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前幾天看了一個影片,是兩個人的對話,邀請他們參加對話的這個節目,就叫《對話》。

時間,是7年前,也就是2014年。

這兩個人大名鼎鼎,一個是聯想集團的掌門人楊元慶,一個是特斯拉和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

2014年之時,這兩個人和他們身後的企業,是怎樣的光景?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彼時的聯想集團,剛剛完成了對摩托羅拉的收購,準備在智慧手機領域大展拳腳。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成功收購和消化了IBM的筆記本業務,成為全球市場的老大,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說那個時候的聯想,是中國企業成功的典範,一點也不為過。

它的創始人柳傳志,在“對話”之前的幾個月入選了“100位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勳企業家”,是中國企業界教父級的人物。作為柳親自指定的接班人,楊元慶彼時風頭正勁,從2013年起,連續三年入選《巴倫週刊》評選的全球最佳CEO之列。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那時的特斯拉,和聯想相比差距不小。

這家公司雖然成立於2003年,但多年以來一直不溫不火,研發投入大,銷量卻很少,與聯想400億美元上下的年營收相去甚遠。

事實上,直到201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才首次盈利。此後它的股價在一個月內暴漲了80%,興奮的馬斯克5月9日親自下場,發文感謝客戶和投資人:

“只想對客戶和投資人說聲謝謝,你們給了特斯拉一個穿越漫漫長夜的機會,沒有你們我們走不到今天;”

巧合的是,暴漲之後,特斯拉的市值達到100億美元,與那時的聯想大致相當。

這或許是《對話》邀請楊元慶與初次來到中國的馬斯克對話的原因?

不過,金牌銷售出身的楊元慶,估計沒怎麼看上有點極客味道的馬斯克,整場對話居高臨下的味道很濃。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在節目中,馬斯克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所謂的“營銷”,因為它就像是騙人買不好的東西一樣。

這話估計讓楊元慶相當不爽,要知道,聯想的發展策略,是“貿工技”。“貿易”排在第一位,可見他們有多重視營銷。就連楊元慶自己,最初的崛起,也是因為在主導聯想CAD部門銷售時表現卓越。

他曾經親自帶領隊伍,在中關村推銷惠普繪圖儀,吸引代理商加盟。

馬斯克貶低營銷,算是觸碰到楊元慶的逆鱗了。

在其後的對話中,楊對馬斯克和特斯拉表現得相當不屑。除了反擊馬斯克的“不敬”,可能還有點認為這傢伙不懂銷售,註定成不了事的鄙視在裡面。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當時主持人稱讚說,賈斯丁、萊昂納多這些明星大腕,自己掏錢買馬斯克的車,還幫著他吆喝,馬斯克的“粉絲經濟”玩得太溜了。

然後問楊元慶:

”你羨慕他的這種做法嗎?”

楊元慶不屑地迴應說:

“你知道他現在有多少客戶?我又有多少客戶嗎?”

馬斯克謙卑地表示,特斯拉目前客戶還不多,大約只有3萬左右。

楊元慶霸氣側漏,宣稱聯想在上一個財政年度,銷售了1。15億臺裝置。每1秒鐘,就能賣出5臺裝置。

全場掌聲雷動,那次對話,似乎以楊元慶的完勝收場。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7年之後的今天,特斯拉的市值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大約是聯想的81倍,二者已經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而楊元慶和馬斯克在全世界的風評,也是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回過頭來看,當年的那場對話,其實已經為兩個企業的今天,埋下了伏筆。

楊元慶當初的觀點,至少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楊對“粉絲經濟”的理解,仍然是傳統的思維模式。

“粉絲經濟”本質上並不是營銷的結果,而是極致的使用者體驗帶來的可能性,在世界範圍內,蘋果和小米,都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典範。

雷軍當年的一句“為發燒而生”,將小米的智慧手機帶到了國內第一的位置;而蘋果的粉絲,也早已遍佈全球。

楊元慶和聯想捨本逐末,以營銷的手段構建粉絲生態圈,結果自然是南轅北轍。

特斯拉向左,聯想向右:7年之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到底聊了啥?

第二,聯想以貿易為先的戰略,在今天的高科技領域,已經玩不轉了。

一直以來,我都比較贊同馬雲的一句話,大意是說你的目標不能是賺錢,只要專注於解決人們的問題,賺錢就是順帶的事情。

馬斯克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是改變世界。所以他追求卓越,追求技術上的推陳出新和極致的產品力。所以今天,特斯拉幾乎成了智慧汽車的代名詞。

聯想和楊元慶的目標是賣東西,技術是輔助性。所以即便聯想筆記本市佔率全球第一,卻沒有掌握哪怕一樣核心科技。而當今天下,那些卓越的企業,幾乎都是技術驅動的。

事實上,這幾年大家愛拿聯想和華為作比,不管個人愛憎如何,也不得不承認,目前走得更好的,是“技工貿”的華為,而不是“貿工技”的聯想。

領導者格局和眼界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企業發展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