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教育就是讓每一顆“種子” 生髮出生命的力量

教育的過程,是生長,而非加工。

生命有其內在的生長力量。每個孩子都如同一顆“種子”,只要提供給它必要、充分且適合的土壤、陽光、水分和營養,並保護其不受外力傷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發芽、開花與結果,長成它最好的模樣。

教育,就是要提供這種外在的良好的成長環境,讓生命的內在成長力量與外在良好環境進行有效互動,透過外部環境去喚醒、激發、滋養、支援、引導內在的生命力量。如何提供好這種外部環境?既要“保護”,又要“幫助”,儘可能阻止外來干擾因素的破壞,儘可能幫助這些“種子”獲得它所需要的土壤、陽光、水分與營養。

教育就是讓每一顆“種子” 生髮出生命的力量

首先,要以信任為基礎

教師需要充分相信生命的力量,要對生命的力量懷有深深的敬畏感。在此基礎上,重點關注、理解並實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信任”。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師在內心深處根本不信任孩子,那教育就無從談起。我們要深深地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愛、尊重與鼓勵,每個孩子都希望發展得更好,每個孩子都有創新的潛能。

第二是“發現”。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於教給孩子什麼,而是要認真做一個觀察者,發現孩子的優點、特點,包括缺點。教育孩子,必須要了解孩子。瞭解孩子,就要認真細心地去發現孩子。教師需要不斷地追問自己:我們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第三是“支援”。我們無法設計孩子的成長,更無法替代孩子成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的成長提供幫助與支援。他們的成長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環境?不同的種子所需要的是不一樣的,我們該提供什麼樣的支援,才能讓他們尋求到適合他們的陽光、水分與營養?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支援,可能才是孩子們在成長中最需要的幫助。

第四是“引導”。生長的過程,是從一個不成熟的狀態向成熟狀態邁進的過程,處於不成熟狀態的孩子們,儘管有內在成長的動力,有向上向善的願望,但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面臨方向與方法上的困惑或偏離,需要我們的引導。支援與引導,很多時候是互為一體的。

其次,要把握嚴格與寬容的度

老師信任孩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學生總是犯錯誤時,我們內心會動搖,會質疑這孩子能教好嗎?其實,孩子一定會犯錯誤的,孩子從不成熟走向成熟,是一個不斷摸索與衝動的過程,成長就是在不斷把控成功後的喜悅與把控不成功後的懲罰中進行的。當學生犯錯誤時,形式上可以按照規則懲罰,但是教師內心深處還是要平和包容,要相信孩子慢慢會改變的。

教育就是讓每一顆“種子” 生髮出生命的力量

想起我多年前的一位學生,在週日的下午跳窗進入了教師辦公室,偷拿老師們的本子與筆,正好被我發現了。看著他那戰戰兢兢的樣子,我當時心中是矛盾的,是嚴肅處理還是選擇寬容?後來,我選擇了寬容,因為他畢竟才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我帶他到文具店,給他買了10支筆與10個本子,關照他以後用完了可以再來找我,但絕對不能再去拿別人的了。後來,再也沒有發現他偷拿東西了。很多時候,寬容遠比懲罰更有力量。

孩子學會了撒謊,我們很是生氣,可是深想下去,其實有時候,孩子的撒謊反而是老師逼出來的。一不小心做錯了事,就會招來老師嚴厲的批評或教訓,於是,面對特別嚴格的老師,孩子就只有透過撒謊去逃避訓斥了。久而久之,撒謊的更加會撒謊,生氣的更加要生氣了,師生關係開始僵化。很多孩子與老師無話不談,甚至連自己的絕密隱私都願意與之分享,可是有些老師與學生卻總是講不到一起去,孩子的心對老師是封閉的,這其中的奧妙也許就在如何把握嚴格與寬容之間的分寸吧。其實,只要我們真心與孩子交朋友,與他們平等、真誠地溝通與交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讓孩子感受到大人們發自內心的關心,老師就一定會觸控到嚴格與寬容之間的那個“度”的。

第三,關注孩子之間的不同

每個孩子都是具體的、不一樣的,他們成長的“花期”各有不同,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晚,但他們都是成長中的人;他們各有發展的優勢領域,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踢球,有的擅長言說有的擅長算題,有時很明顯,有時未被激發。老師一定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教之才”。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學校要儘可能地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不同愛好的機會與平臺,而不能強迫他們去發展同一種愛好。學校希望辦出有別於他校的特色品牌,這本無可厚非。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如果不顧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點,強行推進特色專案,力求達到百分之百參與,那就會出現偏差。比如,學校要創棋類的特色,就要求所有學生必須下棋,學校彷彿成了棋類的專業學校;學校要創民樂特色,就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學民樂,學校又好像成了藝術類的專業學校;學校要建立“橋”文化的品牌,就乾脆從目標到理念,從景觀到環境,從課程到活動,全瀰漫著“橋”的影子,學校成為了研究“橋”的專業學校。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借“特色”之名而對學生實施的“特色暴力”行為。中小學教育不是專業教育或職業教育,不能過分地彰顯某一個方面的特色,中小學教育最大的特色應該就是和諧,最大的亮點應該是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的平臺。我們不能用“集體內部都相同”的方式來追求“集體與外部的不同”。

信任孩子,就要鼓勵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但成為最好的自己不能建立在打壓他人的基礎上。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要儘量鼓勵合作,淡化競爭。尤其是要變那種“你上我下”的惡性競爭為“你上我也上”的良性競爭。由於名額限制,很多競賽評比都會形成“你上我下”的局面,很多孩子就可能因此形成了讓競爭對手“最好生病”“最好轉走”等不良想法,期望別人不如自己。在孩子剛剛踏入“社會”,開始領會與人相處的道理的時候,這種評比機制不利於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中小學的各項評比競賽,最好採用“達標”的方式舉行,即設立條件和標準,學生只要能達到這個標準,就能獲得獎項,不受名額限制(實際上可以透過標準的高低來調節名額)。這樣鼓勵學生與“標準”競賽,不斷地挑戰與超越自我,而不是與同伴競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都願意看見甚至幫助其他同學一起達標,期望大家都好而不是自私地只想自己好。

相信孩子內在的生命力量,同時不斷最佳化孩子外在的成長環境,讓內在力量與外在環境實現和諧的統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圖片來源:DE未來訓練營

明教育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