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今天這篇文章,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溫暖、輕鬆,又有點文藝的“老朋友”。

幾代中國人的青春,都有著和它的故事。

讀者更是覆蓋各個時代的大咖級人物:

賈樟柯、莫言、錢鍾書、梁實秋、梁曉聲、王小波都曾是它的讀者。

說實話,我覺得今天仍在看它的人,都是內心豐盈的“生活家”。因為,在碎片化資訊爆炸的今天,它讓每一個——

對世界依舊充滿好奇、渴望活在當下、希望從焦躁、忙碌的時光中獨享一片安寧的人,

擁有了一片精神的棲息之地。

它就是承載幾代人青春記憶,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最具辨識度的大眾期刊——

《讀者》。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它是

感動、鼓舞、影響幾代中國人的經典讀物。

從70後的文學啟蒙之地,到80後的眺望世界之窗,再到90後的青春陪伴。它

啟迪無數人看世界的廣闊角度。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讀者》1981年創刊號封面,最初叫《讀者文摘》,後改名為《讀者》。2019年5月,《讀者》雜誌累計發行突破20億冊

它是無數青年

從大眾閱讀走向書籍藝術的橋樑。

資訊閉塞時代,懵懂的年輕人在這裡遇見霍金、馬爾克斯,結識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馬友友、馬克·夏加爾……愛上

文學、藝術、電影、科學。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課堂上被拿出的《讀者》

它是

備受中國家庭歡迎的大眾讀物。

廣場舞、人工智慧、電影繪畫、跑步登山,到文學藝術、職場規則、音樂養生

……下至9歲少年,上至90歲老人,都能在這裡尋到一方閱讀樂土。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讀者》編輯部早期工作場景。(讀者出版集團供圖)

從沒有任何一份雜誌,像它這樣給予讀者如此

深遠、長久的精神慰藉和鼓舞。

暢銷心理學書籍《醒來》的作者丁銳在書裡寫道,上學時在《讀者》讀到的一個關於玫瑰的寓言故事,

對他的震撼和影響,幾乎貫穿了後來的整個人生。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醒來死亡體驗館”創始人丁銳

而更多讀者即使在多年以後,依舊熱愛、感恩著《讀者》的啟迪和相遇。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一位上海的《讀者》粉絲,堅持訂閱《讀者》33年,至今仍在把每一期看完的雜誌保留收藏。

更難得的是,40年過去了,《讀者》依舊始終如一地關注著

人、家庭、社會

。最新一期文章就探討了大眾關心度極高的——“內卷化”現象。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在短影片爆火的今天,

每個月依舊有近1000萬人,在訂閱著《讀者》。

《讀者》用實際資料,證明著好內容永遠不缺讀者。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從1981年創刊,到今天《讀者》已走過40年曆史,月均發行量至今穩居亞洲第一。

作為訂閱《讀者》十幾年的家庭成員之一,我可以負責任地說:

它是值得擺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優質讀物。

全年24期,從

名人佳作、熱點話題、社會、經濟、文化,到人物、電影、藝術、科技、攝影,

都能在這裡找到。

莫言、錢鍾書被它圈粉,至今每月1000萬人圍觀,它憑什麼

永遠不用擔心買回家“無人問津”,

放在任何位置,都會有人隨手拿起翻閱。

每一期大大小小文章、故事50-60篇,從作家學者到行業大咖,從娛樂明星到草根英雄,

名人軼事、雜談隨感、心理人生、社會之窗、親情友情、樂活點滴

……每一篇都會給到你不一樣的驚喜。

拍了個影片,大家可以點開看看

更重要的是,它在每個訂閱它的家庭中,

營造了無形的閱讀氛圍,讓全家人的碎片化時間更安靜、充實。

一期70多頁的體量,一年讀下來,成年人會變得更平和,孩子的興趣會變得更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