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美國圍堵與中國的突圍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美國圍堵與中國的突圍

傅抱石圖

接下來的十來年裡,甚至是幾十年裡,會非常有趣。美國的圍堵與中國的突圍,將是世界的一條主線。結局可以先劇透一下,中國的突圍一定成功,從此再無人可以圍堵。這是中國文明基因決定的。

現在的大事,放到歷史長河中,都是小事。人要讀讀歷史,尤其是中國人,我們有這麼長的歷史,當下的挑戰,可能在歷史上已經做過一次題目。僅僅89年前,1931年,中國文明迎來最大危機,日本侵略者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迅速淪陷。你把現在中國的樣子告訴當時的中國人,他們怎麼敢相信呢?

89年很短,1931年,袁隆平先生已經1歲。著名學者許倬雲先生也已經1歲。對一個半世紀來的中國,他的評價是:“在西潮衝擊下蹣跚顛簸,中國人也因之對於自己的文化傳承,由懷疑而至揚棄。中國文化幾乎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而這個中國,在公元1500年前,還處於絕對的領先,直至哥倫布開啟的大航海時代來臨,才逐漸落後,最後甚至有文明滅亡危機——如果我們現在說的是日文,那中國文明就亡了。現在也有一些中國人認為美國一定會贏,美國宣佈任何一項對中國的“制裁”,他們就同時宣佈中國要完蛋了,這就是積貧積弱時代的最後迴音。

文明的進步,必然遇到衝突與危機。越是偉大的文明,經歷的衝突與危機越多。中國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連串的衝突史、危機史。當下來一次衝突與危機,並不算意外,也不必害怕,更不能投降,應視之為中國文明發展的機遇。

中國,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明概念。

中國文明早慧。競爭一開始,其核心就是文明競爭。從商開始,它的勝出,就是憑藉掌握了當時唯一成熟的文字系統——這套文字不停演化,我們現在還在用,以後將一直用。到了周,已經提出“天命”觀念,擺脫了宗神與族神的限制,也超越了統治者的侷限性,具有普世價值。其設定的遊戲規則是:如果治國者不合天命,有違道德,天命就會尋找更有道德的人。

天命觀經由孔子,發展為成熟的儒家學說,從修身到治國,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套原則。季羨林先生(1931年時20歲)曾說,原以為“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吹牛,後來發現是大實話,甚至不需要半部,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夠了。

如何選擇人才?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找到了打破血統與階層的方法,選賢與能。弱小的秦國憑此蓄力,最終一統江山。商鞅的方法,演變為科舉制度,為人才提供突破階層的進階之路。現在的高考,內容與科舉完全不同,但選拔賢能的功能是一樣的。

儒家講進取,人要當真君子,大丈夫,以天下為己任。這有點累,沒關係,中國文明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子莊子的道家,無為而治,順應自然。進則儒,退則道,儒七分,道三分,儒顯道隱。責任落在我肩上,用儒家承擔,不逃避。抱負實現不了,用道家看淡,不抱怨。中國文明的基因就這麼形成了,萬古江河,世代更迭,其中的文明基因不變。現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很好,而人民是什麼?不就是周人認為的“天命”嗎?

理查德·道金斯認為,基因有生物學的DNA,也有文明基因meme(覓母)。史上帝國不少,憑武力也一時無敵,但文明基因弱,或被打斷,終於煙消雲散。中國文明基因形成後,第一次大沖擊來自佛教的傳入,但極為平和地化解了,經過一千年,佛教完全融入中國文明,成為儒道的補充。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以日本為代表的侵略是中國文明的最大危機,中國文明再次展現它的韌性,不僅頑強地生存下來,現在還將科學技術市場開放等因素融入中國文明。在這個歷史縱深中看,當下面臨美國的圍堵,算得了什麼呢?不僅不該灰心喪氣,還該慶幸大時代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