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職場仕途中的智謀與方略

古代職場仕途中的智謀與方略

圖片來自網路

現在人在感嘆職場競爭與生存的艱難時,不妨學學歷史中成功謀士們的智慧與方略。面對群英集萃朝堂,要想讓自己出類拔萃,必須要有獨到的眼光看透事件的本質,同時還要具有舌辯群雄的口才擊敗對手讓君王採納自己的見解,這樣你才能被領導者賞識和重用。

一、善於分析,提出方略,讓領導對你另眼相待。

既善於分析形勢,又善於針對形勢提出正確的方略。

唐肅宗時期的李泌便是其中之一。唐安史之亂,肅宗面對囂張的叛軍,問計於李泌。李泌道:“叛軍猖獗不會太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參與叛亂的多是異族人,而華人寥寥,這說明安史叛亂沒有得到中原人的支援;二是叛軍把掠奪到的財物全部送回自己的偏居一隅的老巢范陽,可見叛軍根本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

接著李泌為肅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既然安祿山之流只有苟且之心,沒有竊據國之大志。那麼現在只要詔令李光弼從太原,郭子儀從馮翊分別出兵,就可以牽制史思明、張忠志、安守忠、田乾四叛將。而洛陽的安祿山就無分身之力。再令郭子儀、李光弼交替出擊,讓叛軍疲於救首又救尾,奔命於數千裡,不消一年即垮,而我以逸待勞,,儲存實力。明春則令建寧王及李光弼互為表裡夾擊范陽叛軍老窩,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之手。”肅宗聽罷,欣喜異常。

李泌從叛軍多是異族人,而安祿山也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入手分析。最後得出只要兵法得當,假以時日,就能把這群只有苟且之心,絕無大志的反叛之徒擊斃。你看,他為唐肅宗所獻平叛方略,所採取的每個軍事步驟,是何等地切中時勢,何等地令人信服。他反覆告誡肅宗“無慾速”,要著眼於長久,目的是要把叛軍趕出老巢,一網打盡,不留後患。正是這樣的滴水不漏地絕妙安排,才使得安史之亂的平叛徹底乾淨,也才使得李泌在肅宗面前站穩腳跟,這又怎能不讓領導對他青眼有加。

二、出人意外外,技高一籌,讓領導對你信以青睞。

優秀的謀士提出解決問題的方略,還常常有出人意外,以奇制勝的特點,這不是偶然與僥倖,這是他們智慧和見識超出了常人,技高一籌的表現。

元末反元鬥爭中,太祖朱元璋想揮軍北伐,消滅元朝。但面對陳友諒、張士誠的侵擾。太祖問計於劉基,劉基曰:“張士誠生性怯弱,胸無大志,只求自保,這種人不足為慮。陳友諒野心勃勃,力量也強,又據長江上游,威脅最大。若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定會乘虛來攻;可是如果先討伐陳友諒,張士誠則不一定敢輕舉妄動。故當先除陳。陳氏一滅,張氏自孤,存亡便由我了。陳張既平,就可擁麾北上,席捲中原,大業便可告成了。”

劉基從張士誠、陳友諒的性格胸量入手分析,找出他們的薄弱之處。不只是從強弱對比,難攻易攻的角度分析問題,還考慮張,陳各自的特點和相互的關係,這種符合當時敵情實際的戰略方針,朱元璋當然也是欣然接納。也正是採用了劉基的計策,朱元璋消滅了張、陳的割據勢力。這也是劉基在朱元璋面前立穩腳跟打下的又一塊基石。

三、面對形式,理論探討,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

還有些謀士提出解決問題的方略,除了分析形勢外,還會做出理論性的探討。這些理論性的探討因為針對當時的實際問題而發,是為其決策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據。西魏初年的蘇綽便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西魏初年,為解決當時各種嚴峻的社會問題,蘇綽提出了撥亂興治的六條詔書,其中針對選拔官吏中“國無賢才”的言論尤為精彩。

蘇綽針對“國無賢才”論點提出“偌大一個國家怎麼會沒有賢才?歷史上呂望屠牛於朝歌,垂釣於渭濱;百里奚乞食於齊,曾以販牛為生;管仲協助公子糾與公子白作戰,曾三戰三敗。那時誰能說他們是賢人?可是他們後來都成了國之棟樑。如果要是等到他們成了名打了勝仗再去任用,那可就真的是千載難逢百世不易的得不到了。尋求賢才,必須靠勤勤懇懇地去審察,去偽存真地加以分析。而得到賢才也應根據其才能去任用,這樣國家才能治理好。”這樣理論確鑿事實可信的言論又怎能不讓當政者青睞,而仕途上又怎能平步青雲呢!

無論是李泌還是劉基、蘇綽,他們都是在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智慧對當時錯綜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判斷,並提出相應的計策與謀略,在說服君王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正所謂伴君如伴虎,那些賢臣謀士面對君王不但要有獨到的謀略還要有善辯的口才,否則,官場中的仕途他們也將舉步維艱。

同理,在現在社會上,在企業公司面臨經營的關鍵時期,你若能向領導提出有價值的,且能夠改變企業公司命運的建議來,相信領導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而能做到這一點,只有博學才能讓你具有判斷及雄辯的能力。讓什麼為你的未來鋪路,首先用你的大腦去發現、創新、規整你的智慧;再用你的計謀去包含你的睿智;最後事實會為你說話。歷史同現在一樣,智慧與方略永遠是屬於成功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