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文 李曙光

編輯 劉肖迎

如果你在2010年9月堅定看好中國製造,投資5萬元購買剛上市的立訊精密股票,一直留到2020年的4月24日,那你的5萬元將會增長27。14倍變成135。7萬元。

這個增幅,超過了騰訊,後者十年股價增幅為22倍。

過去十年屬於移動網際網路,但人們大都只關注佔據在C位的BAT,卻忘了支撐移動網際網路十年的除了軟體還有硬體。

雪萊說,“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網際網路喧鬧嘈雜,製造業則是一汪沉默的深水。

立訊精密則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典型範本——完整的時代紅利,暴漲的股價,無限擴張的故事。

但如果你想聽的是一個白手起家、逆襲勵志的故事,立訊精密還不夠標準。甚至比不上劉強東一夜白頭借錢,馬化騰賣QQ精彩。

資本運作的無限擴張是其壯大的核心密碼,它其實更像一個資本搭橋,然後共同牟利的故事。

讀懂了立訊精密,也就讀懂了中國製造的輝煌與陰影。

01

起點,一位富士康女工的逆襲

立訊精密的崛起分為上下兩集,分水嶺在2010年。郭臺銘和庫克,是成功女人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背後兩個關鍵男人。

1988年,改革進入第十個年頭,郭臺銘聽聞深圳已經是投資熱土,便趁回鄉探親的功夫來深圳考察,隨即決定在深圳寶安區建立起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外掛廠,生產電腦周邊產品。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 郭臺銘

這個在金門炮兵團當過排長的男人自此搭上中國速度,一路奔向臺灣首富。但郭首富最風光的時候還是1993年,郭臺銘來到深圳市龍華鎮一座山頭,指著面前一片荒坡說:“凡是看得見的地,我全要了。”

富士康第一家深圳工廠招了150名工人,初中畢業的王來春就在其中。

出身貧苦,工作刻苦機敏,個人能力突出,工廠也蒸蒸日上,此後十一年,王來春從一線小工一路成長為富士康在大陸的最高管理崗——課長。

同行的149名工友大多已經散去,1998年領導著幾千工人的王來春是標準的成功人士,那年馬老師創業剛失敗要回杭州,小馬哥和張志東合資剛註冊騰訊,東哥剛在中關村租了個櫃檯擺攤。

富士康雖然蒸蒸日上,終究不過是一個籠子,籠外的人只有郭首富。

成功女人王來春32歲的時候決定創業。

這是一次得到郭臺銘默許的單飛,後來立訊精密和富士康的緊密相依也證實郭首富有意扶持一個潛力股,來補充版圖。1999年,王來春兄妹傾盡家財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乾的是跟富士康一樣的買賣: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線線、聯結器。

香港立訊是小廠,一邊接國際訂單,一邊做來料代工,撿拾富士康牙縫裡的殘渣。

立訊精密成立的契機源於郭首富的一次講話,2004年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說:“產品價格跌了30%,為什麼我們的收入還能漲30%?因為訂單數量增加了60%。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增加30%的人力!”

郭首富講完這番話,

王來春就跑回大陸成立了立訊精密,從此成為富士康的代工廠,為富士康補上不足的人力。

那時候凡是有富士康的地方大多有立訊精密的工廠,其一半的訂單來自富士康。立訊精密的辦公室裡,懸掛著郭臺銘的語錄:“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當時的立訊精密更像是富士康的一個子公司,一個富士康的複製品,富士康把多餘的訂單給立訊精密,立訊精密慢慢的汲取營養,生根茁壯。

大哥帶小弟的故事持續到2010年,直到立訊精密A股上市。

2010年9月15日立訊精密上市募資12。6億元,招股書顯示,王來春、王來勝兄妹分別持股香港立訊50%的股權,香港立訊是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持股89。17%。富港電子認繳立訊精密400萬股是其第三大股東,後者正是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旗下正崴精密的子公司。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立訊精密上市的那一刻,故事的核心開始變了,資本市場水大魚多,代工廠遍地開花,老東家身上的肉明顯不夠吃。

有了錢的立訊精密開始大刀闊斧的併購,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位貴人,開始十年波瀾壯闊的股價飆升史。

02

滾動的飛輪,立訊精密的無限擴張秘密

富士康崛起於中國人口紅利,但真正促成富士康寡頭地位的,其實是靠著大魚吃小魚似的不停併購。

整合新的業務,再依靠著強大的資源能力,橫向擴張,多元整合,串聯起一個個完整的供應鏈活動,不斷進化,服務於國際大廠。

2003年富士康併購芬蘭藝模及摩托羅拉墨西哥奇瓦瓦廠,奠定了其手機eCMMS垂直整合能力。

2005年併購奇美通訊,富士康強化了集團手機共同設計/開發,跨進了手機設計開發產業。同年富士康併購了安泰電業,正式進軍汽車產業。

2012年富士康斥巨資分別入股夏普工廠和夏普總社,獲得了面板領域十代線一半的產能,保障了為蘋果、索尼生產面板所需要的製造和研發能力。

富士康就像上下來回遊動的鯊魚,聞到賺錢的血腥味就會張開大嘴吞噬中意的目標,用以擴充自己。

王來春學到了富士康模式的精髓。

立訊精密在2010年之後也開始類似的模式——不斷整合行業資源,踏入新領域,開拓新市場。

但併購誰都會,有錢就行,關鍵是如何找準目標,確定進入的新領域未來可期,這考驗著領導者穩準狠的行業眼光和過硬的行業資源。

從立訊精密十年間併購動作來看,王來春背後的立訊管理層著實在併購業務上頗有心得。

僅在2010年到2017年七年間,立訊精密就進行了16次投資併購,從固有的連線線業務,切入了通訊、汽車電子、FPC、電聲器件及射頻模組、電子裝置和儀器等業務,成功的打入了蘋果產業鏈、華為產業鏈,通訊領域、汽車電子領域。

最具標誌性的收購有三個。

2011年4月立訊精密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一舉打入了蘋果內部。這一收購是立訊精密輝煌王朝的開端,此後立訊精密與蘋果奠定了穩固的合作關係,靠著蘋果這顆大樹,立訊精密的營收節節攀升。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2011年8月收購科爾通訊則讓立訊精密邁入了通訊領域,切入了華為供應鏈。深圳科爾通訊主要服務於華為、愛默生等通訊巨頭,主營通訊聯結器和線纜。當時華為、中興的高階通訊線纜主要靠進口,兩家每年在此項成本上花費不菲,都有意扶持優秀的本土聯結器廠商。

收購科爾通訊,不僅讓立訊精密原有的線纜技術得到提升,也使其成功進入華為和愛默生的供應鏈,消費電子之外,在更穩定的通訊領域分得一杯羹。

而將立訊精密推向最高點的是2016年收購蘇州美特,自此進入大客戶聲學領域,

憑藉著蘇州美特深厚的聲學積累,立訊精密切入揚聲器模組、喇叭、耳機、助聽器市場,抓到了近年來最重要的搖錢樹AirPods。

此後數年,

AirPods強勁的市場需求,支撐了立訊精密營收的半壁江山。

AirPods最早的組裝廠家其實是英業達,但是奈何英業達不爭氣,產能一直提不上來,良率也不高,蘋果就找到了立訊精密。

2017年上半年,立訊精密正式成為AirPods的生產工廠。在經歷初期的產能爬坡之後,到2017年底,AirPods的使用者發貨週期被立訊精密縮短到三天,產品良率接近100%。這讓蘋果大為驚喜。

2017年底烏鎮第四屆網際網路大會,馬化騰的飯局論資排輩,成了江湖談資,庫克前腳在開幕式拋下“要為技術注入人性”的致辭,後腳就前往立訊精密崑山的工廠,參觀AirPods產線。誰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哥他不在乎,也都擋不住蘋果在中國掙錢。

鏡頭前,一名立訊精密女工繡花一樣熟練的將各種零件塞入小小的AirPods中,庫克在旁驚歎連連。

庫克對中國女性的印象是極好的,2014年他到訪鄭州富士康工廠,一名流水線女工和他用英語直接交流了5分鐘。藍思科技的周群飛、立訊精密的王來春、領益智造的曾芳勤,三個白手起家的中國女人,支撐起蘋果產業鏈的半壁江山。

庫克稱讚立訊精密:“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

王春來回:“我相信那句話,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把自己和蘋果都誇了。

此番之後,立訊精密成了蘋果的核心供應商,分到了50%的AirPods訂單,股價接連暴漲。

分析師們給立訊精密這種擴張模式起名為“飛輪”。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到2019年,立訊精密的飛輪已經滾到了第五層,“機光聲電”全方位發展。

底層飛輪是聯結器業務做基礎,要贏口碑;第二層飛輪是消費電子業務,要延伸產業鏈佈局;第三層是智慧硬體業務,要整合模組;第四層是5G通訊業務,要突破整機制造;第五層飛輪是汽車電子,要積極佈局全產業鏈。

飛輪一環環層層遞進,看似嚴絲合縫、邏輯清晰,立訊精密能夠一直滾下去。只不過故事不是這樣講的,立訊精密的崛起有時代的背景,有個體的努力,有資本的聯合推動,但也有中國製造光鮮之下的陰影。

03

立訊精密的陰影和中國製造的陰影

立訊精密的天花板在於,

“飛輪”模式看似無限擴張,但真正的技術天花板,是難以靠收購解決的,尤其是各國技術保密的態勢下,像美的收購德國庫卡的例子很難再出現了。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2018年5月3日,上海全電展立訊精密Luxshare展臺

2019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625。16億元,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佔比55。43%,不用說第一大客戶就是蘋果。

立訊精密2019年AirPods累計出貨近4000萬,AirPods Pro出貨近600萬部,相對18年大幅增長,此外立訊精密還參與了iPhone11馬達、聲學等零部件的供貨組裝。

蘋果依賴症,這是蘋果概念股的通病

,歌爾聲學的第一大客戶蘋果2019年銷售額佔比40。65%,藍思科技第一大客戶蘋果則佔比46。97%。

大客戶太集中意味著,

身後的這些小弟們會與蘋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時還要看蘋果的臉色。

瑞聲科技就是最好的例子,2018年之前瑞聲科技風光無限,連續多年業績股價齊漲,2016年入選恆生指數,成為代表香港主流市場的50只成分股之一。

2018年蘋果的業績下滑和訂單轉移,瑞聲科技的全年營收下滑14。1%至181。31億元,毛利、淨利同時下滑約四分之一。這是其在連續8年增長後的首次下跌。同年,歌爾股份由於蘋果訂單轉移給立訊精密,營收、淨利潤雙下滑,股價一度蒸發超過60%。

分散訂單以制衡供應商是蘋果的常規操作。但蘋果很多技術的應用要依靠上游供應鏈技術的突破,技術壁壘高的公司依然有與蘋果對壘的資本,比如臺積電獨霸的7nm晶片製程工藝,比如三星高階的Amoled螢幕。

如果能將自己轉變為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雙重優勢企業,可以從依附蘋果,變成被蘋果依附,雙方能夠站在對等的話語權體系之下。

以代工廠的身份來看立訊精密,其歷年研發投入頗大。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但立訊精密自上市以來毛利率穩定在20%上下,

然而淨利率在不斷下滑,從2011年的14.5%下滑到如今的不到8%。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其過去太過依賴於蘋果的爆發,但是蘋果本身的增長已經有限,而靠著飛輪併購,按照立訊精密現在的體量和江湖地位,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不可能再有過去的效果。

立訊精密有中國製造的輝煌和陰影。

中國製造的核心優勢一直是人口紅利下的成本優勢,而不是技術優勢。但現在全球產業鏈形勢複雜,發達國家希望高階製造業迴流,中低收入國家以更低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

中國製造突然要面臨雙重壓力。

1992年臺灣宏碁電腦的創始人施崇棠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的兩端是產業附加值最大的技術研發和銷售服務。中間產業附加值最低的是組裝生產。製造業鏈條中的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和永續經營,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才能保持企業的活力。

微笑曲線提出以來,受到企業界和學術界的認可,伴隨著宏碁的發展,成為了諸多臺灣和大陸企業的發展哲學。

施老爺子的理論很精闢,但戰術層面的市場和競爭卻沒有給宏碁留下太多時間。反而是聯想、華為學到了精髓,聯想靠著大規模的併購、精巧的營銷,登上了PC市場的老大寶座。華為一手抓技術一手抓營銷,兩手抓兩手都硬。

世人都以為華為技術立世,但當年華為的銷售鐵軍開拓市場,連縣市一級的電信局都有辦公室,隨時給客戶解決問題,築起了一張密不透風的銷售網路,任國際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怎麼折騰都打不進來,狼性文化由此而始。

王傳福曾經感嘆說:中國的企業只學會瞭如何組織工人,而沒有學會如何組織工程師,因此只能在製造業最荒涼的地帶謀生;如果能夠利用先進的組織方法把中國大量的工程師組織起來,那麼中國就是企業家的一塊寶地。

有人曾總結過中國製造面臨的困境:“抄襲模仿、迅速複製、價格戰、銷售為王”。這些都讓創新的成本更高,也讓企業始終折返在呼籲智慧財產權與埋頭快速模仿以搶佔市場的矛盾中。

我們一心想著彎道超車,但質變的基礎一定是量變,高階製造的熟練工人需要一點點積累,底層技術需要一點點突破。中國製造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空白階段,人口紅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中國和發達國家的技術落差雖然存在但已經縮小,轉換新的動能需要所有人保持耐心。

中國製造需要更多的立訊精密,但也需要更好的立訊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