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談天說地,有“貝”而來。光影之間,方曉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貝兄~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提到香港的動作片、功夫片,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字便會脫口而出。李小龍、林正英、洪金寶、成龍、元彪等等。如果說這些已經闖出了名頭的動作明星是明豔動人的紅花,那麼他們背後那些做著高難度危險動作,時常扮演捱打捱揍的武師們,則是以拼命之勇氣和功夫之根基甘為綠葉的隱形英雄。

這些武師雖然沒能成為紅極一時、受人追捧的明星,甚至許多人在離開了武師行當之後,生活窘迫,朝不保夕,但他們為動作片作出的貢獻與付出,卻值得我們銘記與敬仰,他們擁有一個響亮而又恰當的名號——龍虎武師。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紀錄片《龍虎武師》便是一部透過眾多龍虎武師傳承人和電影導演、製片人的真實講述,全方位客觀真實地展現香港龍虎武師六十餘年的興衰征程,表現了一代又一代武師用自己的真功夫和好膽識將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轉化為到動作電影的武術精髓,並將一種武師的拼搏精神和專業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我們更深更細地瞭解“龍虎武師”這個特殊的行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影像資料。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影片記述了洪金寶、袁和平、董瑋、程小東、元華、甄子丹、錢嘉樂、火星、元德、徐小明、徐克等華語動作電影武師傳承人和動作片導演的回憶與感懷,為我們真實地展現了龍虎武師的文化意義和精神所在。

出身梨園,投身武師

很多龍虎武師其實都是出身自梨園。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動作電影開啟了嶄新的紀元。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許多梨園藝人開始加入電影行業,成為了特技演員、動作替身以及一些龍套演員。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龍虎武師”這個名字也是源自粵劇對武生的稱謂。彼時中華、中國、春秋、東方四大戲劇學校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武師,這其中就有于占元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所培養出來的在日後大名鼎鼎的“七小福”:元龍(洪金寶)、元樓(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

正是因為武師們多數出自梨園,在香港早期的動作片中他們還是延用了戲劇表演中的舞臺化方式來呈現武打動作。洪金寶在影片中談到,這個時期的香港動作片動作“還是比較虛一點”,武師們的反應是舞臺式的,“比較誇張比較機械化”。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這種情況直到七十年代初,李小龍回國,為香港功夫電影帶來了新的變化。他通常會自己來做影片的武術指導,講究的是真打實打,節奏上更多變化,電光火石之間已經完成了一招一式,在動作的連貫乾脆和場面的精彩好看方面將香港動作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只可惜,天妒英才。1973年,李小龍意外離世。這不僅是華語電影的重大損失,也讓香港的動作電影在三五年內一蹶不振。許多武師因為接不到工作,只能暫時尋找其他謀生出路。

這種慘淡的境況在劉家班、洪家班、袁家班、成家班四大武師班底形成之後,才得以扭轉。

四大班底在良性競爭、交流學習、互促共進中將香港的動作片推向了新的巔峰。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這一時間,四大武行各有特色,風格獨特形成互補。劉家班以劉家良深厚的武學根基為起點,將功夫動作的快與準展現得淋漓盡致,真刀真槍,槍來槍往,硬橋硬馬,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真本領。洪家班的洪金寶則是變化多端,更加接地氣。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袁和平與成龍攜手打造的功夫喜劇更是成為了華語動作電影的新風潮,將喜劇的氛圍和武打的快感和諧統一,確實是一種十分討喜和引人入勝的新派手法。

甘為綠葉,以命相搏

龍虎武師在香港動作電影逐漸起勢的時期,擁有著源源不斷的邀約和高於普通人的不俗收入。

可在這些表象的收穫之下,隱藏著許多艱險與磨難。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武行的慣例是,龍虎武師要在主演們完成高難度危險動作之前,抱著試驗的目的原模原樣的先做一遍動作,這就要求武師們除了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和身體素質,還要有足夠的心理素質和十足的膽識魄力。

那些從高處墜落,從爆炸中逃脫,從生命的盡頭徘徊的危險與辛酸,也許只有武師們自己最為清楚。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我記得小時候在看成龍的電影時總是要等到影片結束之後,等待著看比電影原片更加驚險刺激的精彩花絮。那一次次的跌落與摔倒,那一次次的受傷與堅持,深深地震撼著一個兒童的心,也讓那時還不理解這種武師精神的我從此迷上了動作片、功夫片。

在那個好萊塢已然開始用大場面和特效奇觀席捲全球的年代,香港動作片要尋求突破和創新,顯然不能再現代化影像技術層面比拼好萊塢,但龍虎武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拼搏精神,展現了一種超越了影像技術的“功夫技術”。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正如被譽“世界華人第一武指”的袁和平所說:“假的拍成真的,讓觀眾震撼,這才是技術。”

武師們用搏命與敬業換來的心靈震撼,的確稱得上是一種融入了精神與氣質的人的技術。

武師們相互之間都有一種公認默許的互敬互愛互信,好似傳統武俠文化中俠客義士之間的一見如故和江湖義氣,而這也成為武師們敢於挑戰自我、不畏艱險,完成一個有一個高難度危險動作的心理基礎。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他們都有一種認準了一個“大哥”,便傾盡所有,如師如父地信任他。洪金寶會對自己的好兄弟、好朋友保證:“如果出事了,我養你下半輩子。”

正是這樣有來有往、互敬互愛的武師義氣,才讓那些常人無法完成的特技動作被武師們的本事與膽識所征服,讓那些足以銘記一生的動作大場面成為觀眾心中永恆的經典,武師心中永遠的勳章。

有太多的武師沒能成為洪金寶、成龍、元彪等明星。影片中的他們也許沒有正臉,也沒有臺詞,沒有萬眾矚目的光彩,也沒有一戰成名的機遇,但他們仍舊在敬業、愛業中專注著完成武師的職責,傳遞著勇者無懼、無私奉獻、成就他人、滿足自我的武師精神。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曾經十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提名,四次得獎的董瑋在影片中提到,自己會有一種“自虐的虛榮感”。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武師們的自我謙卑與內心光榮,當成就感、榮譽感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名利,超越了自我,一種無名英雄式的偉大精神便具備了世代傳承的需求和發揚光大的力量,精神永恆、力量無窮。

傳承精神,向陽而生

武師們的工作十分危險,又經常得不到應有的榮譽和稱讚,因此在香港動作片迅速崛起的年代裡,武師的收入是遠遠高於普通人的。在那個汽車還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年代,武師們幾乎是都有自己的座駕。

在電影片場停著的車往往都是武師們的,足足能佔滿幾條街。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可是,出身寒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武師們並不懂得理財和攢錢,他們通常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錢花來都花掉。又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可以說是走在刀尖上,保險公司幾乎會對他們拒保。

這便給武師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歲月無情,傷病襲身,隨著年齡的增大,許多武師不得不退出了奮鬥半生的事業,從零開始,艱難轉行。許多武師的晚年過得淒涼無助,少部分人轉型成功,成為了演員、導演、武術指導等。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隨著香港動作電影乃至整個香港電影的日漸式微,還在武師行當上打拼的人也難以重現龍虎武師的往日光輝。現在的拍戲,更強調人身安全,對演員、替身等加以全方位的保護。這顯然是一種更加健康、更加有序的電影拍攝環境,但也在間接上影響了傳統武師們的發揮與傳承。

如今,龍虎武師已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從過去的武師班底轉型成為青年培訓班。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工會就開設了“特技演員青年訓練班”,只是培養出來的特技演員良莠不齊。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李小龍生前得力搭檔和親密好友陳會毅導演也曾做過武術指導,他提到:“現在香港的特技人都是拍電影的教法,專科教法,飛車有飛車的特技人,跳高有跳高的特技人,撞有撞的特技人。”

正是因為這些年輕人並非科班出身,沒有深厚紮實的武術根基和多年的舞臺經驗,這才使得他們只能進一步細化特技型別,再難出現那種可以勝任各種特技要求的真正意義上的龍虎武師了。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這並非是這些喜愛武術也甘於奉獻的青年們的責任,而是整個香港電影進入到艱難歲月的一個縮影。

電影的開工率持續走低,動作片摻雜了槍戰、科幻、懸疑等各種電影元素,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動作片對於危險動作和高難度動作的迫切需要,再加上電影特效的普及和廣泛應用,香港動作片進入到了一個一時間難以脫身的困境之中。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電影圈本身沒有給希望給新的一幫小孩子,他們練功來做什麼?”洪金寶的疑問也正是關心和關注香港動作片的人們的疑問,這些青年有覺悟、有毅力,但缺少經驗和機會,他們苦練基本功,艱難維持自己的生計,這讓他們今後的人生存在著更多疑問與困難。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對香港動作片抱有希望。正如影片最後,徐克導演說的那般:“相信會有更新的一代出來,不會把傳統斷掉。”

龍虎武師的榮耀時代也許終究會過去,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卻可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龍虎武師,與生命博弈,以精神傳世

甘為綠葉,更勝紅花,以命相搏,傳承精神,光芒萬丈,照亮前方。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雲淡風輕閒暇處,正是交心會友時。這裡有影視作品中人生百態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綠茵情懷的應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個人成長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關注一路同行中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