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球類運動爭議/直接攻擊人體,難道不是合理霸凌現場?

‘如果小時候被霸凌過,你一定會討厭球類運動。’

最近,校園群討論除了籃球、足球等,還需要上什麼‘球類運動’,不少家長展開討論,一派認為球類運動是健康運動,體育課上開展什麼球類運動都可以;但另一派則大力鼓吹,校園應該開展個人競技性居多球類運動,比如乒乓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網球、冰球,且個人競技性居多;而籃球、足球運動需要團隊共同參與、密切配合,某種程度存在霸凌現象。老實說,我不排斥女兒接觸球類運動,但我自己對這這項運動,可是‘非常有陰影’。

球類運動爭議/直接攻擊人體,難道不是合理霸凌現場?

我受原生家庭暴力影響,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封閉、獨來獨往的人,不擅交際、永遠都是一個人,並且極力壓抑自己想要融入群體的渴望,總是裝出一臉什麼都不在乎的表情,靜靜地觀察、偶爾羨慕那些穩固的小團體。

上五年級之後,我們班主任是籃球校隊教練,他對帶班完全無心,只重視校隊訓練,所以每當體育課,他都會象徵性來開個場,就放我們整班自行打籃球,他則回辦公室休息、聊天,甚至外出處理私事。

當時,有哮喘病的我,經家長向老師講明病情,得到不用上體育課的豁免權,我可以選擇在樹蔭下休息,或是站籃球場外圍,正因此,我得到很多觀察的機會,說真的,我們上籃球課,不是被挑砸的物件。

很有默契地,對平常在班上就比較邊緣的人狂砸,再來是不熟(或不符合一般審美)的同學,等到剩下很有人氣的女生,大家的準度會開始下降,我還看過幾次,男生先示意對方,小力向女生擲出後,刻意製造機會,讓她到外圍避難。

我看過眼鏡被砸壞的同學,擔心著:‘回家一定會被媽媽打。’看過女生被砸到下腹部,痛到眼淚直流,起不來的,這些人不但受了傷,還要被嘲笑指責:‘球掉了啦!’,就連我站在外圍,曾有一次,被球砸到左側腦袋,當時頭痛的嗷嗷大哭,不知道有沒有腦震盪。

求學已經不容易了,上體育的時候,還要如此殘忍地提醒我們,社會化或長相好看的重要性嗎?(笑)

我常說:‘小小的嘲諷就是霸凌的開端,霸凌是由小小的欺負累積而成。’有些人會不明就裡,說‘哪有這麼嚴重?’而那些人從來不是霸凌受害者,甚至,他們就是欺負人家的加害者。

若您覺得,一群人鼓譟、架起某位男同學雙腿,快步向柱子劈叉、撞其下體的‘磨柱’太殘忍,那未經過正式訓練的學生專屬土味‘亂踢球、亂朝人投球’,就是看似合理、實則強欺弱的現場了。

球類運動爭議/直接攻擊人體,難道不是合理霸凌現場?

如果孩子在學校,已經有被另眼相待的情況,那球類運動‘很可能’會成為合理化霸凌行為的工具,更讓人唏噓的是,很多在教育現場的老師,對此毫無警覺,在沒有正確引導之下,讓球類運動變相成為少數學生流淚、痛苦、被嘲笑的不堪回憶。

我自己雖然對球類運動一般,但並不排斥女兒球類運動,因為她跟我完全不一樣,運動神經不錯、肢體反應也快,說穿了,我女兒受傷機率比較低,所以比較能放心,但我不忍看到少數孩子,對體育課如此恐懼。

那麼,孩子該如何接觸球類運動?只要老師稍微針對這幾點調整,學生們一樣可以安心玩球類運動!

1、按照正規賽制打,禁止頭臉攻擊與肢體、言語挑釁。

球類運動難免有運動損傷,近年來,除了賽制有變動,對身體安全多些保護外,球類運動用球的材料,也更新到較為柔軟的材質,剩下的就是體育老師有序的帶領學生運動。

2、給學生不參加的權利。

雖說少數服從多數,但多數必須尊重少數,尤其球類運動的屬性,我們應該要安排其他的專案,給不參加的學生選擇。

3、多給學生一點關心,而不是自己跟著學生一起偷笑。

除了身體上的痛以外,最讓人難過的就是:‘全班都在笑我,連老師也不幫我!’跟著學生一起嘲笑弱者的老師,真的超沒水準!完全沒有同理心,也喪失了為人師的資格!所以,老師們真的要約束自己的行為,適時擔任班上的正義使者。

球類運動爭議/直接攻擊人體,難道不是合理霸凌現場?

4、請多安排幾種運動,不要一整個學期,都放學生自己打籃球、踢足球。

就如我前文所說,球類運動可以讓整班玩整節課,甚至整個學期,老師也樂得輕鬆,但熱身、嚴格的課程標準、詳細的授課計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是自由活動。或許當下學生敢怒不敢言,可是畢業後,大家回憶起來,就是這個老師‘真的很差勁!’既然選擇這個職業,就要擔起這範圍的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