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47歲從0開始學習,穿5元背心,卻幹成了大事

1971年,兩張神秘的小紙遞到了國防科檔,當時只有極少部分人知道,這是來自錢學森所提出的“鐳射陀螺”大體原理。

這兩片紙片代表的難度,堪稱世界級密碼。

無異於讓一個從來沒見過火箭的人去設計火箭。

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的高伯龍,因國家和軍隊的迫切需要,放棄了物理理論研究工作,在47歲轉行,從0開始演技鐳射陀螺。

高伯龍不負眾望,透過大量計算,反推出“鐳射陀螺”的關鍵理論,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就從理論上破解了錢學森密碼。

理論關過了,工藝關是最大的難關,沒有奈米級光滑的石英玻璃,自己打磨!

沒有高精度檢測儀,自己研製!

沒有現成的軟體,年過花甲的高伯龍自學計算機程式語言,自己編寫!

在1994年,完成了“鐳射陀螺”樣機的鑑定。

他大膽創新,將這項技術應用在火炮上,經過實戰演練,標誌著我國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武器裝備上的國家。

而美國人認為這項技術之難,永遠不可能被應用在武器上。

“鐳射陀螺”到底是什麼?

它就是有著自主導航系統CPU之譽,作為導航、制導、定位、定向和姿態控制的核心器件,它能使飛機、艦船、火箭、導彈等運動載體不依賴外部導航資訊,實現精確定位、精確控制和精確打擊。

47歲,從0開始學習,研究著一項世界難題,花甲之年因為需要,才開始學習程式設計。

偉大的人從來沒有年齡的限制,在他們眼裡,只有理想、使命、目標。

可怕的並不是新知識、新技術有多難,而是我們心裡給自己設定了障礙:年齡、精力都不如年輕人了,算了,就不學了吧……

背心院士告訴我們:

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學習,一直都是自我的終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