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以讀書成名、科舉發達而遠近皆知的蜀口村,令人傾慕。而我更喜歡它四面環水、獨立江心、碧波長流、樹木蔥蘢、鳥語花香、風景秀美的生態環境。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蜀口村地處吉安市泰和縣城西南面的馬市鎮,距縣城8公里,作為江西省內獨一無二的人文島嶼風景區,這裡被贛江、蜀水緊緊懷抱,被譽為“千里贛江第一島”。這裡的蜀口村,是一個是讀書成名的古村,2016年,該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2021年9月初,我們在走訪觀光吉安縣唐賢坊古村後,驅車來到泰和縣城馬市鎮蜀口村繼續採風探訪,兩村相距約20公里,開車前往,繞過井岡山機場東部邊沿,跨越一座橋樑,不一會時間,就到了蜀口村核心地區的崇德堂。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崇德堂坐北朝南,在蜀口村的最前端。其規模宏偉壯觀,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築特色的古祠堂。祠前樹木掩映,緊靠河岸,隔一花格照壁圍牆,築成一米多高的長方形平臺,約有三四十平方米大小,當地村民稱為探花解元進士臺,似可作為小戲臺祀神娛眾。臺的東西兩側各有兩道拱門,以便族眾出入,臺下以鵝卵石鋪成平整的院落,面積比平臺稍大。院落北邊,跨上紅石臺階,就是祠堂的前廊。我們沒有急於走進祠堂瞻仰,先被臺上兩邊的四塊旗杆石所吸引,東邊樹立的兩塊大書“探花”二字,西邊的兩塊大書“解元”二字。探花是表彰歐陽衢,他在明世宗嘉靖丙戌(1526年)中進士,為第三名探花,被任為翰林侍講。解元是表彰歐陽雲,他在明孝宗弘治戊午(1498年)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次年,即己未(1499年) 中進士,官至浙江監察御史。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崇德堂高大寬敞,一連三進.在正堂中懸掛著許多頌揚科舉進士、尚書、督撫的牌匾,如“二十一進士”、“父子進士”、“五經科第”、“兄弟尚書”、”三世憲臺”、“奕世翰林”、“鳴陽三鳳”、“朝天八龍”等。祠堂兩壁還張貼許多說明解釋題匾的文字,真是琳琅滿目,看得眼花繚亂。尚書相當現在的部長,憲臺相當現在的省長,翰林是古代皇家的研究員,“三鳳”、“八龍”都是歌頌的形容詞……村中的一位老者告訴我們:崇德堂建於明成祖永樂九年( 1411年),開基者歐陽德祖公在南宋高宗建炎(1127—1130年)年間,由萬安縣常溪村遷至蜀口洲建村,建立崇德堂就是紀念他和崇祀祖德的意思。我想“崇德”,還有希望子孫後代崇尚道德,成為道德君子,所以這個村子進士多、大官多,貢獻多。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順著村民指引,我們隨後又去觀光了崇德堂右側的另一座古祠堂——復亨堂。復亨堂(俗稱“進士書院”),建於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堂名乃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禮部尚書歐陽德的恩師明代理學家王守仁(陽明)所命,並由其親手書寫,祠堂為祭祀第八世祖孚先公所建。祠堂大門上高懸“三世憲臺”“兄弟尚書”“父子進士”三塊牌匾。堂內高掛著王陽明先生的真跡“復亨堂”。祠堂又名“書屋”,是古代進士們讀書的地方,設有“讀書樓”“進士鼓”。每年春秋兩季,組織全族讀書人匯聚書屋,舉行“文會”,命題作文。堂內有詩曰“正嘉以來三百載,登庭懷訓禮與詩。盛德大業規模遠,三複堂前意俱遲。”“半壁金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朝歸”、充分表述了復亨堂詩禮之厚、蜀江人文之盛。堂內雕樑畫棟,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建築研究價值。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歐陽德(1496—1554年) ,號南野,江西省泰和縣蜀口村人,是明朝著名理學家,江右王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明孝宗弘治9年,卒於世宗嘉靖33年,年59歲。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歷刑部員外郎,以學行改翰林編修,累遷禮部尚書。歐陽德有詩文、章奏、案牘及講學之文,有《歐陽南野集》三十卷,又有《南野文選》四卷,(均《四庫總目》)並行於世。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復亨堂”這三個字,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手跡,在這荒野江心的祠堂之中,競有明代顯赫人物的墨寶,在當時就會令人羨慕,而在現今也會使人驚訝。我想,王陽明的四大弟子之一、禮部尚書歐陽德(南野)先生是蜀口村的二十一位進士中的一位,這塊匾額一定與此有關。村民也對這塊匾額特別看重,視為村中寶物。這塊匾的意思也就是蜀口村在明代重新振興。這與其說是祝賀弟子祖先光榮,不如說是恭維弟子做了大官。復亨堂義名書屋,祠中有讀書樓、進士鼓,凡讀書中舉登科者,可以享受到祠中擊鼓慶賀、謁祖旌表的權利。這些規定對對激勵村民讀書上進,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復亨堂前還有一口水塘,古稱墨缽。水塘稱墨缽的由來是:祠中建有讀書樓,作有讀書歌登在《復亨堂祭簿》上。復亨堂培養出“三世憲臺”“兄弟尚書”“父子進士”等進士、舉人、秀才等五百多人。這些學子在復亨堂讀書時,在池塘裡洗筆墨和硯臺後,水變墨黑色,故稱“墨缽”。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傳說這個名為“墨缽”的池塘,原來就像大海一樣,經常潮起潮落,漲潮時水漫到路上。有年祭祀,請燕山道士楊果來主持道場,走到復亨堂前,遇到墨缽塘裡水漲到路上,擋著人行走。道士便施法術,畫了張符唸咒丟進“墨缽”池塘裡後,池塘的水少了很多,下半年乾涸,直至現狀。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從復亨堂出來,我們上堤觀光蜀口洲風景,江風吹來,空氣清新,沿堤兩旁古樟、古柏、紫荊、桂花樹,濃蔭覆蓋,鬱鬱蔥蔥。毫無9月間江南“秋老虎”的驕陽暑熱,眺望江面,水域開闊,碧流東去,令人心曠神怡。蜀江從井岡山南麓發源,經遂川縣進入泰和,至蜀口洲東與向北奔流的贛江匯合。在洲的東面,見贛江更為浩瀚,當地村民也稱之為大江,於是蜀口村又名大江村。蜀口村四面為水包圍,四周堤壩均植大樹,中闢良田,歷代辛勤開發,已近三千畝,盛產稻穀、油菜、花生、甘蔗、紅薯和果樹,尤以蜀口茶聞名。此時已過下午四點,我們要趕回南昌,來不及到洲中和村中細看,也來不及觀光蜀口村北側的武山18所天然石洞。這次蜻蜓點水,已是大飽眼福。

屹立江心的泰和蜀口村,享有千里贛江第一島,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近年來,在“全景吉安、全域旅遊”的戰略指引下,泰和縣馬市鎮將蜀口洲、蜀江村作為特色小鎮建立的一個亮點來打造。利用好綠、古優勢,開展“鄉村遊”、“生態旅遊節”活動,弘揚傳統風韻。目前,環島道路已通、河堤也已建好。蜀口村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景色也變得更美,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