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斜目而視看“躺平”

對於近期的熱門詞躺平,早已經有大量的分析討論以及蹭熱點的營銷,但正由於站的太近,或許只能感覺到眼花繚亂,本文試圖模仿齊澤克在《斜目而視》中的理論姿態——對於我們不甚瞭解的事物,有時候無法透過直觀的討論或者觀察獲得理解,當你對其斜目而視,卻往往能看的更為清晰。

在躺平一詞走紅之前,作為其前身的佛系青年,喪文化早已經紅過了一輪,在消費完表情包和熱門梗後,成為了爐子裡的殘渣,不再被咀嚼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熱門詞基本都經歷了這樣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某個群體表達自身情緒的符號,其自身蘊含著某種激進的,強烈的否定意義,階段二:與符號相關的意義迅速被消解,成為大眾娛樂化的符號,階段三:迅速過氣。可見躺平未來的命運也大約如此。

今年的另一個熱詞是“凡爾賽”,這是一個從負面走向正面的例子,從一開始對低端炫富的尖銳嘲諷變成了溫和的,甚至是頗為輕鬆愉快的正面用語,你可以在不少主流媒體上看到這個詞的使用。

在這兩個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概念不可避免地從小眾,嚴肅,否定走向大眾化,娛樂化的,肯定化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意識形態是如何運作的:把概念去意義化,再把其變為空洞的景觀。同時它建立了一種規範,那就是不要再重返這個概念的意義,一切都被限定在娛樂化的範圍內,一旦有人認真地較勁起來,你立刻就會覺得:沒勁,這個人是不是玩不起,哪裡來的老古董。

我們是如何接受一種意識形態的呢?並不是透過簡單的對某個概念洗腦式宣傳,而恰恰是對那些不重要的部分進行凸顯,次要的,瑣碎的東西吸引著我們,維持著我們的注意力。

在討論躺平的話題裡,其主要議題轉移焦點的方向就是把一個由外部環境引發的矛盾轉移成內部矛盾,而這種內容討論必然走向瑣碎化,從而就避開了真正的問題。議題一:什麼是躺平,躺平的標準在哪裡?議題內容已經走向躺平的內卷化,有的人認為不加班不奮鬥消費降級的是假躺平,有的人認為不婚不育不買房才是真躺平,互相開除躺籍;議題二:躺平對不對,躺平是對消費主義,capitalism,“上面”的反抗還是韭菜的精神勝利法?議題內容走向反對派一律打成精資,人上人,支援派佔領道德高地,兩派互毆如火如荼。

這樣的操作也就產生了一種看似悖論的現象:看似圍繞中心的話題其實是次要的,瑣碎的,話題的內容反而成為了最不重要的東西,因為這種話題本身必然走向它的反面。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來傾聽一直在場的“沉默的聲音”——沒說出的話始終隱含在說出的話裡面。在這裡,隱而不顯的是塑造了這種意識形態的意識形態,任何在前景凸顯的顏色都需要背景色的支撐,背景色是隱藏的規範。如果說官方意識形態規範了某種可能性,非官方意識形態並不是否定可能性,而是取消可能性。

齊澤克在《A plea for bureaucratic socialism》演講中關於意識形態的運作方式做了精準的表述:

但是當今意識形態的全部努力都指向了哪裡?全都指向了自己的反面,全都是針對烏托邦意識形態的激烈批評。當今的主導意識形態並不是對於烏托邦式未來的積極幻想,而是犬儒主義的躺平認輸,是對於現實世界的無奈接受……因此一切對於其他社會形態的思考都被貶斥成了意識形態層面的自娛自樂。……我們不妨將這種意識形態稱作後意識形態時期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的全部基礎就是否定一切進步希望。這就是當今意識形態的運作方式。

在這個層面上,任何看起來新鮮的,未被染指的,純粹的意識形態早已經塗抹上了灰色的陰影,佛系,喪,鹹魚,後浪,內卷,躺平都共用同一個故事模板——我們都知道好不了。

當我們接受一種意識形態,就不得不一同接受它的副產品:對夢想方式和解決方式的規訓——掙扎也是無用的。它的威力就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你只要想一想任何可能性的方式,就已經感覺到一種不可抗力,在你尚未行動時,就已經判定了行動的不可能性。

在這裡,或許最堅決的姿態或許來自於《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拒絕補償,保持痛苦。我們總是強迫性地要去想:有問題就會有辦法,如果一個問題沒有答案,我們總是能給它找到個答案。意識形態最危險的陷阱就在於,它總是讓你產生有辦法解決的幻覺,這就使一切現成的方案都成為了誘餌,一旦它用低廉的價格售賣某種拯救和道路,就可以一次性買斷你的行動力和思考。在意識形態的無處不在的裹挾下,可能更為正確的態度是堅持問題,拒絕答案。

斜目而視之後,或許真正的問題是:要改變的不是夢想的內容,而是夢想的方式。