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曦日新能源:中國光伏跟蹤支架的創新自強之路

繼1500V和大片元件之後,又一項光伏電站應用技術亟需在中國市場發展成熟並得到普及,以持續推動光伏發電的降本之路。

根據Solarbe索比諮詢瞭解到的資料顯示:全球地面光伏市場中,中東跟蹤支架使用比例約80%以上,美國約80-90%,歐洲約60%,其中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全境地勢平坦,光照資源充足,非常適合跟蹤支架,相比固定支架可增發15%以上,幾乎都採用了跟蹤支架,而中非、北非市場比例也超過60%。目前全球光伏地面整個跟蹤與固定支架比例接近4:6,

預計到2025年,跟蹤支架比例5:5,甚至超過固定支架。

而在中國,

這一比例不足

10%。

光伏領跑者專案曾經將光伏跟蹤支架比例上升到40%左右,但隨著領跑者專案結束,跟蹤支架並沒有如高效電池、1500V逆變器等先進技術一般迅速在中國市場全面鋪開,而是又回到了較低的比例。

中國光伏電站市場由於機制特殊,客觀存在限發、終端業主“強融資弱開發”、收益固定等情況,導致使用者對於技術進步意願不強。但江蘇曦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謝入金認為,光伏跟蹤支架企業不應一味抱怨,要透過創新與技術進步來提升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謝入金希望,透過降低成本、提升穩定性,讓中國客戶更樂於接受跟蹤支架,將其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提升至1/3以上。

曦日團隊在走訪眾多央國企客戶時發現,客戶排斥跟蹤支架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價格高;第二可靠性較差,後期整改多。就此,曦日提出了

“低成本”、“高可靠”、“快速安裝”

三大產品目標。

“光伏跟蹤支架環節仍然充斥著大量非專業玩家。”謝入金闡述了市場痛點,這也是他的團隊切入這個市場的主要原因。“除少數龍頭之外,多數企業缺乏完善的理論依據和足夠的實踐。”

亟需專業玩家

相比很少出現嚴重事故的固定支架,跟蹤支架的上限和下限同樣高:優秀的支架系統能夠進一步提升投資者收益,但由於增加了傳動、電控部分,也對產品設計、效能有更高的要求,劣質產品不僅不能提高收益,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發電量損失。不解決這些問題,國內光伏跟蹤支架市場很難迎來真正的爆發。

索比光伏網瞭解到,國內大部分跟蹤支架企業是從固定支架升級而來,但在升級的過程中存在盲從、設計方案不合理、偷工減料以及缺少如固定支架那樣完善的標準等問題。以跟蹤支架的用鋼量為例,每MW30噸-40噸都有,差異高達25%以上。

最重要的原因是固定支架有成熟的標準體系,但跟蹤支架包括歐美市場都沒有完善的標準,大部分闡述都標註以實際風洞測試為依據,這導致央國企客戶心裡沒底。

看個廣告休息一下吧

而固定支架和跟蹤支架間的產品跨度,又是光伏各環節中最大的。這點從人員構成角度一目瞭然:固定支架企業人員大多來自鋁合金、鋼結構生產製造企業,而目前市場上做跟蹤支架較好的企業,其技術人員很多來自早期的聚光發電系統,人才幾乎沒有太多關聯度。固定支架企業想要實現產業升級,要提升的遠不止複製方案那麼簡單。想具備可持續的競爭力,還需要從人才、科技和戰略上夯實基礎。

在科技方面,曦日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

博士碩士工作站,進行AI智慧、鋼結構、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

進一步為提升可靠性和電站降本做服務。同時,為了更契合工業4。0時代的新制造體系,曦日在業內率先實現了80%的智慧生產比率,每條產線人工相比傳統生產線降低了80%。

跟蹤支架還有很多隱秘差異不容易被業主察覺。舉例來說,相同形式的跟蹤系統,龍頭企業一般選用的電機輸出力矩為200牛米,部分企業則使用150牛米甚至100牛米電機。謝入金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軍光伏市場,從事光伏跟蹤支架業務,如果不逐步完善標準和監管機制,提高門檻,對行業傷害很大,對這些企業來說也喪失了長遠發展的機會。”他指出曾親眼見過有企業在專案現場用卡尺、拍照等方式量龍頭企業的產品,隨後照樣子生產。“我們有時候競標的過程中發現,部分企業的報價連正常的原材料錢都不夠。低價策略至少應該有依據和原則。”這樣的裝置企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掌握核心技術,也給市場帶來了混亂。

新材料、新演算法、新結構:跟蹤支架的自主創新之路

跟蹤支架行業話語權長期被歐美企業掌握,中國企業早年模仿海外企業時也曾照本宣科,如學習歐洲企業將跟蹤支架放到0度以增加抗風能力,但後來發現國外專案也批量出了事故。因此曦日等中國領先的跟蹤支架企業決心走自主創新之路。

為降低初始BOS成本,曦日在目前鋼材價格瘋漲的情況下,開始匯入新型玻璃鋼和碳纖維材料,使支架到高強度、低成本的優勢。曦日CTO張欣指出,要想全面獲得客戶在價格上的認可,跟蹤支架與固定支架的每瓦價差應從目前的2毛7左右縮小到1毛5。“電站招標元件價格波動都會達到1毛錢,更多投資者已經看到目前光照超過1000小時數的地區,跟蹤支架都具備度電成本優勢,縮小价差會讓投資者更樂於嘗試。”

跟蹤支架的執行模式比較複雜,因此各廠家都在使用AI演算法控制系統調節。但是,時刻完美調至最佳傾角是否就是最理想的方案?曦日提出在AI演算法上,邏輯儘量簡單,不能涵蓋太多層級,AI最終還是要控制機械系統,不能完全脫離系統頻繁的更改。同時,曦日還對支架子陣進行了精細化區分,根據風向風速做了不同的抗風策略。

此外,在目前行業熱議的大尺寸元件方面,支架廠商也是痛並快樂著。

一方面大尺寸元件帶來更大的陣列,強化了跟蹤支架的優勢,但是同時也會增加成本。經過大量測算後曦日發現,以目前技術手段而言,元件尺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跟蹤支架成本就不再下降,甚至還會上升。

“以目前的元件效率而言,功率及所對應的元件尺寸,重量超過某個限度後,支架成本就會急速上升。”張欣提出了一個被行業一直忽視的事實:在元件供應體系之外,還有個材料更加常規、也因此更加難以改變的支架供應體系也要隨之更改。“主樑、立柱等跟蹤支架結構件都要重新設計洗牌,挑戰非常大。”他希望行業能夠進一步深度融合,互相配合找到最佳的功率段。

曦日還針對國際市場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做了模組化和預裝式構件等快速安裝設計。“國外光伏安裝人工成本非常高,工人工資每天200美金以上,所以系統安裝速度對造價影響很大。”曦日面對全球化客戶和全球化競爭做了大量的準備。透過預留孔位介面、模組化安裝、新型緊韌體設計及降低緊韌體整體用量等技術

比常規節約

30%

的安裝時間。

可以看出,中國光伏跟蹤支架的頭部企業對於整體設計思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逐步擺脫了對歐美企業的盲目學習,開始自主探索技術道路。曦日的技術團隊在跟蹤支架研發方面摸爬滾打多年,聯合高校的科研實力,開展了系統頻率與阻尼比實測,控制演算法更新等研究,同時結合現場實際經驗,不斷最佳化。謝入金認為,中國光伏跟蹤支架企業會慢慢在全球市場發出聲音並終將拿到話語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