可是,這種以降低自我要求換來的舒適,只會變得越來越不舒適。

就像一間混亂不堪的房間,你為了避免打掃房間的不適感和痛苦感,所以選擇降低自己對房間整潔的要求,結果房間就會變得越來越亂,而你又進而降低自己的要求,這樣就會變成一個惡性迴圈,你最後獲得的不是舒適感,而是陷入一種持續的將就中。

你在舒適上的懶惰,往往要付出一些代價。

其實,就算你已經財務自由,能夠過上一種人人稱羨的舒適生活,但是這時候處於『舒適區』的你,也未必能獲得持續的快樂。

快樂是有高下之分的,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呈現金字塔結構,底層的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再往上是愛和歸屬感需求,最頂端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每一種需求的滿足,人類都能從中獲得快樂,但是需求層次越高,快樂的持久度和愉悅度也會越高。

你認為獲得了很好的物質滿足,尋求到了一種舒適的生活,算是一種快樂,但這只是一種消極的快樂,而這種快樂是很短暫的,體驗多了就會膩,往往並不具有持續性。

而你在直面痛苦,戰勝痛苦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更暢快淋漓的快樂,因為你滿足了自己更高層次的需求。

就像一些健身愛好者,鍛鍊身體的過程並不舒適,反而會感覺到痛苦,但是一旦他成功挑戰了自己的極限,就會獲得積極的更大的快樂,這不僅讓他的健身更有成效,並且能夠持續激勵他行動,這就形成了一個正面迴圈。

直面痛苦,超越痛苦,往往也是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個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從痛苦中汲取能量,不斷鞏固自身的反脆弱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4

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

你願意承受什麼樣的痛苦?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感覺很美好。

每個人都希望過上無憂無慮,輕鬆幸福的生活——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看起來完美無缺,能夠賺大把的錢,受到眾人的認可和尊重,總的感覺就像童話裡那些最美好的結局。

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而這樣想也是最最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問你:“在你的人生裡,你想要什麼?”,而你卻說:“我想要幸福,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和一份喜歡的工作。”

如果那就是你的答案,恕我直言,它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它是每個人的標準答案,卻不會對你接下來的人生有任何啟示作用。

而一個更有趣的問題——

“你一生想要承受什麼樣的痛苦?您願意為什麼奮鬥?”

也許你過去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它才是決定我們如何過完一生的最重要的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份出色的工作,都希望自己能財務自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996的公司裡早出晚歸,在無休止的出差裡奔波勞作,在安靜孤獨的夜晚默默碼字,以及在創業艱難的時候咬牙挺下去。

人們希望沒有風險,沒有犧牲,不需要任何積累就能夠輕鬆地把成功和財富收入囊中。

每個人都希望有和諧良好的關係,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經歷艱難的交談,尷尬的沉默,不愉快的情緒衝突和情感傷痛來達成美好的關係。

我們總是希望和顏悅色,希望沒有衝突沒有痛苦,不用做出任何讓人糾結的改變就可以和他人建立一段穩定和諧的關係,但這注定是易碎的幻想。

因為幸福是需要奮鬥,而努力奮鬥本身就自帶痛苦的屬性。

你想要一個健康的體魄,想要一個自信的身材,除非你願意去體驗在健身房裡嘶聲力竭的痛苦和壓力,除非你願意合理飲食,每餐只吃八分飽,忍受飢餓的感受,否則你很難鍛煉出肌肉。

你想要創業成功,在財務上獲得自由,除非你敢於承擔風險,敢於和不確定性交手,除非你願意在失敗之後總結反思,願意付出時間瘋狂工作,否則你不會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你想要理想的伴侶,理想的朋友,除非你願意不計回報地付出,願意主動關心對方的情緒變化,除非你願意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依然想要溝通,願意在發生變故的時候依然初心不變,否則你不會獲得一份真摯的感情。

決定你成功的因素不是“您想享受什麼”,而是“你願意承受什麼樣的痛苦”

而最終,你選擇受什麼樣的痛苦,願意為什麼奮鬥,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會真正讓你通往某種自由的大門。

最後的話

心理學家梅蘭妮·克萊曾說:

人類的經驗不可避免地充斥著焦慮,痛苦,喪失和毀滅,人類必須學會面對生與死的極端。

生活是在尋找忍受衝突的辦法,生活不是為了涅槃。

世界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明白,痛苦的感受在所難免。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必然會有不同的煩惱和痛苦。

當你是一個職員的時候,你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候按時完成任務是你的痛點;而當你升職成為一個經理的時候,因為認知和能力的提升,完成任務已經不構成你的痛點了,但是,如何處理與下屬的關係又會成為你的而一個新的痛點。

其實,當下的痛苦,是很難以當下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去解決的。

而如果你把痛苦當作一個覺醒的機會,開始成長了,進步了,認知和能力得到提升了,當你已經跳到了一個更高的維度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原來的痛苦已經消失了,而生活正等著你面對新的問題。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往往都是獨立而統一的,就像自律之於自由,單純之於成熟,還有痛苦之於幸福。

梁寧曾說,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們還有一個比快樂更重要的天分——痛苦。巨大的痛苦,讓他們無法停下來,當他不再痛苦的時候,也許他超越了,也許他就此平庸了。

所有的痛苦都有意義,我們要做的,只是拆開醜陋的包裝,發現裡面暗藏的禮物。

作者:WindyLiu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