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有匯源才叫過年呢!”——國民飲料匯源果汁最終在2021年初,正式退出“資本舞臺”。

回顧匯源的發家史,就不得不提到朱新禮。1992年,朱新禮接手了一家即將倒閉的水果罐頭廠——沂源縣罐頭廠,成立了淄博彙源食品飲料公司。在當時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朱新禮的舉動可謂十分“叛逆”。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叛逆”的朱新禮看中的品類也與眾不同——“濃縮果汁”,在當時的國內市場並不常見,然而朱新禮“一意孤行”僅用兩個月時間就突破了技術難關,生產出第一批濃縮蘋果汁。

生產難關是過了,銷售的難關又接踵而至。濃縮果汁當時在國內還算是“高階貨”,市場需求沒有那麼大。這樣放在別人身上可能就要換個打法了,可“叛逆”的朱新禮偏偏不,既然國內市場不好,那就去國外市場——帶著樣品,揹著一摞煎餅,朱新禮隻身前往德國參加食品展。

“把產品賣到國外”

,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朱新禮不僅去了,還帶回了訂單,500萬美金的大單!

也就是這次大膽的嘗試讓匯源濃縮果汁打開了銷路,“匯源果汁”開始步入正軌,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匯源與資本的“博弈”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2000年,已經成為“國民果汁”的匯源開始接觸資本。朱新禮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德隆系是匯源最早接觸的資本,在朱新禮的計劃中,德隆系將助他進行行業併購,擴大匯源的商業版圖。

事情的進展比想象中還要順利。經過一番接洽,

德隆出資5.1億元持股51%,匯源以技術和裝置投入持股49%

,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彼時,朱新禮還未領教過德隆系“生冷不忌”的打法,也不知道,德隆的胃口比他大得多。

股權的優勢讓德隆順理成章的控股了匯源,而住心裡還沒意識到,他的話語權已被大大分割,資本,遠遠不止金錢那麼簡單。

合作兩年,控股匯源的德隆從匯源手下“掏”走了3.8億元

,朱新禮終於察覺這條胃口極大的“餓龍”恐怕會把他的“家底”掏空,於是果斷同德隆“分手”。

事實證明,朱新禮的決斷是對的,“分手”後一年,德隆系全面垮臺,創始人出逃。如果匯源沒有分手德隆,匯源的故事恐怕就此終結。

兩年的合作也讓匯源傷了“元氣”,前期擴張的投入也給匯源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然而朱新禮沒有就此對資本灰心,在他看來,一個資本不行,那就換一個。

尋找新資本,成為朱新禮餵給匯源的“還魂丹”

這次是達能系,2006年6月,雙方正式達成協議,達能以總價值約10億元(1。3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匯源22。2%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栽過跟頭的朱新禮對待資本都少是慎重了的,但靠資本繼續壯大的野心也從未停下。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匯源在香港上市

2007年2月,匯源果汁在香港上市,匯源與資本的博弈正式拉開序幕。

上市帶來的甜頭讓朱新禮開始重新審視資本,也促使他走上一條“死磕資本的不歸路”,朱新禮已無暇顧及匯源的市場情況以及內部管理出現的問題,抓住資本,成為朱新禮的新目標。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2008年9月,可口可樂宣佈以每股12.2港元,共計約179億港元全資收購匯源果汁

。這對匯源來說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朱新禮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輿論頂到了風口浪尖——許多人認為,朱新禮出賣民族品牌的行為帶有“背叛”意味。朱新禮自己也沒料到,一場收購案竟會引起如此之大的輿論風波。

時逢《反壟斷法》剛剛頒佈,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案最終倉皇收場成為商務部做出的第一個否決案例。

正是這一次收購案的失利,讓匯源的計劃被全盤推翻,股價大跌,匯源也只得匆匆拾起斷臂再出發。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資本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這一次朱新禮深深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現實意義。不被資本市場看好的匯源漸漸走向“資本沒落”。之後的十年是匯源的“失血十年”,朱新禮似乎也遲遲未能從傷痛中走出,2014年朱新禮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們已是千億級公司了。”這令朱新禮如鯁在喉。

到了2018年,不復往日的匯源,家族企業的“病症”遲遲未消又面對著四周虎視眈眈的競爭者,不堪壓力的匯源最終被43億的欠款徹底拖下深淵,即使是面臨退市風險之時,朱新禮仍想重新牽手資本,用資本再來填充資本留下的創傷。

可惜,

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

重視“資本”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資本”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資本與企業的關係亦敵亦友,既有並肩作戰之時,亦有針鋒相對之期。商場風雲變幻無窮,還是兵法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像匯源一樣“得資本所成,受資本所累”的企業不在少數。一旦企業任由資本進場,開始無序擴張,落後管理,細小的問題最終都會變成沉痾。

匯源和資本的關係像極了痴情女和渣男

不過企業也不必“聞資色變”,學會利用“資本”,投資“資本”,像打造品牌一樣打造“資本”將成為企業與資本的新型關係。但在這之前,企業需要清楚這個“資本”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市場”,而是新型的,包含人力資本、技術資本、產業資本等等一切企業可掌握的,可創造價值的“資本”。

以人力資本為例,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人力資本的最新定義為“

人力資本是個人擁有的能夠創造個人、社會和經濟福祉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

”。這是每個人的“軟實力”,而人力資本產業可以讓這種

“軟實力”成為“硬通貨”。

舉個簡單的例子,透過人力資本產業開發的人才評估及人才創業體系,企業可以直觀的看到某個人才個體已創造的價值以及未來潛力,而後對其進行“投資”,這樣的投資就是“資本”與“資本”的新型合作關係,實現雙贏。

當然這只是人力資本產業的一個板塊,在這個板塊之外還可以延伸至企業與行業之間、行業與產業之間等等。市場上的創新創造將以一種新姿態,新形勢面對“資本”。人力資本產業的目標不僅是最佳化資金和資源,同時還能透過人力資本服務升級管理,帶動產業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人力資本是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的源泉,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是減少貧困和不平等的重要保證。據《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顯示,2018年國內人力資本總量躍升至2613。7萬億!如此龐大的體量,只待一根“金手指”將其引燃,人力資本產業蓄勢待發。

重新看待資本,重新審視與資本的關係,將成為這個時代每個企業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